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23 类型:中考模拟
典型的春天,应该在长江以南度过。没有阴mái的天气、泥泞的道路、沧绿的苔痕、淅沥的雨声,能叫春天吗?没有随后的云淡风轻、煦阳照人、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能叫春天吗?只有在雨丝风缕、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黄遍的水乡,在牧童短笛、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的缠绵的春天、撩人的春天。
脍()炙人口 泥泞() 阴mái ()
需要我做点什么吗?
李良旭
①父母已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了,但依然精神矍铄,步履稳健。我发现,每次回家,两位老人总是讪讪地问道:“需要我们给你做点什么吗?”
②我揶揄地说道:“你们这么大岁数了,能帮我什么忙?”两老没被我逗乐,反而叹了一口气,他们的眼睛里有一种憧憬和向往,又有一种深深的失落。
③我忽然感到,让父母觉得自己不中用了,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伤害。做父母的,总希望能为孩子做点什么,这是流淌在他们血液里的一种力量和信心。
④再去看望父母,母亲又讪讪地问道“需要我们给你做点什么吗?”我有些腼腆地说道:“妈,您过去做的鞋垫又柔软又暖和,可现在买的鞋垫穿不了几天就破了,一点也不适用,妈,您还能为我做一双鞋垫吗?”母亲眼睛里顿时闪烁着惊喜的光芒,连声说道:“能做!能做!”说完,母亲就开始帮我做鞋垫,母亲一下忙碌起来。
⑤父亲在一旁,看到母亲帮我做鞋垫,眼睛里满是羡慕,甚至还有一丝妒嫉。父亲讪讪地问道:你需要我做点什么吗?”我有些为难地说:“爸,家里的刀已钝了,过去家里的菜刀一直是您磨的,现在您还能磨吗?”爸爸兴奋地说道:“能啊!能啊!我磨的刀,刀口既锋利又好用,记着,下次来把菜刀带来,我帮你磨,保证好用!”父亲边说,还边向我比划着磨刀的动作,惟妙惟肖。
⑥听说我有事需要父母帮忙,家里时萦绕着一种喜庆气氛,屋子里,有了一缕明媚和甜蜜。
⑦从此,每次回家,母亲总是一边做着鞋垫,一边拿出一双双鞋垫,说道:“这双是你的,这双是媳妇的,这双是孙子的,这双是孙媳妇的。”拿着这一双双母亲亲手做的鞋垫,我连忙说道:“妈,您慢慢做,别累了。”母亲含嗔道:“我一点都不累,孩子啊,不知怎地,自从我给你们做鞋垫,这日子每天过得都是那么充实和有趣,我好像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母亲说着,忍不住笑出声来。
⑧厨房里,传来一阵阵“霍、霍”声,声音很有节奏,像一段慷慨激昂的旋律。那是父亲正在磨刀。听得出,父亲磨得很有力,还像我小时候听到父亲的磨刀声。
⑨听着、听着,我的眼睛忽然有些湿润了。我多想就这样一直听到父亲这“霍、霍”磨刀声。这声音听起来就像是父亲那有力的心跳;我多想让母亲一直为我们做着鞋垫,那鞋垫,永远流淌着母亲的体温。
⑩如果说这世上的孝有千万种,那么,这种“啃”老,也是一种孝。它“啃”出了亲情、“啃”出了关爱、“啃”出了天长地久的温暖和感动。
“我”一一初次请求父母帮忙时:看到父母卖力帮忙时:
父母——孩子说不需要帮忙时:孩子拜托帮忙时:
①我揶揄地说道:“你们这么大岁数了,能帮我什么忙?”(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②厨房里,传来一阵阵“霍、霍”声,声音很有节奏,像一段慷慨激昂的旋律。(从修辞角度赏析)
材料一:
前不久,在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教本》一书的出版研讨会上,几名小学生有模有样“训字”的过程,令人印象深刻:从“书”字的结构,会意该字以笔言事的含义;从“王”字三横一竖的笔画构成,把握中华文明讲究天地人贯通的特质。孩子们在适当的引导下,从造字之理开启学习之旅,原本一个个抽象的汉字符号,变成了包罗万象的百科故事。这种方法,对于汉字乃至语文学习都是一种启发。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打好根基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音形义统一的符号系统,汉字里藏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的密码,是每个中国人学习的起点。在时间长河中,汉字既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字理结构,音形义又因时而变。追本溯源,让今天的孩子了解每个汉字的“前世今生”,要有一颗静待花开的平常心,积于跬步,至于千里。同时,需要优秀的启蒙读物,依赖专业的教师指导。
应该看到,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完善,反映在语文学习中,则是越来越注重夯实文字根基。比如,教育部出台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就指出,小学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学高年级,则要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初中阶段,要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相应地,各地也在积极探索与之适应的课程和各类读物。
(智春丽《追本溯源,传承汉字之美》,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月12日,有删改)
材料二:
汉字是形音义融合的文化生命体,一笔一画中跃动着中华文化的灵魂。汉字大美,它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的笔下倾泻而出,在时光中流转淬炼,夯筑了传统文化的根基。品读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一词一句一字,无不潜藏着玄妙的文化密码。认真推敲这些字句,就如同推开了一扇扇神奇之门,通往气象万千的艺术世界,氤氲着无穷的文化韵味。
汉语在交流和认知的功能之外,也承载着审美功能,字音无疑是这个文化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和修改汉字读音,需要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审慎而行,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呵护汉字之美。
(辛识平《以敬畏之心呵护汉字之美》,选自2019年2月21日“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三:
汉字是这个星球上最复杂的语言符号之一,其语惑、节奏、指向,包括音调的高低变化和长短轻重,都代表不同的表达。我们的警句名言、书法挂件,这些精短的文字,以音乐般的节奏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不仅是美,也是文化,它已经成了人们的生命元素和生活个性的展示。要把握汉字的韵律、节奏、指向,没有血脉里的基因,没有数十年的浸润,根本写不出汉语言的味道。
中国历代文人对母语的创新比比皆是,唐诗写乏了出现宋词,宋词写到尽头出现元曲。几千年来,中国朝代更迭,但是中国的人文精神却从未改变,并随时间推移愈发顽强。中国文人独立的个性和品质经过几千年的锤炼,深入骨髓,成为基因。“不受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些品质,需付出生命方能得以彰显:即便饿死也不受嗟辱,即便杀头也不折——这是真正的文人品质和独立人格。
(赵伟《坚守母语的尊严》,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3月11日,有删改)
②“临摹名家书法,能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例如(人名)的书法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也有着“”之称。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 , 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
【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②鲍鱼:咸鱼。③肆:店铺。
①苟得
②所恶
③不辟
④化
⑤是以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