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5年中考历史一模考前复习卷(一)

修改时间:2025-02-19 浏览次数:2 类型:中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某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大量的稻谷、稻叶、木屑、纺织工具(如骨针、纺轮、梭形器)及纺织品(如编织的苇席),还有大量干栏式建筑。据此推断,该遗址应位于下图中(     )

    A . B . C . D .
  • 2. 《唐律疏议》规定:“诸犯夜者,笞二十;有故者,不坐。闭门鼓后、开门鼓前行者,皆为犯夜”;《大唐六典》要求:“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主要表明唐朝(     )
    A . 统治者重视法治刑法严酷 B . 商业活动有严格时间限制 C . 鼓钲成为主要的经商工具 D . 商业经营场所有明确界限
  • 3. 历史学习中,比较法的运用有助于我们分析历史现象的异同、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比较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出现原因时,发现其共同点有(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治世出现的前提               ②统治者善于用人,注重科举选才

    ③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减轻百姓负担            ④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①④ D . ①③
  • 4.  19世纪40年代起,伦敦的报纸可以及时送往全国各地,铁路公司为液态奶打开了城市市场,铁路还需要标准时间来制定时刻表,火车还改变了邮政服务。材料表明(    )
    A . 英国掀起了建设铁路的热潮 B . 近代交通改变了社会生活 C . 蒸汽机车广泛运用到运输业 D . 铁路导致人口大规模流动
  • 5. 习近平在受邀参观俄罗斯圣彼得堡(原名彼得格勒)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时,赞许了它和中国革命的渊源关系。这主要是肯定十月革命(    )
    A .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 . 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 C . 改变了俄国落后面貌 D . 促成了俄国退出一战
  • 6. 近年来,随着“美国优先”和“英国脱欧”,美英在孤立主义、单边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正阻碍着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这说明(     )
    A . 发达国家主导着世界发展 B . 世界贸易组织失去作用 C . 全球化阻碍生产力的提高 D . 经济全球化出现了波折
  • 7. 下表所列历史事件,集中反映了我国(       )

    时间

    事件

    1970年

    我国独立研制并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1973年

    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初

    屠呦呦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022年

    中国形成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建设体系

    A . 交通领先世界 B . 国防实力增强 C . 坚持自主创新 D . 重视医疗发展
  • 8. 陈毅曾对主持“两弹一星”工作的聂荣臻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现在还不太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我的腰杆就硬了。”此话反映出(     )
    A .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自主而为 B . 国防建设是外交的坚强后盾 C . 外交发展取决于核武器研制 D . 中国研究核武是公开的大事
  • 9. “它以农户或小组为承包单位,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发挥了小规模经营的长处,克服了管理过分集中、平均主义的弊端,又继承了以往合作化的积极成果,坚持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段话描述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是
    A . 完成三大改造 B .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增强企业活力 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0. 下面两个文件的颁布(     )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得到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

    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A . 表明两国的改革或革命都具有彻底性 B . 推动两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 . 都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D . 都标志着本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 11. 物理科代表巧用电路图表示17世纪后期某国家最高权力的转移(如图:打开S1 , 闭合S、S2 , L灯亮)。其意指(       )

       

    A . 美国 B . 英国 C . 法国 D . 日本
  • 12. 赫德于1898年在《致马士函》中说:“他们(康有为和他的伙伴)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由此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严重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B . 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局限性 C .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D . 仅仅依靠没实权的光绪皇帝
  • 13.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面是其发展示意图。下列各选项的事件中客观上减小了民族工业发展阻力F2 的是(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 .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 . 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 D . 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形成
  • 14. 下面漫画中描绘的情境最有可能出现在(       )

       

    《太多的高利贷者》

    漫画中,俄国皇帝、德国皇帝和英国国王手中都拿着要求清政府赔款的条文,同时,俄国、日本和英国君王手中还拿着天平称。一个中国人双膝跪地,目瞪口呆地举起双手,漫画右侧是山姆大叔,他若有所思地注视着这一切。

    A . 鸦片战争后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15. 下列表格所列历史史实与其历史结论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美两国关系已正常化

    B

    1997年香港成功回归了祖国

    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实现

    C

    2012年辽宁舰航母交接入列

    海军国防建设水平提升

    D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多极化局面已正式形成

    A . A B . B C . C D . D
  • 16. 下面是一部历史小说的目录(部分)。据你判断,这部小说应是(     )

