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71 类型:月考试卷
春天迈着灵巧的步子来了,那一群群身着燕尾服的燕子,也潇洒地从南方回家了。
清晨的山乡素雅,静□(mì)、温馨,麦苗刚刚泛绿,树木冒芽扬絮,农家小院简洁质朴,还有缕缕炊烟袅袅升起……①仿佛是一团披着薄薄轻纱、朦朦胧胧的梦。睡醒的燕子展开双翅,轻盈地飞出窠巢,一只、②又一只……叽叽喳喳的叫声划破山野的寂静,一会儿工夫,绿树丛中,农舍屋顶,到处都是燕子飞翔的身影。时而在蓝天中箭一般上下翻飞,冲散片片白云;③时而栖落在屋顶、门前,迈着方步□(yōu)闲地四处张望。远处长长的电线上,时常布满密密麻麻的小点,像一串歌唱山乡风光的五线谱,又像一排小学生在听着口令做早操,那景致别有一番□(yùn)味。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燕子好像认得回家的路。明年春天必定不远千里万里 , ④不顾风雨飘摇,历经磨难,继续回到老房东家,与主人相敬如宾 , 共同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
(选自厉彦林《春燕归来》,有删改)
静( )(mì) ( )(yōu)闲 ( )(yùn)味
①窠(A.guǒ B.kē) ②栖(A.qī B.xī)
秋天的音乐
冯骥才
①秋天十月,我去大兴安岭。赶往火车站的路上,朋友给我一盘新翻录的音乐磁带。我问他这是什么曲子,他看我一眼说:“秋天的音乐。”
②火车一出山海关,我便戴上耳机听起这秋天的音乐,整个身心就进入秋天才有的一种异样的感受里了。我把脸颊贴在窗玻璃上,带着享受的渴望往车窗外望去,秋天的大自然展开一片辉煌灿烂的景象。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这收割过的田野上,整个大地像生过婴儿的母亲,幸福地舒展在开阔的晴空下,从麦茬里裸露出的浓厚的红褐色是大地母亲健壮的肤色;所有树林都在此刻自在自如地伸展它优美的枝条;所有金色的叶子都是它的果实,一任秋风翻动,煌煌夸耀着秋天的富有与博大。
③接下去的温情和弦,带来一片疏淡的田园风景。秋天消解了大地的绿,用它中性的调子,把一切色泽调匀。和谐又高贵,平稳又舒畅,只有收获过了的秋天才能这样静谧安详。几座闪闪发光的麦秸垛,一缕银蓝色半透明的炊烟,这儿一棵那儿一棵怡然自得站在平原上的树,这儿一只那儿一只慢吞吞吃草的杂色的……近景从眼前疾掠而过,远景跟着我缓缓向前,大地像唱片慢慢旋转,耳朵里不绝地响着这曲人间牧歌。
④这时,一株垂死的老树一点点走进这巨大唱片的中间来。它的根像唱针,在大自然深处划出一支忧伤的曲调。心中的光线和风景的光线一同转暗,一切阴影都化为行将垂暮的秋天的愁绪;萧疏的万物失去往日共荣的激情,各自挽着生命的孤单;篱笆后一朵迟开的小葵花,像你告别时在人群中伸出的最后一次招手,跟着被轰隆隆前奔的列车甩到后……春的萌动、颤栗、骚乱,夏的喧闹、蓬勃、繁华,全都销匿而去,无可挽回。不管它曾经怎样光芒四射,怎样自豪地挥霍自己的精力与才华,毕竟过往不复。一种浓重的忧伤混同音乐漫无边际地散开,渲染着满目风光。我忽然想喊,想叫这列车停住,倒回去!
⑤突然,一条大道纵向冲出去,黄昏中它闪闪发光,如同一支号角嘹亮吹响,声音唤来一大片拔地而起的森林,像一支金灿灿的铜管乐队,奏着庄严的乐曲走进视野。来不及分清这是音乐还是画面变换的缘故,心境陡然一变,刚才的忧愁一扫而光。当浓林深处一棵棵依然葱绿的幼树晃过,我忽然醒悟,秋天的凋谢全是假象!
⑥它不过在寒飚来临之前把生命掩藏起来,把绿意埋在地下,在冬日的雪被下积蓄与浓缩,等待下一个春天里,再一次加倍地挥洒与铺张!既然每个生命都在创造了另一个生命后离去,那么死亡,不就是一种生命的转换、旋律的变化、画面的更迭吗?那么世间还有什么比死亡更庄严、更神圣、更迷人?
