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崇文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考试化学试卷

修改时间:2024-12-23 浏览次数:6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天工开物》“陶埏第七”中记载:……试土寻泥之后,仍制车旋盘,功夫精熟者视器大小掐泥,……以伺雕镂。……凡釉料随地而生,江、浙、沪、闽、广用者厥蓝草一味。……陶家取来燃灰,布袋涨水澄滤,……随途坯上,烧出自成光色。”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掐泥 B . 雕镂 C . 燃灰 D . 澄滤
  •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 空气 B . 人呼出的气体 C . 二氧化碳 D . 澄清石灰水
  • 3. 为保护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运输危险化学品火药、汽油、浓硫酸等的车辆,必须使用重要的警示标志,其中在运输火药的车辆上应该张贴的是
    A . 腐蚀品 B . 爆炸品 C . 易燃液体 D . 自燃物品
  • 4.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添加试剂 B . 倾到液体 C . 液体 D . 液体加热
  • 5. 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下图所示实验后仪器放置的状态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 6.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雾,放出热量
  • 7.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氧化反应的是
    A . 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B . 氢气+氧气 C . 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D . 镁+氧气氧化镁
  • 8. 化学发展长河中,凝结了许多人的辛勤劳动,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其中,第一个用定量的方法测量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是
    A . 拉瓦锡 B . 门捷列夫 C . 屠呦呦 D . 道尔顿
  • 9.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光,可制成霓虹灯 B . 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 C . 空气中氮气化学性质较活泼,可用作食品防腐的保护气 D .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
  • 10. 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 食物变质 B . 金属锈蚀 C . 蜡烛燃烧 D . 塑料老化
  • 11. 热水能使压瘪的乒乓球复原,这一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 分子的体积变大 C .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 分子的质量变大
  • 12. 科学家对火星的大气进行分析,得到下表所示数据:

    气体

    二氧化碳

    氮气

    氩气

    体积分数/%

    95

    2.7

    1.6

    与地球大气的成分相比,火星大气中含量更高的是

    A . 氮气 B . 氮气和氩气 C . 二氧化碳和氮气 D . 二氧化碳和氩气
  • 13. 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镁离子(Mg2+)的核内有12个质子 B . 镁离子与氯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C . 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5.45 D . X=8时,该微粒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 14.  “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很小

    B

    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

    分子停止了运动

    C

    水烧开时,壶盖被顶开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

    氧气可供给呼吸,臭氧却不能

    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 B . 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C . 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D . 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到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 16. 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 两个氢分子
    (2) 三个硫离子
    (3) (填符号)是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 原子是由构成的;
    (5) 决定元素的种类;
    (6) 中“2+”表示
  • 17.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 氮原子核电荷数是
    (2) 11号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
    (3) 二氧化硫是由组成的;氧分子是由构成的;
    (4) 从第二周期开始,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5) 氧元素的化学性质与表中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 18. 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如需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3) 写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基本反应类型为
    (4)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开始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为,实验结束,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
    (5) E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为
    (6) 用装置H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填“a”或“b”)端通入氧气。
    (7) 小明同学打算制备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已知一氧化氮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难溶于水,他可以用如图装置中的 (填字母)收集该气体。
  • 19.

    (一)图Ⅰ是小明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已知:氨水无色、易挥发、具有刺鼻性气味;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而氨水呈碱性。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配置成酚酞溶液,观察酚酞溶液为无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进行操作b,观察几分钟后对比B、C试管中的现象是:,E试管中未变红。

    (2)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3)由B中现象可知的有关分子的性质是;另外从B与C的现象对比可知:

    (4)结合上述实验,总结出浓氨水具有性质,实验室保存浓氨水药品时,应该

    (二)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存在不足,小红设计了图2改进装置。

    (5)①向下推动注射器活塞,若观察到两端气球(填“胀大”或“缩小”),且保持一段时间不变,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用注射器抽取浓氨水,推动注射器活塞向两侧试管内注入浓氨水,立即将试管底部同时浸入装有等体积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发现(填“左侧”或“右侧”)试管中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得更快,说明影响了分子的运动速率。

    (6)反应完后,小红用装有硫酸的注射器替换了装浓氨水的注射器,并将液体注入两侧试管中,通过不断抽拉注射器,使硫酸与氨水充分反应。当看到试管内湿润的滤纸条时,说明氨水已反应完。

  • 20.

    小小同学在做家庭实验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溅到妈妈刚刚切好的土豆丝上,发现土豆丝上立即冒气泡,激发了小小的探究欲望,请你参与小小的探究。

    (猜想)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设计并完成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请你帮小小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总结

    实验一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土豆丝,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水喝土豆丝不能放出氧气。

    实验三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土豆丝,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土豆丝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2)在小小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反思)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全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3)第一个补充实验:在实验三前后,各对土豆丝进行一次称量,其目的是证明:反应前后土豆丝的不变;

    第二个补充实验:倾倒掉实验三反应后的液体,向试管中余下的土豆丝中重新加入,又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土豆丝的不变。

    (4)从上述实验中可知土豆丝在该反应中起作用。
    (5)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21.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有关氧气性质的探究实验。

    【探究一】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降温、加压就会发生状态的改变:

    在过程①、②中发生的变化都是变化。

    【探究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2)实验一: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实验时,铁丝下端系火柴的目的是

    (4)实验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验证产物的方法是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写出具体操作、现象及结论)

    (5)实验一、二中都要在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实验一中水的作用是,由此推测二氧化硫具有的物理性质之一是

    (6)以上三个反应的相同点有:①在反应条件方面,都需要;②(任写一点)。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