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05 类型:高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可谓家喻户晓,            。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诗作于湖北襄阳的鹿门山,当时,诗人是一位山中隐士。难怪,也只有身处“慢生活”中的隐者,才有那样闲适的心境,去对大自然“侧耳倾听”。

        走进鹿门山,仿佛           了尘世的喧器。远眺山峦环抱,(  甲  );近看溪流潺湲,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乙  )。在这大自然的音响中,脚步不觉放慢了许多,每隔一段路程,都可邂逅一段典故、一处风景,让你驻足流连,        在更纯净 、幽雅的精神世界中。

        孟浩然一直生活在政治清明的天宝末年以前,由于良好的政治氛围和幽静的自然环境,不仅仅使他成为了唐朝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而且保持了清高的人格理想。浩然书院是他日常读书的地方。现在的书院为后人在故居旧址上复建而成,坐西面东,四进院落。院中种有诗人敬仰效法的松竹梅,松下有一石雕,孟公手握长卷,醉卧山林,畅怀淡然,          , 名为“白首卧松云”。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深入人心   隔离   陶醉   惟妙惟肖 B . 路人皆知   隔离   陶醉   栩栩如生 C . 路人皆知   隔绝   徜徉   惟妙惟肖 D . 深入人心   隔绝   徜徉   栩栩如生
    (2) 下面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括号内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②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③满目只见苍翠欲滴,两耳只闻鸟鸣不绝

    ④两耳只闻鸟鸣不绝,满目只见苍翠欲滴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由于良好的政治氛围和留静的自然环境,他不仅仅成为了唐朝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而且保持了清高的人格理想。 B . 良好的政治氛围和幽静的自然环境,使他不仅仅成为了唐朝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而且保持了清高的人格理想。 C . 由于良好的政治氛围和幽静的自然环境,不仅仅使他保持了清高的人格理想,而且成为了唐朝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 D . 良好的政治氛围和由静的自然环境,使他不仅仅保持了清高的人格理想,而且成为了唐朝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

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智能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开始介入到诗歌、散文等文艺创作之中,甚至生成的某些产品具有特定的风格,有“类人”的趋势。这虽然有可能改变文学艺术的生产方式,甚至改变艺术作品的范式,但人工智能所生成的只是产品,并非真正的艺术作品。人类所独有的文学艺术创作层面的典型特质即语言、感性和创造力,人工智能目前只能做到一定程度的模拟。

        在语言层面、人类日常使用的语言是人类自然语言,区别于如程序设计的语言,也就是人工语言。多数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关涉的是计算机对呈现给它的语言的“理解”,而不是计算机自己创造语言。对“自然语言处理”而言,创造比接收更因难,包括主题内容和语法形式。在语法上,人工智能生成的诗歌通常很不恰当,有时甚至是不正确的。人工智能的诗歌产品,虽然形式上有先锋派的痕迹、后现代的味道,或许能给予读者一种“震惊”的短暂体验,但由于没有历史深度和时间刻度,显然属于一次性的“仿后现代”。

        基于情绪和情感依赖于人类大脑中散布的神经调节这一事实,“感性”也是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能力。虽然日本软银公司开发出“云端情感引擎”机器人“派博”( Pepper) ,试图模拟神经调节,但效果并不理想。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应用层面,大部分研究仍很浅表。而感性是艺术创作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品格。

        在创造力层面,文学艺术创作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一主体性的特质也是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至于人工智能何时拥有主体性的创造力,未来并不可期。英国认知科学家玛格丽特·博登将创造力分为组合型、探索型、变革型。然而。即使是探索型人工智能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类的判断,因为只有人类才能识别并清楚地说明风格化的法则。倘若人工智能能够自己分析文学艺术的风格,那么,这种创造性探索才能被称为创作。事实上,目前人工智能的智能模式远不如人类,本质上仍是人类的工具,是一种技术手段。

        对于人工智能而言,算法是大脑,算力是肌体,大数据是其成长的养分。基于深度学习机制的人工智能,并不理解自己所生成的产品的意义。它所做的只是在算法的驱动下,将一种形式投射到另外一种形式上。而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是比“算法”复杂得多的精神活动。人工智能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可以成为诗人或者作家的助手,但不可能替代诗人或者作家。创作主体的心灵世界诗人和艺术家的感性思维能力,艺术创作主体的灵感顿悟能力,是人工智能不可获得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艺术与人工智能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融合,将激发人类无限创造的潜能,新的艺术范式将产生,艺术创作也将前所未有地变得更加日常。人工智能不是诗人和艺术家, 但在它的协助下,诗人和艺术家的潜能将被极大激发,这是一道令人向往的风景。

