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40 类型:期末考试
材料一:
邓稼先的生平大事记(部分)
1950年 | 他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
1958年 | 他调任第二机械工业部,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和原子弹的秘密研究工作。 |
1964年 | 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的设计方案。 |
1967年 | 按照“邓(稼先)—于(敏)方案”,最后制成了氢弹,并试爆成功。 |
1986年 | 他临终遗言:“不要让人家把我们(国家)落得太远......” |
——摘编自易小燕《邓稼先——埋名戈壁28年》等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初,疟疾在全球蔓延,难以遏制。1969年,屠呦呦从整理历代医典开始,四处走访老中医,继而研究抗疟疾药物。1971年,她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疾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即后来的青蒿素。1992年,她又研制出双氢青蒿素,疗效为原先的10倍且成本低。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当时,评审委员会委员说:“得益于屠呦呦的研究,过去十年全球疟疾死亡率下降了50%,感染率降低了40%。”
——摘编自刘甲玉《科学哲学视野中的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等
材料一:文革时期,在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生产队里,队员们劳动“一窝蜂”,集体进食堂“吃大锅饭”,一度出现队里“耕牛死了无人管,犁耙坏了无人问”的景象,大家对集体生产失去信心。
——摘编自杨良敏《用“小岗精神”书写改革大文章》
材料二:1980年,小岗村村民实行“大包干”的第三年,生活大为改观,部分家庭盖起了新房,有的还购买了小四轮和收割机,个个喜笑颜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如今大变样。政策顺心干劲足,五谷丰登粮满仓”。
——摘编自赵伟峰《小岗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1949-1999年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表
年份 | 1949 | 1959 | 1969 | 1979 | 1989 | 1999 |
数量(个) | 10 | 32 | 50 | 122 | 131 | 161 |
材料二: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据统计,截止至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时,中国已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就共建“一带一路”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成立了已有90个国家加入的亚投行和丝路基金。而且有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超过165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2%。
——摘编自高焓迅《中亚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认知与思考》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