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专题:03禅让制

修改时间:2020-12-08 浏览次数:164 类型:复习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原始社会时期,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继承的:(   )
    A . 子承父业 B . 兄弟继承 C . 世袭制 D . 禅让制
  • 2. “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那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世袭制
  • 3. 原始社会的尧、舜、禹“禅让”制定可以看出,原始社会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原则是什么(    )
    A . 是否有贤德 B . 财富有多少 C . 家族地位高低 D . 能否治理水灾
  • 4. 《尧舜禹传说》一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上古时代尧舜禹的生平的政绩。《尧王的传说》是该书的一部分,本部分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尧的传说。下列哪一描述属于该部分的内容(    )
    A . 鼓励人们开垦农田 B . 发明弓箭 C . 治水有功 D . 让位于禹
  • 5. 传说时代,炎帝黄帝之后黄河流域部落出现联合,通过禅让制选举首领。下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 舜尧禹 B . 舜禹启 C . 尧舜禹 D . 尧禹启
  • 6. 传说舜年老的时候,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物。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上述材料不能反映(   )
    A . 部落联盟继承者必须是贤德之人 B . 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力发展水平 C . 部落联盟会议决定首领的继承人 D . 部落联盟实行禅让制度
  • 7. 传说是人们世代相传保持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密切相关的是( )
    A . 炎黄战蚩尤 B . 黄帝建宫室 C . 舜让位于禹 D . 启继承父位
  • 8.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禅让制”的实质是(  )

    A . 父亲把王位传给儿子 B . 公共推举 ,首领让贤选出首领 C . 通过战争争夺王位 D . 轮流管理部落
  • 9. 舜年老后把位置让给了禹主要是因为(   )
    A . 大禹治水有功 B . 禹打败了游牧民族的进攻 C . 禹和舜有亲戚关系 D . 禹谦让宽厚
  • 10. 《唐虞之道》中记载:“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禅而不专,圣之盛也。”这种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做法,是实行(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君主制
  • 11. 《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德”的社会局面,最早出现在(    )
    A . 山顶洞人时期 B . 半坡聚落时期 C . 尧舜禹时期 D . 黄帝和炎帝时期
  • 12. 下列有关“禅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禅让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B . 禅让是用战争胜负决定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C . 禅让制度下选拔首领的主要依据是贤能和才干 D . 舜和禹是通过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 13. “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通过禅让制获得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是(    )
    A . 炎帝 B . 蚩尤 C . D .
  • 14.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  )
    A . 炎黄战蚩尤 B . 黄帝建宫室 C . 舜让位于禹 D . 启继承父位
  • 15. 下列关于“禅让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出现于尧舜禹时期 B . 以战功显赫为推举标准 C . 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D . 属于传说

二、判断题

三、填空题

四、材料分析题

  • 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1) 材料一提到的事迹是何人所做?他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
    (2) 材料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代表的是什么制度?
    (3)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标志着什么制度代替了什么制度?
  • 25.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1) 文中的“选贤与能”与哪些部落首领的传说有关?
    (2) 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首领的办法在中国历史上称为什么制度?它长期为后人推崇的原因是什么?
    (3) 后来这种选举首领的方法在夏朝被取代。取而代之的制度是什么?由谁开创的?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中华民族对炎帝和黄帝的祭祀始于原始部落时期,自春秋时期开始成为了一种由官方组织的公祭活动。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的清明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祭拜。

    材料三:如下图:

    (1) 材料一中的“轩辕”是指谁?指出材料中“轩辕”参加过的两次战役名称及交战双方。
    (2) 从古到今,中华儿女祭祀炎黄的活动为什么绵延不绝?
    (3) 大禹治水与其父鲧治水有何不同?
    (4) 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大禹什么样的精神?
  • 27. 探究题

    人类对文明的追求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交流互鉴,推陈出新。李老师以“文明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革新工具——见证经济文明】

    任务二【思想创新——传承精神文明】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任务三【制度创新——关注政治文明】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1) 对比下图反映的两种经济文明类型的不同特点。

       

    (2) 大禹采用什么样的治水方法。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大禹什么样的精神。
    (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天下为公”指的是什么制度? “天下为家”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两种制度有什么区别?
    (4) 【史料实证——提炼历史观点】

    阅读下列史料,以“河”为主题,阐述中国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多样性,且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鲜明,论证充分)

    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广袤富饶的平原,碧波荡漾的水乡,辽阔壮美的草原,浩瀚无垠的沙漠,奔腾不息的江海,巍峨挺拔的山脉,承载和滋润了多彩的亚洲文明。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