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23 浏览次数:54 类型:月考试卷
滤纸编号 | 溶液成分 |
1 | 淀粉酶溶液 |
2 | 淀粉酶溶液+稀盐酸 |
3 | 淀粉酶溶液+稀碳酸钠溶液 |
4 | 稀盐酸 |
5 | 稀碳酸钠溶液 |
①取5片大小相同的滤纸小圆片,编号为1-5号。将其分别在五种不同成分的溶液(各溶液成分如表)中浸泡后取出,按如图甲所示放置在盛有淀粉琼脂薄片的培养皿中,盖上盖子。
②将培养皿置于37℃的恒温箱中,半小时后取出,将碘液均匀滴入培养皿中,约1分钟后用清水缓缓冲去多余的碘液。
③实验结果发现: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清晰区(即没有变蓝色的区域),其中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4号和5号周围以及其余部位均显蓝色,如图乙所示。
模型评价表
评价指标 | 优秀 | 合格 | 待改进 |
指标一 | 密封性好,能除去大部分污染气体 | 密封性好,能除去小部分污染气体 | 密封性不好,不能除去污染气体 |
指标二 | 能通过实验现象说明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SO2 | 有实验现象,但不能说明煤燃烧产生SO2 | 没有明显实验现象 |
指标三 | 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 能通过一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 不能通过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