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同步练习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凿壁偷光(《西京杂记》)

匡衡勤学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主人而问衡,衡曰:“原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④给以书,遂成大学⑤。

【注】①逮:及。②穿壁:在墙上找洞。③文不识:姓文名不识。④资:借。⑤大学:大学问家。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大姓        偿        怪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以书映光而读之。 B、资给以书。 C、非学无以致疑。 D、以此戒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由本文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 ,再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成语: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司马朗传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释】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节选自《三国志 魏志 司马郎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