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川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
材料一:到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不仅达到了战前的最高点,而且超过了1949年产量的77.5%。……该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建设694个工业项目,其中的156个工厂将在苏联援助下修建。……在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
1956年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虽然增长步伐在1957年慢了下来,但根据“1952年的固定物价”,第一个五年计划仍超额完成了原有目标的17%。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吨,电力产量达190.3亿千瓦——各项产量均比原有指标增长了25%。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农业方面……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苏联农场用多出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10倍的人力劳动,但其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
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
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数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一: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 中国 | 英国 | 美国 |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 18% | 4.1% | 2.8% |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 5年 | 24年 | 15年 |
——数据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如下图。
比较内容 |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材料二:
时间 |
内 容 |
1951年 |
中央财经委员会(简称中财委)试编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粗略纲要.由于……战争还在进行.这个计划不可能作为正式的计划。 |
1952年 |
中财委开始第二次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尽管时间仓促,经验和数据不足,这个计划还是包括了大量的内容;8月,中央组织代表团访问苏联,苏联同意帮助中国设计一批企业并提供设备。 |
1953年 |
中国按预定时间表开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边实施边编制的状况。 |
1954年 |
历时近四年,五易其稿,第一个五年计划总算有了一个可以拿出采的初稿。 |
1955年 |
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终于在实施两年半后才定案。 |
材料三:1953—1957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
从无到有建设起来。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