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04 类型:期中考试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材料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林升《题临安邸》
材料四: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岳飞《满江红》
材料一:对后世的中国文人来说,唐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但聪明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而且由于它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二:宋太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有意重用文臣掌扳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用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末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材料三: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此后,他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把蒙古人按编制组织起来,平时生产,战时出征;还建立司法机构,创制蒙古文字。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他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啫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整顿吏治,注重农桑。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材料二,三均摘自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描述一: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可自如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
描述二: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