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87 类型:月考试卷
材料一 “为适应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及任何专利或优越权。”
——《九国公约》
材料二 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军、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毋庸讳言,我国人民、我国领土和我国利益都处于严重危险之中,信赖我们的武装部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将取得胜利。
材料三 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但不到3天,即宣告失败。这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底,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
材料四 ▲ 前身是1947年10月30日签订恩恩关税贸易总协定;1995年1月1日,该组织正式运作;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该组织。该组织努力减少其成员国之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三巨头”之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写道:“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法国的福煦将军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
《一战后的美日海权角逐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一书中写道:华盛顿会议的决定对日本的安全以及在中国的利益构成了威胁,从而激起了日本对美国的极端仇视,为日美争夺太平洋霸权埋下了种子。 |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的战时同盟基础迅速发生了动摇,美国试图在整个战后世界建立起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而苏联则企求在本国周围建立起不容他人染指的势力范围。此种状态,加上它们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固有的冲突,使得美苏矛盾和分歧的尖锐化变得不可避免。
——摘编自袁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正发生着深刻转变。中美在全球治理中的相对变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美国用一系列行动向世界表明:美国强调“美国第一”,不愿继续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与之相对,中国展现大国担当,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