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化学真题

修改时间:2024-11-18 浏览次数:26 类型:中考真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文物修复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修复措施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 小刀剔除铁器表面锈层 B . 稀盐酸除去瓷器表面碳酸钙 C . 氢氧化钙溶液封护酥松的石质文物 D . 碱性溶液除去纸质文物中的酸
  • 2. 某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等,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 . B . C . D .
  • 3. 下列粗盐提纯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 称量粗盐 B . 溶解粗盐 C . 除去不溶物 D . 蒸发结晶
  • 4. 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 家用电器起火,用水浇灭 B . 添加过量防腐剂,延长食品保质期 C . 厨房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 .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通风
  • 5.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A . 明矾可用于吸附水中悬浮杂质 B . 活性炭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 C . 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保护水体环境 D . 实施雨污分流,改善城市环境
  • 6. 下列物质的归类正确的是
    A . 纯净物:液态氧   干冰   石灰石 B . 碱:纯碱   火碱   消石灰 C . 人体供能物质:淀粉   油脂   蛋白质 D . 合成材料:涤纶   塑料   合金
  • 7. 铕是一种稀土元素,可用作电视屏幕的荧光粉。如图为铕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铕属于非金属元素 B . 一个铕原子的质量为152.0g C . x的数值为25 D . 的核外电子数是65
  • 8. 戊二醛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戊二醛属于有机物,化学式为 B . 戊二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 戊二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8∶2 D . 保持戊二醛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
  • 9. 科学探究与实践是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 . 分别向盛有50mL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烧杯中,加入等量品红,观察扩散情况,比较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B . 室温下,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软水、硬水的两支试管中,振荡,观察泡沫多少,区分软水和硬水 C . 室温下,将砂纸打磨过的形状、大小相同的铁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硫酸锌溶液的两支试管中,比较铁与铜的金属活动性 D . 室温下,分别向盛有5mL水和汽油的两支试管中,各加入一粒相同的高锰酸钾后振荡,比较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 10.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 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性质完全相同 B .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 则该物质一定含有C、H元素 C .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 . 碳酸盐能和酸反应产生气体,则能和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 11.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和NaOH固体

    加水溶解,分别测量溶液温度变化

    B

    除去气体中少量的CO

    将混合气体点燃

    C

    提纯含有少量的NaCl固体

    先加水溶解,再降温结晶

    D

    检验NaOH溶液在空气中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A . A B . B C . C D . D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金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2. 新制氯水中含有一种酸——次氯酸(HClO),次氯酸能消毒杀菌,但见光易分解:。如图是新制氯水光照分解时有关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0~150s,光照时间越长,产生氧气越多 B . 0~150s,氯离子浓度增大,酸性增强 C . 光照150s后,加入石蕊试液,不变色 D . 新制氯水光照时间越长,杀菌能力越弱
  • 13. 中国科学家在制氢载氧体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以、水蒸气、空气为原料的制氢循环工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燃料反应器中发生还原反应 B . 蒸汽反应器中Fe元素化合价升高 C . 空气反应器内发生的反应为 D . 整个制氢循环工艺中需要不断补充
  • 14. 无水可用于医药和冶金,实验室根据反应 , 利用如下装置制备无水(部分夹持装置略,所加药品均足量)。

    实验开始前,已将三通阀调节到“”状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乙中左侧支管a能使甲、乙内部气压相等,便于液体顺利流下 B . 先用酒精灯加热装置丁,再打开装置乙的活塞 C . 装置丙和戊中生石灰作用相同 D . 关闭后,气球收集的气体可以通入b口重复利用,此时三通阀调节为“
  • 15. 下表是KCl和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数据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23.1

    27.5

    32.0

    37.8

    44.6

    61.8

    83.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A . 物质M为 B . a点(交点)对应的温度在30~40℃之间 C . 50℃时,c点的溶液还可继续溶解 D . 30℃时,将30g KCl溶于50g水,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g
  • 16. 从含有浓度相近的的废水中回收和有关金属。取样后,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若所得滤液为无色,则滤液中溶质只有 B . 若所得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渣只有铜 C . 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 D . 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只有两种溶质
  • 17. 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样品高温煅烧,15分钟时称取15g固体于A烧杯中,30分钟时再称取15g固体于B烧杯中,各加入150mL足量水充分搅拌,分别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HCl与的挥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曲线abde表示B烧杯内物质的反应 B . ab段表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C . c点和e点质量相等 D . 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时,A烧杯比B烧杯产生的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60分)

  • 18.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文物考古彰显我国古今科技文明。

    Ⅰ.科技助力文物发掘

    (1)用作测定文物年代的碳-14,衰变时核内质子数发生改变,则衰变后元素种类(填“改变”或“不变”)。

    Ⅱ.璀璨文明再现

    (2)石青[主要成分为]是彩绘陶俑的一种矿物颜料,铜元素化合价为+2,则

    (3)“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在空气中加热,反复捶打,成为韧性十足的“百炼钢”,该过程中,生铁的含碳量(填“升高”或“降低”)。

    (4)古籍记载“凡煎炼亦用洪炉,入(锡)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鞲(指鼓入空气)熔化。火力已到,砂不即熔,用铅少许勾引,方始沛然流注”。高温下木炭还原锡砂()的化学方程式为;锡铅合金的熔点比纯锡(填“高”或“低”)。

    Ⅲ.文物修复与保护

    (5)熟石膏()可用于文物修复,当其与适量水混合时会逐渐变硬、膨胀,生成生石膏(),该过程发生(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6)发掘的某些珍贵文物可放入氮气保护箱中,是因为氮气

  • 19.

