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黑龙江省克东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学习成果检测试卷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服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成。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鍪 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材料三:百年求生为国强,挽救危亡看康梁。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阅读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化探索”方面的材料材料一: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材料二: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材料三:见下图请回答:(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李鸿章参与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作用?(2)材料二中的“三民主义”是哪一次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材料三中这份刊物的诞生标志着什么运动的兴起?(3)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列举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标准性历史事件。
材料一:“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纽约时报》(1895年)
材料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统治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新建立的政体有名无实。
材料三:“中国从1945年升始就已经储意崭露头角了……因为到1945年……中国已是联合国会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教授柯伟林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的诞生表明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终于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