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上海市崇明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试卷
材料一:表2世界科学中心转移
世界科学中心 | 依据 | |
汤浅光朝(日):平凡社年表 | 赵红州: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 |
意大利 | 1540-1610年 | 1540-1620年 |
英国 | 1660-1730年 | 1660-1750年 |
法国 | 1770-1830年 | 1760-1840年 |
德国 | 1810-1920年 | 1840-1910年 |
美国 | 1920年至今 | 1910年至今 |
——摘编自潘教峰《五要素影响世界科学中心转移》
材料二: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这样,技术上落入“引进一落后—再引进一再落后”的循环。从1895年到1949年,国家陷入社会动荡与民族生存危机,国家的大量财政收入用于各种战争。从光绪新政到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国家决定全面接受西方技术与科学,促进工业化建设。然而,各种举措都因为国家积贫积弱、社会动荡与日本侵华战争而难以彻底落实。
——据张柏春《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等
材料一:萌生于19世纪60、70年代的晚清重商主义,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前期以早期改良派为主要代表,也包括部分洋务派代表。他们通过对“重本抑末”传统的否定与批判,提出了以“士商平等”“商战固本”“以商立国”为中心的一系列的重商主义思想。晚期重商主义到20世纪初的新政寸期达到了顶峰.以1901年清廷在西安宣布上谕、宣布新政为肇始,1903年清廷设立商部为契机,拉开了振兴工商实业的浪潮。清政府、地方大变和资产阶级、人民大众振兴工商业的呼声彼此交织,构成了20世纪初重商主义的主流。
——摘编自张步先、苏全有《晚清重商主义与西欧重商主史》
材料二: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 | 商办 | 官办和官商合办 | 外商企业 |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
1872~1894年 | 53 | 4697 | 19 | 16196 | 103 | 28000 |
1895~1913年 | 463 | 90801 | 86 | 28469 | 136 | 103153 |
(注: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
请回答: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