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衢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
材料用具:一段劈开的竹筒(长 15 厘米)、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为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
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只家兔分为两组:
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实验结果如表:
组别 | A组 | B组 | |
注射溶液类别 | 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 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 |
剂量 | 10mg/kg | 10mg/kg | |
血红蛋白含量 | 初始测量 | 60 | 61 |
第一次(g/L) | 53 | 50 | |
第二次(g/L) | 47 | 40 | |
第三次(g/L) | 35 | 29 |
【提出假设】假设一:温度因素;温度越高,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越快;
假设二:搅拌因素;搅拌能加大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
假设三:颗粒大小因素;{#blank#}1{#/blank#}。
【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证假设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 结论 |
在 2 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注入温度相同的100mL 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颗粒大小相同的硫酸铜晶体,其中一个烧杯用玻璃棒搅拌 | 在搅拌的情况下,硫酸铜晶体溶解得{#blank#}2{#/blank#} (填“快”或“慢”) | 假设二正确 |
【反思评价】
⑴在上述因素中,能改变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blank#}3{#/blank#};
⑵用分子观点解释温度的影响{#blank#}4{#/blank#};
⑶在本实验中搅拌能加快晶体溶解速度的原因{#blank#}5{#/blank#};
⑷要使试管里的固体加速溶解,常采用的方法是{#blank#}6{#/blank#}。
组别 |
实验材料 |
液体浸泡及时间 |
其它条件 |
保存时间 |
变质个数 |
甲 |
番茄50个 |
2升蒸馏水,2小时 |
相同且适宜 |
10天 |
40个 |
乙 |
番茄50个 |
▲ , 2小时 |
10天 |
8个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