    (节选自朱志男《是产品,而非艺术品——也论人工智能与文学艺术》,有到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工智能开始介人到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的创作中,它已经初步具备了人类创作的特质。 B . “自然语言处理”能帮助计算机“理解”呈现给它的语言,但不能使计算机很好地创造语言。 C . 人工智能只要拥有像人类一样的主体性的创造力,就能创作出具有真正意义的文艺作品。 D . 人工智能的“算法”只是一种简单机械的精神活动,无法与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进行比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为总分总结构,开篇提出总的观点,然后从语言、感性和创造力三个层面分别加以具体阐述,最后进行总结。 B . 文章对照人类所独有的文学艺术创作层面的典型特质,剖析了人工智能创作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论证鲜明深刻。 C . 第三段以“云端情感引擎”机器人“派博”模拟神经调节效果不佳为例,旨在说明“感性”目前是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能力。 D . 文章在论证上由浅人深、层层递进,最终证明人工智能目前很难替代人类的创作,它所生成的只能称为产品而不是艺术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锋派诗歌通过语法的非正常处理意象的跳跃性拼接以带来诗意的晦涩高深,这些特点在人工智能生成的诗歌上也一样具有。 B .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人将自身情感与外在景物交融进行文学创作,人工智能目前是无法拥有这种情感体验的。 C . 艺术家们不仅能对自身作品和其他艺术家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和鉴赏,还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人工智能则不能。 D . 人工智能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发展前景令人向往,未来它在文艺领域的深度介入与融合将帮助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丰富多样的作品。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3月18日,化湿败毒颗粒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复的首个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临床批件。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说:“与化生药物研发流程不同,化湿败毒颗粒直接来自临床,是‘边救治、边总结、边优化’逐步形成的。化湿败毒颗粒能抗击病毒,消除炎症,在新冠病人救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全世界应对新冠肺炎重大事件的特殊时期,化湿败毒颗粒临床试验批件,传承与发扬中医药防治疫病经验理论,用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携编自严玉洁《首个治疗新冠肺炎中药临批件通过》,中国日报网2020年3月19日)

    材料二:

        知名健康节目《奥兹医生秀》的主持人奥兹说:“中国为世界贡献了许多财富。中医药是其中之一。比如西医没有办法回答我们‘为什么人会感到疲倦',中医可以给出一些答案。中医讲究‘阴’‘阳'平衡,人体所感也与之有关。

        奥兹认为,中医药应进一步重视药理研究。揭开“神秘面纱”,让公众更好理解。

        2019年5月,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外感病、脏腑证等中医病证名称,成为国际疾病“通用语言”,这让奥兹也感到非常振奋。他说:“中医药已经迎来走向世界的最好时机。”

     (携编自孙亚慧《“中医药迎来走向世界最好时机”》,《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月14日)

    材料三:

        第十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布达佩斯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名代表齐聚一堂。

        匈牙利国会副主席亨德·乔鲍表示,中医“治未病”的理念非常睿智,值得世界学习。

        在产品展区,一批先进的中医脉诊仪、舌诊仪等信息化、智能化产品吸引了大批参观者。而在大会的工作坊中,乏欧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马赞提正在演示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国送给世界的神奇礼物,”马赞提一边讲解,一边分享自己在意大利的工作感受,30余年间,他接待了上万名患者,“针灸不仅减轻了疼痛,还有效避免了长期服用止痛药的副作用。”

        德国第一家中医院的负责人施道丁格尔对此深表认同。“中西医结合的疗效一次次给我们惊喜,中西医可以相互配合,更好地造福人类。”

        “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才能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桑滨生说,“中医药‘走出去’前景光明,但还存在文化、法规等多重困难。实现中医药教学、诊疗等全流程的规范化,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

        到2020年,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将基本形成,中医药将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于洋《造福人类,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9日

    材料四:

        诞生于中华大地的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卓越贡献,它凝注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成为跨地域、跨文化交流的载体,也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和文明交往做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进一步对外阐释、传播好中医药文化,不但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价值观、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中医药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悬壶济世”等理念,渗透着国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之道。其“治未病”的医学思想,贯穿着中国人对于小到人体各脏器间、大到天地草木间的整体性思维,体现着以和为贵、顺应环境、协作共赢的精神禀赋。中医药文化凝聚、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和生命观,是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抓手。

        目前,许多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依然存在,需要世界各国协力攻克,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纽带作用,如扩大和创新传播方式,借助携手培育中医药人才、开办中医学院、搭建体验平台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崇和向善的文化理念以及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合作精神。

        在多元文化交织共生的时代,文化有融合,也有冲突.但对话和交流无疑是最佳渠道。特 別是在应对疾游、获取健康这一人类其网课题前,弘扬中医药文化绝不是与西医对抗,而是以 中医药文化为纽带。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交流经验.其享成就.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责遗产更 好地造福世界人民。

     (摘编自秦毅《让中医药文化路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文化报》2019年11月1日)

