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07 类型:月考试卷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龙龙 |
①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X溶液; ②向步骤①的试管中滴入适量稀盐酸 |
①产生白色沉淀②白色沉淀不消失 |
待测溶液是硫酸钠溶液 |
开开 |
①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②向步骤①的试管中滴入适量氯化钡溶液 |
①无明显现象②产生白色沉淀 |
待测溶液是硫酸钠溶液 |
根据上表回答问题:
【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成浅红色.
结论:碳酸氢钠溶液呈性。
【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加热固体,观察到试管口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充分加热后,试管中留下白色固体。小洪同学认为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可能是NaOH或Na2CO3的混合物。他的依据是。
实验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实验一: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溶于水,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
溶液变成红色 |
固体产物一定是NaOH |
实验二: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溶于水,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固体产物含有Na2CO3 |
实验三:取实验二所得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 |
|
固体产物是Na2CO3 , 而不是NaOH |
【讨论与评价】实验一的结论与实验二的结论相反,在讨论时,同学认为实验一的结论不正确,他们的理由是。
分析曲线甲,M 点电导率几乎为零,请从离子角度分析原因 。
交流与反思:通过以上实验的比较分析,让我们对溶液中复分解反应实质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即。
然后称得干燥管 D 的总质量为 85.6 克,试回答: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
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
锥形瓶+稀盐酸 |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
|
质量(克) |
35.5 |
55.5 |
80.5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反应后溶液总质量(g) |
149.5 |
174.5 |
194.6 |
209.8 |
225 |
250 |
每次产生沉淀质量(g) |
0 |
0 |
4.9 |
m |
9.8 |
0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