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北安平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官俸,历代更厚薄不同,而要以近代之薄为最甚。……古代官俸,多用谷物,货币盛行以后,则钱谷并给。又有实物之给,又有给以公田的。明初尚有此制,不知何时废坠,专以银为官俸。而银价折合甚高,清朝又沿袭其制,于是官吏多苦贫穷。内官如部曹等,靠印结等费以自活,外官则靠火耗及陋归。上級官不亲民的,则诛求于下属。京官又靠外官的馈赠,总而言之,都是非法。……现代的官俸,较之清代,已稍觉其厚。然究尚失之于薄。而下级的公务员尤甚。

材料二:1789年9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明文规定:“新一届从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美国总统即使再有权力。也没有给定工资标准、给自己加薪的权利。……1990年11月5日,美国《联邦公务员可比性工资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规定了以私企为参照确定美国公务员工资的制度。法案列出了制定公务员工资标准的四项指导原则:

①在同一地区,一定要毫不折扣地体现同工同酬;

②在同一地区,工资等级差别取决于岗位性质和工作表现;

③联邦政府公务员必须与同一地区私营企业同等工作性质的职工工资标准一致;

④必须彻底消除任何联邦政府公务员与私营企业职工工资不平等的现象。……普通公务员不管何种理由所有项目工资之和超过高一级工资标准,该工资不得支付。

——丁则民《欧美公务员制度研究》

(1)、依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的变化趋势,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美国公务员任职待遇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得以推行的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汉刺史除对二千石(郡太守)及王国相进行监察外,其侧重点是对诸侯王实行监督,可以监督“不奉诏书遵承典制”者,表3所示是刺史监督的几个具体事例。 

事件

出处

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八月,燕刺王刘旦见武帝崩、昭帝立,怒曰:“我当为帝。”与中山哀王子刘长、齐孝王孙刘译等勾结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隽不疑。瓶侯(葛川靖王子)刘成告之隽不疑,隽不疑立即行动,“收捕泽以闻”.“而望王(指燕剌王刘旦)反道自新”

《汉书•武五子传》等

地节中,冀州刺史林奏刘年(代孝王刘参之玄孙)“为太子时与女弟则(刘则)私通。及年立为王后,则怀年子……年使从季父往来送迎则,连年不绝”。因其行淫乱,被“废为庶人”

《汉书•丈三王传》

在宣帝时期,张敲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广川王国发生了一系列不道德的事件和盗贼行为,但却无法找到贼首。张敲通过情报掌握了贼首的名字和所在地点。广川王的昆弟与皇族的刘调等人与贼首与结,使得贼寇屡屡得逞。张敞亲自率领郡国的官吏,准备数百辆车图守王言,搜捕刘调等人,采然,在宫殿中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张敞上奏天子,揭发广川王的罪行,然而,天子心存仁慈,不忍让广川王受到极刑,只曼将他的爵位削除

《汉书•张敞传》

——摘编自罗庆康《汉代刺史的职权及其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监察体系中一般存在御史监察和谏官言谦两个系统,两者皆出于权力制约的目的而产生。相较而言,前者是君主的耳目,重在制约臣下,地位更为重要;后者主要是对君主提出意见和建议,多是制约君主,地位低一些。这二者在先秦时期就已并存。秦汉时期重御史监察而轻谏官言议,谏官的设置具有任意性且很不固定。汉代谏官的职位及数量仍不固定,谏议大夫、光禄大夫等多兼职行使谏议职权。东汉时期,谏官相对固定下来,归属侍中寺。魏香时期侍中寺改为门下省,掌管封驳、奏事和谏诤。 

——摘编自赵晓耕、刘盈辛《中国传统御史监察制度的反思》

材料二明代在前代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严密的监察体系。在中央以都察院为核心机构,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监各道”,十三道监察御史“出则退视方岳,入则弹压百僚”。以都察院为核心的监察机构,自设立之初,就明确定为天子“耳目之司”,专司风宪,负责侦缉臣下奸邪,“宣上德,达下情”,以广天子聪明之德。明代中叶之后,监察体系弊端丛生,握有监察大权的御史不断卷入政治争斗之中,甚至沦为党争的工具,背离了选用御史的初衷,极大损害了监察系统的权威,也使明代官僚体系逐渐失去了有效监督、自我净化的能力,最终滑向衰亡腐朽的深渊。 

——摘编自刘祥学《从御史选用制度的演化看明代政治走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