⑦秋天的音乐已如圣殿的声音,把我全部身心都裹住、都净化了。我惊奇地感觉自己像玻璃一样透明。
过程 |
秋天的风景 |
音乐的感受 |
一出山海关 |
辉煌灿烂的秋景 |
音色明亮的钢琴曲 |
接下去 |
A. |
温情的和弦 |
这时 |
垂死的老树、萧疏的万物 |
B. |
突然 |
纵向冲出的大道、拔地而起的森林 |
C. |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老舍《济南的冬天》
[乙]它不过在寒飚来临之前把生命掩藏起来,把绿意埋在地下,在冬日的雪被下积蓄与浓缩,等待下一个春天里,再一次加倍地挥洒与铺张!
——冯骥才《秋天的音乐》
爷爷的芦苇荡
汪去
①奶奶去世后,爷爷还是不肯搬到新造的楼房,一个人孤零零守在村头那间红砖搭建的小房子里。
②爷爷的房子前,有一大片湿地,生长着大片芦苇。这些家伙繁殖能力超强,似乎大风一吹,它们就得到了养料,嗤嗤地往上蹿。每年农历四月底五月初,爷爷会套上他的塑胶防水鞋,一头扎进芦苇荡然后朗声喊道:“今年的苇叶长的不赖啊!”身上挂满新打的苇叶,看起来像个白发绿巨人。
③每当此时,爷爷都很开心。幼时放学归来,我会帮他整理苇叶,把这些绿叶子从头到脚捋平,几十片一组,码齐。再用藤条植物的青皮做细绳,一小把一小把地扎紧。一把可以卖五毛钱。每年端午前,光这些苇叶,就可以为他换来几百块吃药的钱。
④但是,老头很倔,即便年过七十病患缠身,也绝不是那种凡事都找儿子伸手要钱的主。我总以为,爷爷不肯搬离这个小房子,是舍不得大自然发给他的一年一次的“私房钱”。
⑤今年端午回家,路过芦苇荡,看见爷爷正独坐着抽烟。当年让我当马骑的宽阔后背,如今佝偻得让人心疼。我帮他点上一根烟,爷孙俩盘腿坐在新鲜的泥土上,爷爷手里握着一张褪色的照片,像握一片风干的鱼皮。照片上的爷爷身着那件穿了多年的白衬衣,看得出奶奶也是“盛装出镜”。背景是再熟悉不过的芦苇荡,只不过很小的一片而已。
⑥“你可知道,这片芦苇,就是你奶奶种下的。”爷爷手里摩挲着照片对我说:“那时候穷啊,到了端午节吃不起粽子,你爸和你叔,看见别人吃,就哭喊着闹。你奶奶就栽了几棵芦苇,自己打苇叶,自己包粽子吃。”
⑦是的,奶奶包的粽子,温润过爷爷、父亲和我三代人的胃与心。她亲手挑选糯米、蜜枣、白糖,地锅里柴火烧旺,架上过年时蒸馒头的大笼屉,厨房里蒸汽缭绕,处处浓郁着苇叶的清香和米粒的糯香。
⑧但是自从奶奶半身不遂卧床不起后,这种独特的美味就再也尝不到了。奶奶在床上熬了七年。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工作,爷爷变身全职保姆。等到奶奶灯干油尽的那一天,爷爷也仿佛丢了魂魄,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⑨仲夏的清风穿行而过,几只红嘴水鸟受到惊吓,小腿一蹬,呼哧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繁华褪尽的芦花荡着秋千从枝头飘下,落的爷爷的白头发上,也落在那张旧照片上。
⑩苇叶“沙沙”响,似乎在说老人之所以“不近人情”地坚守老屋,和老天爷给的“私房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守在这里,无非是为了每天多看一眼这片芦苇。对于爷爷来说,这片充满灵性的芦苇荡,是他和奶奶的生活从贫穷走向殷实的见证,是酸涩而又馥郁的岁月记忆,是相濡以沫的真情,是年复一年尝遍荣枯却从未凋零的丰碑。
等到奶奶灯干油尽的那一天,爷爷也仿佛丢了魂魄,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朝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李业过山路,值暴雷雨,投村舍避之。邻里甚远,村家只有一小童看舍,业牵驴拴于檐下,及稍霁① , 已暮矣。小童曰:“阿翁即欲归不喜见宾客可去矣。”业谓曰:“此去人家极远,日势已晚,固不可前去也。”须臾② , 老翁归,见客欣然,留止宿。既晓恳留,欲备馔,业愧谢再三。因言曰:“孙子云阿翁不爱宾客,某又疑夜前去不得,甚忧怪及。不意过礼周旋③ , 何以当此?”翁曰:“某家贫,惭于接客,非不好客也!”
(注释)①霁:雨停止,天放晴。 ②须臾:一会儿。 ③周旋:交际应酬;打交道。
阿 翁 即 欲 归 不 喜 见 宾 客 可 去 矣。
某家贫,惭于接客,非不好客也!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