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06 类型:月考试卷
【查阅资料】材料一:淀粉和蔗糖都是大分子非还原性糖类,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材料二: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它遇斐林试剂显砖红色。
甲 |
乙 |
|
1%淀粉溶液 |
3mL |
|
1%蔗糖溶液 |
3mL |
|
淀粉酶溶液 |
2mL |
|
蔗糖酶溶液 |
2mL |
|
斐林试剂 |
2mL |
2mL |
【实验器材】1%淀粉溶液,1%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若干试管.
②实验分组及所加试液如表一:
③实验结果:甲乙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 +2H2O=2Na0H+H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
钠块大小 |
硫酸铜溶液 |
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 |
① |
绿豆大小 |
稀溶液10mL |
产生蓝绿色沉淀 |
② |
绿豆大小 |
浓溶液10mL |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
③ |
豌豆大小 |
稀溶液10mL |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
④ |
豌豆大小 |
浓溶液10mL |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 |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⑵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⑵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
序号 |
小球质量 m/g |
小球自由滚下高度 h/cm |
木块被撞后运动距离 s/m |
1 |
30 |
10 |
4 |
2 |
30 |
20 |
16 |
3 |
60 |
10 |
8 |
①为了探究“超载”隐患时,应选择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
②分析表格中对应的数据可知: 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即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实验次数 | 1 | 2 | 3 |
电压(V) | 8 | 7.2 | 6 |
电流(A) | 0.2 | 0.24 | 0.3 |
电功率(W) | 1.6 | 1.728 | 1.8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烧杯和样品溶液总质量/g |
加入的稀盐酸质量/g |
反应后烧杯和溶液总质量/g (滤液的损失不计和假设CO2气体全部逸出) |
100 |
73 |
168.6 |
请回答下列问题:
电池名称 |
锂离子电池 |
电压 |
3.7V |
容量 |
4200mAh |
利用浅层地热调节室温,是通过的方式改变了内能。用自来水作循环工作的物质,是因为水的大.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