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 》同步练习

修改时间:2022-02-15 浏览次数:47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基础知识

  • 1. 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形文字

  • 2. 请根据语境和拼音,在下列语段横线处填上合适的汉字。
    (1)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g 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故乡》)
    (2) 耳畔是一声miǎo远的鸡啼。(《安塞腰鼓》)
    (3) 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jiān默。(《大雁归来》)
    (4) 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wéi 幕的一角而已。(《时间的脚印》)
  • 3.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B . 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C . 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D . 就好像一丙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 4. 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在横线上改正。

    犹豫    掀起    艰固    海枯石乱    奇异功能

    沙轮    碎石    烘烤    生物繁衍    悬崖绝壁

    消逝    交结    颗粒    铜壶滴漏    楔形文字

  •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 . 据统计,2017年一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l2.7%左右。 C . 为了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征稿活动,目前全面启动。 D . 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 6.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区发生7.0级地震,大灾面前应有大爱,我们应该相互关爱,不要自顾自的 B .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整个世界中,我们所见到的、所感觉到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大约l00种不同的基本微粒组成的。 C . 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 . 小明在老师的点拨下终于写好了一篇作文,可谓是才思敏捷
  • 7.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扫过上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②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③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④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 8. 《时间的脚印》作者是,四川人,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作家。代表作有《》《》等。

二、阅读理解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②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③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④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⑤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⑥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1) 选文的中心句是:                                         
    (2) 请用简明连贯的语言概述选段的内容。
    (3) 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攻击”一词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4) 作者在说明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使用了的说明方法。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台风的功与过

        ①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些地方每年7~9月有 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台风降雨量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⑤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由于海水上翻,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多,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⑥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释放地底能量,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2009年6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文中数据表明,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台风中心的高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 B . 慢地震是一种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来逐渐释放地底能量的地震,有助于减少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C . 我国台湾地区免受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是因为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中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 D . 台风的出现有助于人类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又能对人类的农业、渔业等方面产生有益的影响。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2)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台风有哪些“功”。
    (3)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

    (4)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5) 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并简述由此引发的思考。
  • 1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计时的变迁

    漫 奇

        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千百年来教诲人们珍惜时间的格言。光阴即时间,怎么用长度“寸”来计量呢?

        ②在古代,钟表还没有发明,没有时、分、秒之称。但人们利用“观天”“测地”,白天看太阳量阴影,晚上望月亮数星星。寸阴、分阴表示短暂的时间也就流传于今了。公元7世纪,我们祖先利用日影变化制成的圭来测量时间,以后又创造了沙斗、漏壶等计时工具。这些就是钟表的“老祖宗”吧!

        ③在现代生活中,时间观念强了,再也不能“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了,而必须是“7点15分,老地方见面”。对计时的要求高了,争分夺秒,分秒必争。几分钟的差别,上班就会迟到或赶不上火车;几秒钟内会决定一场球的胜负;电视和电影的画面每秒变化二十几幅;1/10秒乃至1/100秒决定了短跑运动员谁是冠军。几百年来,以重锤的重力或发条的弹性力为动力的机械钟表,独霸了钟表世界,尽管它的外貌千姿百态,但万变不离其宗,“内脏”都是由游丝、平衡摆和齿轮等组成,以机械周期性运动作时间的基准,但机械工艺限制了它的准确度,日差变化保持在数秒之内。

        ④电子技术“闯入”钟表世界后,计时的准确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同凡响的石英电子钟,以俊秀潇洒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它用高稳定度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作时间基准,造型新颖,走时准确。层出不穷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电子钟表的功能日臻完美。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除时、分、秒、日、月、星期、上下午外,还有音乐报时、测时秒表、世界时转换等,成为钟表世界中的一颗明星。

        ⑤但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为了研究电子运动、同位素各种粒子的寿命、天文大地测量、空间天文导航、激光测距以及人造卫星的飞行、定位和导弹跟踪,都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现代化的地震台网在地震的监视和预报中,测试时间上1微秒(1/1 000 000秒)误差相当于距离上的300米。在天文测量时,1毫秒(1/100秒)的时间相当于太阳附近1万米的误差,真可谓“差之毫秒,失之千里”。人们发现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变为另一种能量状态时会辐射或吸收固定频率的电磁波,把这种频率积累起来也可以计时,称为原子时。于是,铯原子钟就应运而生了,并已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导弹、激光测距等国防和科研工作中。

    (选自《科学夜谈》)

    (1) 通读全文,完成下列计时变迁图。

    →铯原子钟

    (2) 第①段引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一名言有什么作用?
    (3) 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石英电子钟有哪些特点?根据第④段简要回答。
    (5) 为什么说“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请结合全文回答。

三、综合表达

  • 12. 下面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地壳表层岩石(母岩)在大气、水、生物、冰川等地质作用下,②逐渐分解、破碎、松散形成各种风化产物。③这些风化物又在风力或流水等外力搬运作用下,④在湖泊、海洋等地表低洼处沉积,经过长期固结成岩,最终形成沉积岩。

    (1) 第②句修改意见:
    (2) 第④句修改意见:
  • 13. 学习小组开展了“认识计时装置”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 下面是一名组员搜索到的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请你观察图片并阅读材料,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整件铜壶滴漏由四个铜壶组成,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也有一种说法称为日天壶、夜天壶、平水壶和受水壶。日壶壶壁铸有圆形太阳图,月壶壶壁铸有月形图,星壶壶壁铸有北斗七星图,受水壶壶壁铸有八卦图。使用时四壶自上而下依次安放,最上为日壶,最下为受水壶。在日、月、星壶的底部各有一个出水的龙头。受水壶壶盖正中立一铜表尺,上有时辰刻度,自下而上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铜尺前放一木制浮箭,木箭下端是一块木板,称作浮舟。壶身刻有关于制作年份和人员的文字。水由日壶按次沿龙头滴下,受水壶中的水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浮箭逐渐上升,从而读出时间。

    (2) 该组员建议大家一起去故宫参观滴漏和其他计时装置,但有些同学反对这一提议。请你帮他说一段话,动员大家一起去近距离参观。
  • 14. 下图是汉字“石”的演变过程,请欣赏不同的字体,并简要说明该汉字甲骨文的构造意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