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杭锦旗城镇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43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2014 年,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稻之道》摄制组一行来到浙江某遗址博物馆观场进行稻作文化内容拍摄,请问该遗址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半坡遗址 D . 河姆渡遗址
  • 2.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

    A . 中国人善于想象 B . 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 . 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 .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 3.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4. 根据片段联想: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②能够直立行走③已经使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蓝田人 D . 山顶洞人
  • 5. 香港歌星刘德华唱的《中国人》,有一句歌词:“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可见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你能告诉我,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 . 半坡居民 B . 河姆渡居民 C . 元谋人 D . 北京人
  • 6. 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但当第一个字母大写,写成“China”时,意思就是“中国”。中国是有名的“瓷之国”。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经能够烧制大量的彩陶了,这个地方在我国的哪一地区(    )
    A . 云南元谋 B . 陕西西安 C . 北京周口店 D . 浙江杭州
  • 7. 下列文物所存在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

    ②元谋人的牙齿化石

    ③河姆渡人骨耜

    ④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⑤半坡彩纹陶盆

    A . ④①③②⑤ B . ②①③④⑤ C . ②③④①⑤ D . ②④①③⑤
  • 8. 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 编钟 B . 四羊方尊 C . 利簋 D . 司母戊鼎
  • 9.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距今已有(    )
    A . 2000年左右 B . 3000年左右 C . 4000年左右 D . 5000年左右
  • 10. 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

    A .  儒家 B . 法家 C . 道家 D . 墨家
  • 11.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 . 加强刑罚 B . 奖励生产 C . 推行县制 D . 奖励军功
  • 12. 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一制度开始于(    )
    A . 舜传位于禹 B . 禹传子家天下 C . 西周分封制 D . 周武王建立西周
  • 13.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 . 水利工程的兴修 C . 铁制农具、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D . 青铜器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
  • 14.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见下图)的头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

    A . 北京人 B . 山顶洞人 C . 半坡居民 D . 河姆渡居民
  • 15. 在我国一处古代人类活动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和最早的木构水井。这处遗址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半坡遗址 D . 河姆渡遗址
  • 16. 2014 年 12 月 4 日是我国的第一个宪法日,春秋战国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

    A . 孟子 B . 老子 C . 墨子  D . 韩非
  • 17. 战国时期由晋国分裂出来的是下列哪三个诸侯国(    )
    A . 燕、赵、魏 B . 韩、赵、魏 C . 楚、赵、魏 D . 韩、赵、卫
  • 18. 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备受人们关注,国家要加强对权力的监察,把权力关到制度的笼子里。观察下图,秦朝加强对官员监察的官职是(    )

    A . 丞相 B . 太尉 C . 御史大夫 D . 县令
  • 19.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
    A . 秦孝公 B . C . 秦始皇 D . 皇帝
  • 20. 秦朝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什么字体(  )

    A . 隶书 B . 大篆 C . 小篆 D . 楷书
  • 21. 秦朝时万里长城的东西两端是(    )
    A . 辽东、临洮 B . 山海关、嘉峪关 C . 山海关、临洮 D . 辽东、嘉峪关
  • 22.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描述的是秦朝(    )
    A . 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 B . 幅员辽阔的疆域 C . 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D . 巩固统一的举措
  • 23. “秦始皇灭六国后,觉得到处都有驻兵镇压的必要,就要分天下为三十郡。”由此秦实行(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刺史制度 D . 行省制度
  • 24.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令全国通用的货币是(    )
    A . 布币 B . 贝币 C . 刀币 D . 圆形方孔半两铜钱
  • 25.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26. 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D .
  • 27. 民主一直是人类的追求目标,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    )
    A . 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禅让制 D . 等级制
  • 28. 下列文学作品以“武王伐纣”为历史背景的(    )
    A . 《三国演义》 B . 《封神演义》 C . 《隋唐演义》 D . 《西游记》
  • 29. 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下列情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  )
    A . 秦国 B . 韩国 C . 楚国 D . 燕国
  • 30.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了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请你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 . 建立县制 B .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 . 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D .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二、非选择题

  • 31.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一是哪一个原始居民的房屋?这种房屋的名称是什么?
    (2) 图二是哪一个原始居民的房屋?这种房屋的名称是什么?
    (3) 图一,二所代表的文化大致处于同一时期,造成这两种房屋构造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在此影响下,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什么?
    (4) 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 32. 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传承也有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1) 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2) 材料二反映出首领产生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3) 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1) 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
    (2) 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概况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3) 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启示?
  • 3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 图1人物最终统一六国是哪一年?
    (2) 图2空白处应该填什么?其分管什么?
    (3) 据图3,图4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分别是什么?
    (4) 用一句话评价秦朝在历史上的地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