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同步练习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74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课时分层作业(三)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 1. 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很多植物的花都是白天开放,夜晚闭合;如果将光线遮挡起来并降低温度,即使在白天,花也会闭合。这个实验表明:影响植物开花的非生物因素是(  )
    A . 温度 B . 光线 C . 阳光和温度 D . 植物种类
  • 2. 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植物的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是下层为热带雨林,中层为常绿阔叶林,上层为针叶林,顶层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地区植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 温度 B . 水分 C . 阳光 D . 海拔高度
  • 3. (不定项)在“探究果酒制作过程中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因素”时,获得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图中O、M、N、P代表相应发酵时间)。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M点前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B . 终止发酵时间应选择在P点时 C . 酒精浓度的增加会抑制酵母菌繁殖 D . N点时酵母菌种群增长率最大
  • 4. 如图为自然环境中某一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cd段波动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 B . 食物可能是影响cd段波动的重要外源性因素 C . b点时种群有最大自然增长率 D . 该种群发展过程中,幼体所占比例ab段小于cd段
  • 5. 下列不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是(  )
    A .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B . 人类活动 C .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D . 营养和空间条件
  • 6.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下列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
    A . 捕食关系 B . 竞争关系 C . 种内斗争 D . 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
  • 7.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为“S”形增长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S”形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是先多后少 B . “S”形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C . “S”形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天敌的关系 D . “S”形曲线的形成是多种生态因素作用的结果
  • 8. 生态学家高斯曾在实验室里做这样的实验:他将两种草履虫,即有尾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分别培养在容器中,各给以细菌作食物,不久两种草履虫分裂繁殖并和细菌数量达到平衡。但是如果把两种草履虫放在同一培养皿中,给以细菌混合培养,16天后,结果如图。

    (1) 从图中可以看出: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是,不能正常生长的是
    (2) 试分析高斯实验结果的原因,生物学上称这种现象是什么?
    (3) 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个体发展趋势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生物因素间的关系将由转变为
    (4) 如果在自然界中,两种草履虫生活在同一环境里,是否会发生与高斯实验相同的结果?。说明原因
  • 9. (不定项)如图为自然环境中典型的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ab段的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食物充足 B . cd段的曲线发生波动的原因是出生率的变化 C . 防治虫害的合理手段是控制害虫数量,使之不超过a点 D . 在草场中,应该使牲畜数量保持在c点,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草场资源
  • 10. 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结构曲线 B . 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 . 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 . 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 11. 在某鱼塘中放养着A,B,C,D四种鱼,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科研人员若调查四种鱼的种群数量,采取的方法是;若该鱼塘中只放养C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Ⅰ,池塘的环境容纳量(K值)是
    (2) 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B两种鱼(假设二者都只取食同一种藻类),两种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是;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D两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C两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
    (3) 在只放养C鱼的鱼塘中,捕捞的最佳时间非常重要,应该将鱼塘中C鱼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Ⅰ上的之间。
  • 12.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种群的S形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 . 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 .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 .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 13. (不定项)如图是多刺裸腹蚤在三种不同温度(较高温、中等适温、较低温)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种群增长速率=ΔNt)(  )

    A . 对一个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B . 随着温度降低,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逐渐延长 C . 在中等适温条件下,K值最大,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大 D . 在较低温条件下,K值最小,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小
  • 14. 如图为种群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曲线表示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段,t3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请判断并说明:
    (2) 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点左右,原因是
    (3) 若此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
  • 15. 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 . 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 . 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 . 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 . 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