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 》同步练习

修改时间:2022-02-15 浏览次数:70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基础知识

  • 1. 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qiān陌    垂    

    诣太    问

  •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大惊      不知有汉 B . 武陵人捕鱼业    不足外人道也 C . 便船    屋俨然 D . 出焉  不得路
  • 3. 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不能用“都”解释的是(    )
    A . 男女衣着,如外人 B . 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 C . 问所从来,答之 D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叹惋
  • 4. 指出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活用现象。
    (1) 渔人甚之 异:
    (2) 复行  前:
    (3) 欲其林  穷:
    (4) 处处之  志:
  •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 溪行   缘:
    (2) 落英缤纷   缤纷:
    (3) 豁然开朗   开朗:
    (4) 屋舍俨然   俨然:
    (5) 阡陌交通   阡陌:
    (6) 并怡然自乐 怡然:
    (7) 答之     具:
    (8) 咸来问   讯:
    (9) 皆叹惋     叹惋:
    (10) 便向路  扶:
    (11) 欣然往  规:
  • 6.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 窈窕淑女,。(《诗经•关雎》)
    (2) ,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3) 一日不见,!(《子衿》)
    (4) ,胡为乎泥中?(《式微》)
    (5) 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陶渊明《桃花源记》)
    (7)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绘洞庭湖水汽蒸腾、气势磅礴的句子是:
  • 7.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 阅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歌颂,从不曾停下脚步。东晋著名诗人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桃花源记》中;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把“忠义”寄寓在章回体小说《》中;而曹雪芹在《红楼梦》更是刻画了一个想以学诗来寻找精神上美好寄托的(人名)。

    (2) 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种精神的代表。读名著,能够让我们从名著中汲取人格力量和精神力量,增强战胜生活和学习的困难的决心,构建正确的人生观。请从下面的名著中选择一个结合谈谈你的收获。

    A.《简·爱》 B.《水浒传》 C.《骆驼祥子》

二、阅读理解

  • 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桃花源记(节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南阳刘子骥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如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削。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落英缤纷

    ②阡陌交通

    ③深入态

    ④穴容人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3) “开明朗然”与《桃花源记》中的“”一词相仿。
    (4) “深山中有人迹”,根据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5)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虚构桃花源美景的真实用意。
  • 9.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 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注释】①造:往,到。②穿结:打补丁。③俦:同类,类别。④觞:盛满酒的酒杯。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芳草美     陶后有闻 B . 出,得其船   克,公问其故 C . 以为号焉    未若柳絮风起 D . 在必醉     君与家君日中
    (2) 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选自东晋时期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饮酒》(其五)。 B . 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C . 甲文中“黄发”指老年人,“垂髫”指小孩;乙文中的“号”是别号,作者把“五柳”作为自己的别号。 D . 甲文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与乙文的“或置酒而招之”均为判断句。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渔人”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B . 乙文主要写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 C . 甲、乙两文的内容都是虚构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 D . 甲、乙两文以“记”和“传”的形式行文,语言简洁凝练,朴素自然,意蕴丰富。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三、综合表达

  • 10.    晏子之晋,至中牟①,睹弊冠、反裘、负刍②、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③父也。”晏子曰:“何为而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三年矣。”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④以赎之,载而与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婴未尝得交夫子也。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可耶?子何绝我之暴⑤也!”越石父曰:“吾闻士诎⑥乎不知己,而信⑦乎知己者。吾三年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仆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仆,请鬻⑧于世。”晏子出,请见,曰:“向者见客之容,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⑨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⑩而无弃乎?”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上客。

    (《晏子春秋•内篇第五》)

    【注】①中牟:地名,在今河南。②刍:柴草。③越石:地名。④骖:指驾在车两旁的马。⑤暴:猛、急。⑥诎:通“屈”,屈服。⑦信:通“伸”,伸展。⑧鬻(yù):卖。⑨行:德行。⑩辞:谢罪、道歉。

    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颇为传神。请分别概括晏子和越石父的性格特点。

  • 11. 读《桃花源记》,如何理解渔人做了标志却“不复得路”这个情节?                                                                              

  • 12. 仿照《桃花源记》对桃林的描绘,写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150字左右)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