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77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句子默写

  • 1. 用诗文原句填空。

    ①天苍苍,野茫茫,。(《敕勒歌》)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③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论语》的思想从古至今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同座小棠准备借用《〈论语〉十二章》里的话给自己的书房取名“时习斋”,想法源于文中“”这句话。你想促进自己勤于思考,可以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想法源于文中“”这句话。

二、基础知识综合

  • 2. 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金秋十月,是最好时节。没有jiāo阳似火,没有银装素裹,既不燥热也不凄冷,一切,都刚刚好。傍晚,与家人、好友携手,走向郊外,欣赏辽阔的田野、清的小溪、啄食的小鸟、饱满的果实……这里没有景区的花团锦簇与人声鼎沸,但独有一份静谧和安适,往日的疲惫不kān一扫而空。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jiāo()阳  清()  疲惫不kān(

    (2) 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

三、综合性学习

  • 3. 学校组织“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
    (1) 下面是班上同学自我介绍的话,表达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_____)
    A . 鄙人和家父都是篮球爱好者,如果大家也有兴趣,我们可以一起切磋。 B . 离开家乡三年多了,两个死党送给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C . 有了王老师的悉心指导,我的作文进步很快,大作也在校刊上发表了。 D . 过几天就是我生日,每年过生日我都会请朋友奉陪,以增进友谊。
    (2) 请仿照示例,再写一句赞美“友情”。

    友情是一缕和煦的春风,抚慰我们受伤的心灵;

    (3) 你的一个好朋友总是在双休日约你一起玩在线游戏,可到周一经常交不齐作业,作为他的同学,你会怎样劝说他?

    你想对他说:

四、对比阅读

  • 4. 阅读下面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辨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墨子》

    [注]①遍物:阅历事物。

    (1)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紧密联系,一些古汉语的意思仍旧保留在现在。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学而时之         成规陋 B . 不亦乎           见其成 C . 人不而不愠       人论世 D . 与朋友交而不乎   手拈来
    (2) 同桌对“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辨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一句不理解,你用现代汉语翻译给他看。
    (3) 《论语》告诉我们要“吾日三省吾身”,请你想象《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回去后会如何反省自己。

    他会想:

五、诗歌鉴赏

  • 5.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①行路难:乐府曲调名,多描写旅途辛苦和离别悲伤。②碛:qì,沙漠,这里指边关。

    这两首诗,都选用了“”“征人”“横笛与芦管”的意象,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的渴望,以及

六、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乙)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节选自《藤野先生》)

    (1) 概括选文(甲)中与寿镜吾先生有关的三件事。
    (2) 选文(乙)中藤野先生主动询问中国女人裹脚,你怎样理解这位老师的行为?
    (3) 在“影响鲁迅成长的老师”专题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将票选《朝花夕拾》中的“魅力教师”,你想给谁拉票?结合书中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姓名:

    魅力指数:

    推荐理由:

    (4) 读名著时可以根据一定专题将人物放在一起比较。请你确定一个专题,从《朝花夕拾》中选择两个合适的人物进行比较。(不可再把寿镜吾先生和藤野先生这两个人进行比较)

    我确定的专题是:,比较的对象是:

    人物的异同是:

  •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合欢树

    史铁生

    10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做根本不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20岁时,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每说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文学,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吗?那就写着试试看。”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也获了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7年了。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了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子去。小院在一个大院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子,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子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到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绿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还比较茂盛。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

    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喜欢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了,过道窄得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去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那么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 . 搬家后,“我”不愿意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子去,是怕触景生情,勾起内心悲痛。 C . 母亲以为合欢树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一是为树高兴,二是对“我”充满了新的信心。 D . 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字、比获奖更重要。
    (2) 品味下列语句,根据要求答题。

    ①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别处”是什么?)

    ②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此句可以重读哪个词,为什么?)

    (3) 读完文章,小棠很疑惑本文描写母亲的文字并不多,作者反而花了很多笔墨写合欢树,请你帮助他,谈谈你的理解。

七、作文

  • 8.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个人让你内心充满感激:或在困顿时给你启迪,或在失意时给你鼓励,或在迷茫时给你方向……

    请以《一个我最想感谢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抓住人物特点,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