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上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同步试卷

修改时间:2020-08-31 浏览次数:360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下图为《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其中在今山东省范围内设立的封国有(    )

    A . 齐、燕 B . 齐、鲁 C . 宋、晋 D . 宋、鲁
  • 2.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封尚父于齐,封弟周公旦于鲁,封召公奭于燕。这一记载反映西周实行了(   )
    A . 井田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 3. 下边示意图反映的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世袭制 D . 选举制
  • 4. 西周为了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确立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
    A . 郡县制 B . 世袭制 C . 禅让制 D . 分封制
  • 5. 下面是西周分封的部分情况示意图。叔虞、康叔受封,因为他们的身份是(    )

    A . 宗亲 B . 殷商贵族后代 C . 功臣 D . 周王母系亲戚
  • 6. 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所示的重要战役是(    )

    A . 阪泉之战 B . 牧野之战 C . 涿鹿之战 D . 巨鹿之战
  • 7. 《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     )
    A . 纳贡 B . 朝觐 C . 作战 D . 分封
  • 8. 儒家文化占据了我国古代的思想主流,在儒家的政治理想中,天下“有德者居之”。下列制度体现了“有德者居之”的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世袭制 D . 科举制
  • 9. 明朝的许仲琳在其所著的《封神演义》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这部作品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 . 商汤灭夏 B . 武王伐纣 C . 大禹治水 D . 涿鹿之战
  • 10. 张红同学的书桌旁有一张中国历代王朝更替表,你认为排在第一个朝代的时间应为(    )
    A . 公元前771年 B . 约公元前1600年 C . 约公元前2070年 D . 公元前594年
  • 11. 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 都迁移了都城,使政局动荡 B . 都是由于对外征伐,耗费大量国力 C . 都是由于暴君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D . 都设置了监狱,制定了酷刑,激起了人民的不满
  • 12. 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如图所示的形势应该是(    )

     

    A . 商朝时期 B . 西周时期 C . 战国时期 D . 秦朝时期
  • 13.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
    A . B . C . D .
  • 14. 唐代诗人杜甫在《望岳》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诗中的“齐鲁”的出现是源于西周的(    )
    A . 分封制 B . 中央集权制 C . 王位世袭制 D . 宗法制
  • 15. 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 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 . 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 . 国君的暴政 D . 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 16. 如图是《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二里头遗址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出土的器物有铜器、陶器、玉器、乐器等。下列不能反映此发现的信息的是(    )

    A . 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 . 遗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C . 遗址能够反映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D . 遗址能够反映皇帝的地位
  • 17. 《礼记》记载,天子和诸侯都把世袭当作礼,用城郭、护城河来维护国家的稳固。第一个 施行此“礼”的国家是(    )
    A . B . C . D .
  • 18. 观察下列的图示,请你判断①和②处所应填写的内容是(    )

    A . 禅让制、纣 B . 察举制、纣 C . 察举制、启 D . 禅让制、启
  • 19.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标志着“家天下”形成的是(    )
    A . 炎黄战蚩尤 B . 皇帝建宫室 C . 舜让位于禹 D . 启继承父位
  • 20. 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    )
    A . 炎帝 B . C . 黄帝 D . 周武王

二、填空题

  • 21. 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 ,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 , 史称东周。
  • 22.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23.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 24.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万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建立于公元前
  • 25.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

  • 26. 学习历史要抓住关键词。在我们所学过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中,有很多“最早”、“最大”、“第一”的知识点。请根据提示和所学知识将内容补充完整。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  年的 人。
    (2)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
    (3)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两种粮食作物是半坡居民种植的和河姆渡居民种植的  。
    (4)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我国  (朝代)的  。

  • 27. 约公元前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三、材料分析题

  •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图一王朝的建立者是谁?该王朝开创的哪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
    (2) 从图一到图二,早期国家的地域发生了什么变化?为巩固疆土,图二王朝建立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商周时期典型的文明成果。
    (3) 材料二中“这一时期”是哪一时期?据材料,归纳“兼并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的来源。
    (4) 综上所述,概括夏商周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 29. 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权力,建立诸侯国。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周顷王(前619年—前613年),继位时,竟致于无钱办理周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讨钱。鲁国国君鲁文公派使者送钱到都城,才安葬了襄王,这时已经是襄王死后第二年的2月了。

    材料四: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五: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

    (1) 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材料二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左传》中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 诸侯有什么权力?材料四,材料五说明了这些受封诸侯有哪些义务?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3) 著名的史书《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根据这则记载及所学,“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材料三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有什么特点?
  • 30. 在中国的青铜时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和人类文明密切相关,历史学家常以材料  的名称来划分人类文明的阶段,于是就有了这些我们熟悉的词汇: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石器时代,有人认为,我们今天俨然已经进入了塑料时代。

    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材料三:如下图。

    请回答:

    (1)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按照出现时间的先后将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石器时代排序。列举两件我国青铜时代的青铜器皿代表作。我国何时出现铁器,和青铜相比,铁农具有哪些优点?

    (2) 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材料二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