    氨气()易贮存、热值高,是一种可再生“零碳”燃料,在燃料电池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图1是氨的合成及应用的部分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取时,先被蒸发出来,说明液氮沸点比液氧(填“高”或“低”);分子筛可根据分子直径大小,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而分离出氮气,说明氧分子直径(填“大于”或“小于”)氮分子直径。

    ②图1两条H2的获取途径中,更符合绿色“零碳”理念的是途径(填“Ⅰ”或“Ⅱ”)。

    氨的合成

    (2)根据图1所示,补充并配平“合成塔”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图2是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微观过程,其顺序应为(用字母序号表示)。

    氨燃料电池的使用

    (3)氨燃料电池因“零碳”排放而备受关注,根据图1信息推断,氨燃料电池中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该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化形式为

  • 20.

    气体的制取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用图1中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编号),化学方程式为,用该方法收集氧气时,确认气体收集满的标志是

    图2是对二氧化碳制取及相关物质性质的探究(夹持仪器略,药品足量)。

    (3)①接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关闭 , 打开 , 通过分液漏斗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至浸没石灰石,F中产生的现象为

    ③关闭 , 打开 , 一段时间后,H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21. “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兴趣小组对盐酸和硫酸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以下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 向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两种酸溶液中均存在(填微粒符号)。
    (2) 将表面生锈的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铁锈脱落、溶解,溶液变黄,化学方程式为;铁钉表面产生气泡,该气体为;一段时间后,溶液慢慢变为黄绿色,图1是对溶液变为黄绿色的一种微观解释,参加反应的微粒是(填微粒符号)。

    (3) 分别向两份相同的溶液中匀速滴加相同pH的稀盐酸和稀硫酸,观察现象并绘制溶液电导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2)(电导率能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相同条件下,单位体积溶液中的离子总数越多,电导率越大)。

    ①图2中曲线1表示向溶液中滴加;曲线2反应中的实验现象为;结合图3解释电导率Q点小于N点的原因

    ②该实验说明,不同的酸中,由于不同,酸的性质也表现出差异。

  • 22. 钼(Mo)是制作特种钢的重要添加剂。工业以辉钼矿(主要成分为及少量的)为原料制备金属钼的主要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 在焙烧炉中,矿石要粉碎处理并从上部加入,其目的是。炉内主要反应 , X的化学式为
    (2) 反应器1中浓氨水可以溶解粗产品。搅拌器相当于实验室中的(填一种仪器名称)。要实现废渣和溶液的分离,需要进行的主要操作是(填操作名称)。
    (3) 反应器2中发生复分解反应,Y溶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4) 反应器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为减少废气X对环境的影响,可用上述流程中的溶液进行吸收。
  • 23. “金粉”(合金)是一种金属颜料,可用于文物修复。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测定“金粉”中铜的含量:称取25g“金粉”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将100g稀硫酸分5次加入,记录每次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实验过程和数据如下。

    加入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g

    44.94

    64.88

    84.82

    a

    124.8

    回答下列问题。

    (1) a的数值为;第4次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用化学式表示)。
    (2) 计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 测定实验中,若将稀硫酸改为浓盐酸,则铜的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24.

    铜制品久置在户外容易生锈,失去金属光泽,需要定期除锈、抛光。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铜锈成分及抛光过程进行以下探究。

    任务一   分析铜锈的成分

    【查阅文献】常见的铜锈成分为或两者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少量铜锈,加入足量稀硝酸,铜锈溶解,有气泡产生,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铜锈成分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任务二   模拟的生成

    【查阅文献】铜在的环境中生成CuCl,CuCl最终会转化为

    【实验探究】向蒸馏水中加入CuCl粉末,每隔2min测一次pH,结果如图。

    【讨论分析】CuCl转化为分两个阶段:

    (2)①前10分钟:CuCl与水生成Cu2O,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第10~20分钟:部分Cu2O在酸性溶液中,吸收常见气体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

    任务三   探究化学抛光原理

    除锈、打磨后的铜器表面仍有许多微小凸起(铜),某环保型化学抛光液中含有 , 能够有效除去凸起的铜,使表面平整。

    【查阅文献】抛光总反应为

    【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试管

    试剂

    现象

    铜丝+1mL稀

    无明显现象

    钢丝+10mL 30%的

    铜丝表面产生棕色氧化膜(主要成分为CuO

    钢丝+10mL 30%的+1mL稀

    铜丝表面变光亮,溶液变蓝

    【讨论分析】抛光过程包含过程1和过程2,

    (3)过程1产生氧化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过程2:除去氧化膜。除去氧化膜的物质为________(填化学式)。

    任务四   探究抛光过程中,浓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查阅文献】易分解,分解速率与温度、(催化剂)和的浓度有关。

    【实验探究】探究温度和浓度一定时,不同浓度的分解速率的影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如下试剂(见表),置于40℃水浴中,测量各时间段生成的速率,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试管

    相同试剂

    不同试剂

    各时间段生成的速率(mL/min)

    第3min

    第6min

    第9min

    第12min

    10mL 30%的、1mL 14%的溶液

    1mL 30%的

    3.0

    3.5

    3.6

    3.6

    10mL 30%的、1mL 14%的溶液

    1mL 10%的

    2.0

    2.3

    2.4

    2.4

    【得出结论】

    (4)不同浓度的分解速率的影响是________。

    【反思改进】

    (5)某同学认为,为了更明显地观察浓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还需要增加试管⑥实验,除了在40℃水浴中以及加入10mL 30%的、1mL 14%的溶液之外,还应该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填用量和试剂名称)。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