    (1) 下列关于“中医药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的精神属性,依托于中医药并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 B . 中医药文化渗透着国人的和谐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与生命观。 C . 中医药文化可以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从而构建世界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 D . 中医药文化的闸释传播,既是发展中医药的需求,也是造福世界的举措。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化湿败毒颗粒在救治新冠病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医药防疫经验理论的结晶,是可以助力于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 B . 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不仅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还采用外感病、脏腑证等中医名称,使之成为国际疾病“通用语言”。 C . 西医并不能回答所有问题,比如它不能解释“人为什么会感到疲倦” ,而中医可以;西医也不能消除所有病痛,而中医可以帮助缓解。 D . 可以预见,随着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的逐步形成,中医和西医的交流会进一步深入,世界医学的发展会进一步提升。
    (3) 请结合材料,谈一谈中医药走向世界如何“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沙沙沙

    王安忆

        天,淅淅沥沥下起小雨。

        汽车来了。可雯雯却退了两步。一滴冰凉的雨打在她脑门上。

        “喂,上不上啊?”车站只有她一个人了。雯雯刚要上车,又是一大滴雨打来。雨点很大,和那晚一样。雯雯后退了。“嗤——砰!”车走了。 “发痴!”是售票员不满的声音。

        “发痴?”雨越来越大,不过她并不懊恼;也许,他会出现在面前……他不是说:“只要你遇上难处,比如下雨,没车了,一定会有个人出现在你面前。”说完,自行车飞出去,飞转的车条,在雨洗的马路上,映出两个耀眼的光圈。

        雨响起轻轻的沙沙声。

        和上次一样。上次老艾和她说话,一下扯晚了。老艾是个慈祥的阿姨。她给雯雯介绍男朋友,姓严,是大学生。妈妈说:“可以了解了解。”雯雯轻轻地说:“为什么要了解?”“为了爱情。”雯雯更轻地说:“爱情不是这样的。”哥哥说:“天边飞下白云,海上漂来红帆,一位神奇的王子,向你伸出手——这就是你的爱情。”

        哥哥又说:“船只在吴淞口受检,来历不明进不来上海。王子没有户口就没有口粮布票白糖肥皂。现实点儿吧,雯雯!”这位七〇届海洋生物系大学生,学了一年专业,搞了四年“革命”,分配在中学教音乐——天晓得。现在,他只愁没有好海味发挥他的厨艺。

        雯雯“噗哧”笑了。

        那晚,老艾拉住雯雯:“那孩子……”等她叙述完,雯雯冲向车站,末班车“嘟”的一声跑了。 天又下起雨来,"“沙沙沙”。

        一个站头过去了。“发痴?”“不!”……

        那天,雯雯朝汽车叫了声:“等等!”随即就撒开腿追了。这是她能做的惟一努力。一辆自行车赶过了她,而雯雯仍然追着,“等等”!汽车熄越跑越远,那辆自行车却回了头。

        “不,不,我不是叫你。”

        “坐我的车也可以。”是个小伙子。

        雯雯眼睛发亮了,可立刻警觉起来。“不!”

        “不要紧,交警下班了。”

        他的误解,使她放心了一点儿。

        “快上车吧,雨大了。”

        她顾不上犹豫了,果断地坐上车后架。.

        “你家住哪儿?”

        雯雯明白了。过去那个人,进攻方式要抒情得多:“我好像见过你。”可后来呢!

        “该在哪儿停?”雯雯这才想起来这不是公共汽车。“前面第三个站。”

        雨小了点儿。

        “真好看!”小伙子轻轻地赞赏着。

        雨蒙蒙的天地变作橙黄色。雯雯从来没有注意,此时只感到一片温和的暖意。

        “你家离站头多远?”

        雯雯不假思索地告诉了他。前边,是蓝色路灯的世界。

        车子停稳了。“谢谢!”

        “谢什么?碰上别人也一样。”

        “真的!”小伙子说,“我在农村插队,有一次从坝上摔下来,腿折了!十里八里也没个庄子,我干脆闭上眼,随便吧!忽然感觉有人在我腿上放了一株草。我一股劲就站起来了。”

        “是梦。”

        “不过这梦真灵。不一会儿,来了一伙割草的小孩,硬把我抬到了医院。”

        “只要你遇上难处,比如下雨,没车了,一定会有个人出现在你面前。”他一登车子,头也不回地消失了。

        第二个站牌了。也许他只是随便说说,她当真了。十来年的生活失去的信念,难道会被一席话唤回?当那白云红帆送来的人说“我们不合适”,她就该醒悟了。

        白云红帆送来的人啊!

