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考科学考点专练第28讲物态变化

修改时间:2025-02-25 浏览次数:2 类型:一轮复习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考点专练

  • 1. 物理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演示实验。下列“变多、变少”的演示实验中,涉及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2. 强冷空气的到来使莫干山变成了冰雪世界!及目之处,雪树银花,如梦如幻般出现了玉树琼花的雾凇景象!(如图)雾凇的形成过程主要是(    )

    A . 凝华 B . 液化 C . 升华 D . 汽化
  • 3. 如图甲所示,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等体积的M、N两种固态物质。它们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在26min内,M物质从固体变为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根据图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oab为M物质的熔化图象,oa'b'为N物质的沸腾图象 B . 在16~18min内,M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不吸收热量 C . M物质肯定是晶体,N物质可能是非晶体 D . M、N物质熔化过程都持续了10min
  • 4. 小宁关于生活中的热现象的解释或做法正确的是(    )
    A . 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最终消失,这是一种汽化现象 B .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有“流汗"现象,是由于瓶内的饮料扩散导致 C .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足的地方有利于加快水分蒸发 D . 寒冬的玻璃窗户上常常会有一层“水汽”,应当从室外擦玻璃才能擦干“水汽"
  • 5. 汽化

    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的两种形式为

  • 6.   2023年1月15日,杭州迎来了2023年的第一场雪,小刚同学为了测量雪的密度,他采用的方法是利用一块平整地面上的积雪,用脚竖直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然后通过测量积雪原来的厚度H,脚印的深度h,就可以估测雪的密度。(用力踩后雪会变成冰,密度用ρ表示)
    (1) 请用上述字母表示雪的密度:
    (2) 小刚同学用烧杯取了一些雪到实验室,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雪花的形状,在显微镜下他看到了雪花各种不同的形状,如图所示。请判断雪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3) 不久,杯中的雪开始熔化了,用温度计测量此时的温度为
  • 7. 科学课上,为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某组同学设想:当吸了水的无纺布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因水分蒸发而质量变小,所以可以通过测量无纺布在相同时间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来判断其中水分蒸发的快慢。于是他们用相同材质、相同大小的无纺布,在等质量水中浸泡相同时间,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

    (1) 选择装置甲和装置丁作对照,可以研究因素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 若要探究“空气流速”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应该选择的装置是
    (3) 如表是利用装置甲与装置乙进行实验后的数据记录。

    实验组别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电子天平读数(克)

    开始时

    7.5

    7.5

    7.6

    7.6

    7.4

    7.4

    5分钟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数据分析:在每组实验中,5分钟后装置甲的质量都比装置乙大,可以得出装置甲的无纺布中水蒸发得(“快”或“慢”)。

    ②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 8. 小海在学习了沸腾的知识后,进行了如下探究。

    (1) 图甲为该实验的装置,小海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情况不同,图乙中(填“A”或”B”)是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
    (2) 给一定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中曲线c所示(实线部分)。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量减少,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应是曲线
    (3) 临海美食核桃炖蛋,在制作时可将装有蛋液的碗直接放入水中煮熟,由此小海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水中进行加热(如图丁),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却未出现沸腾现象,原因是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