    A . 《中国工农红军征战纪实》 B . 《毛泽东转战陕北》 C . 《中原逐鹿》 D . 《大决战》
  • 17. 在安徽博物院的藏品中,有一件打满补丁、破旧不堪的小棉袄特别引人注目。1949年,14岁的马毛姐就是穿着这件小棉袄,和哥哥一起冒着枪林弹雨,划着桨,把着舵,6次横渡长江,把3批解放军战士送上长江南岸。“把解放军送过去,把敌人的碉堡消灭了,以后我们穷人过好日子。”材料表明(   )
    A .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全国的胜利 B . 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得到了解放 C . 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了南京 D . 人民支持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 18. 1949年4月23日,“京电号”轮船(如图),冒着密集炮火,将解放南京第一梯队的解放军指战员运送过长江,被称为“解放南京第一船”。“京电号”轮船见证了(  )

    A . 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陷落 B . 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中原 C .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被消灭 D .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 19. 明末著名学者顾炎武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十八名同考官分房批阅五经试卷)兴而二十一史废”。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以下说法与顾炎武对科举制的评价相符的是
    A . 科举制的推行,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提高了官员整体素质 B . 八股取士与焚书坑儒都有利于统治者巩固统治 C . 科举制考试内容要调整为《六经》和二十一史 D . 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摧残了人才
  • 20. 如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A .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 .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 . 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 21. 观察分析“1986年美、日、西欧力量对比图”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到的确切认识是(     )

    A . 日本谋求成为统治大国 B .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变化 C . 欧洲努力用一个声音说话 D .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确立
  • 22.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材料评价了(   )
    A . 中央集权制度的由来 B . 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C . 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 D . 三省六部制的局限性
  • 23.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序言中强调“贵五谷而贱金玉”;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强调“凡农本三卷,皆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代重农之典”。这些记录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     )
    A . 重视制度革新 B . 农业为本思想 C . 农业科技发达 D . 农商并重思想
  • 24. 如图所示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开始出现                      ②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③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没有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是什么?英国“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合统治”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

    材料二:下面是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国父和美国的政治权利结构示意图

    (2)材料二中美国的第一任总统、美国国父是谁?美国1787年的宪法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

    材料三:拿破仑加冕礼(图)

    (3)材料三中是拿破仑加冕称帝时的场景。拿破仑人称“法国人的皇帝”、“拿破仑大帝”他在1804年缔造的法国鼎盛时期占据大半个欧洲,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法国为什么名字?拿破仑颁布的哪一法律文献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 26. 下面是李东东同学学习“第17 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时设计的手抄报内容。请你阅读后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知识网络

    史海拾贝

    君主立宪制又称“议会君主制”,在这种政治体制下,议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君主是国家权力的象征。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之后,英国选择了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政体,即君主立宪政体。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把王位继承用议会立法固定下来。这部法律进一步限制王权,保证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权利。18世纪,随着内阁制度的逐步确立,英国的代议制度建立起来,进一步完善了君主立宪制。

    知识拓展     图片中的历史

    2015年5月8日,卡梅伦拜访英国女王。按照传统,首相到期卸任时,必须向女王辞职,并且指定(其实由选举决定)下一任首相。之后,新任首相来到女王面前,单膝下跪,女王说道:“作为你的君主,我任命你为首相,并以我的名义组成政府。”随后,新任首相回答:“是的。”女王伸出右手,新任首相即亲吻女王的手,仪式结束。任命仪式结束后,首相因女王的许可获得组织政府(组阁)的权力。

    (1) 你认为“知识网络”中的横线处应填入哪部法律文件? 并简要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过程。
    (2) 阅读手抄报后,谈谈你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了什么更进一步的认识。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6—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1850年春夏间,洪秀全发布金田“团营令”。1851年1月1日,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

    ——摘编自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许多平民百姓被杀,其惨况无可描述。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洪秀全发动此次农民起义的开始标志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近代化方案”集中体现在哪部著作里?根据材料二概括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
    (3) 材料三所叙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摘自班固《张骞传》

    材料二  沟通中外文明之路

    ——摘自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继位时才5岁,由祖母冯太后临朝听政。冯太后进行一系列改革,推动了鲜卑族汉化,促进了民族交融。孝文帝受她的影响很大。冯太后去世后,他继续推行改革。

    ——摘自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概括该历史事件的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写出这条“沟通中外文明之路”的名称。用史实说明此条道路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孝文帝受她的影响很大”。
    (4) 综上所述,请你谈一谈当下的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民族关系。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