        那是“复课闹革命”的时候,雯雯高高兴兴来到学校。教学楼上一扇扇没有玻璃的窗口,像失去了眼球的眼睛。雯雯踩着碎玻璃向校门走去。

        他转身也走出校门。

        “我好像见过你。”

        “一个学校嘛!”雯雯淡淡地说。

        “不是在学校。”

        雯雯停住了脚步。

        “在梦里。”他说。雯雯笑了。

        雯雯全身心地投入了这爱情。仿佛透明的画,有了色彩;无声的歌,有了旋律。

        快毕业了,他终于接到了工矿通知、欣喜若狂。轮到雯雯变——一片红,全部插队。雯雯想,还有坚贞的爱情。可他说:“我们不合适。”雯雯哭都来不及,就登上了北去的火车。心中那画呀、歌呀,一片荒漠。

        受雯看见第四个站牌。“沙沙沙”的窃语声悄然消失.。雯雯心中又升起希望:也许他预料今天不会下大,不会下久。也许,真正是下雨的时候,真正碰上难处的时候……

        那天,雯雯对小严说:“我有朋友了。”小严走了。在厨房炒鱼片的寻哥冲进来:“你哪来的朋友?”

        “就有嘛!”

        “啊,我知道。在那天边,在那海上……”

        雯雯发火了:“你倒该在那海上!你做过多少海的梦,现在它们在哪儿?油锅里!”

        哥哥张大着嘴。“这就是生活!”他抱住雯雯的肩膀,“你不能为了缥缈的幻想耽误生活。”

        雯雯转过身,将脸贴在窗上,在树影中寻找着。

        ……

        几架自行车载着邓丽君的歌声和一阵笑语,从身后驶来:“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雨又下起来了。生活有很多乐趣,一定也包括梦想的权利吧。就像前面那橙黄色的灯,朦朦胧胧,然而闪着亮,发着光,把黑沉沉的夜,照成美丽的橙黄色。

        雯雯心里充满期待。他说:“只要你遇上难处,比如下雨,没车了,一定会有个人出现在你面前。”

        “你是谁?”雯雯在心里响亮地问道。

        “我是我。”他微笑着。

        “你是梦吗?”

        “梦会实现的。”

        前边那天蓝色的世界,纯洁而宁静。雯雯微笑着走进去了。

        雨,“沙沙沙”。

    一九八〇年

    (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雯雯反复念及售票员的“发痴”,但这并不代表她的自我怀疑,相反,雯雯更坚定更自信,表现出执着的追求精神。 B . 小说中的“他”与“哥哥”不同,“他”认为“梦会实现”,而“哥哥”反对“幻想”,但他们都是雯雯的形象反衬。 C . 小说中“没有户口就没有口粮布票”“载着邓丽君的歌声”等细节描写,既创设了典型环境,也凸显了时代特征。 D . 小说语言虽平实朴素,但摹声细腻,着色鲜明,叙述简洁明快,写人口吻毕肖,体现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美学风格。
    (2) 小说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通过雯雯的回忆展开故事情节。请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3) 小说中的意象多具有象征意义。请以“雨,沙沙沙”与“天蓝色的世界”为例,结合小说内容分别探究其深刻意蕴。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廉希宪宇善甫。年十九,得入侍,恩宠殊绝。岁甲寅,世祖以京兆分地命希宪为宣抚使。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藩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暇日从名儒若许衡、姚枢辈谘访治道,首请用衡提举京兆学校 , 教育人材,为根本计。国制,为士者无隶奴籍,京兆多豪强,废令不行。希宪至,悉令著籍为儒。诏以希宪为中书右丞,行秦蜀省事。浑都海、阿蓝答儿合军而东,诸将失利。朝议欲弃两川,退守兴元,希宪力言不可,乃止。适亲王合丹及汪惟良、八春等合兵复战西凉,大败之,俘斩略尽,得二叛首以送,枭之京兆市。事闻,帝大嘉之曰:“希宪真男子也。”拜平章政事。至元元年,丁母忧,率亲族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则呕血,寝卧草土,庐于墓傍。宰执以忧制未定,欲极力起之,相与诣庐,闻号痛声,竟不忍言。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缞绖。及丧父,亦如之。奸臣阿合马领左右部专总财赋会其党相攻击帝命中书推覆众畏其权莫数问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五年始建御史台,继设各道提刑按察司。时阿合马专总财利,乃曰:“庶务责成诸路,钱谷付之转运,今绳治之如此,事何由办?”希宪曰:“立台察,古制也,内则弹劾奸邪,外则察视非常,访求民瘼,裨益国政,无大于此。若去之,使上下专恣贪暴,事岂可集耶!”阿合马不能对。希宪尝有疾,帝遣医三人诊视,医言须用沙糖作饮,时最艰得,家人求于外,阿合马与之二斤,且致密意。希宪却之。帝闻而遣赐之。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卒,谥文正。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奸臣阿合马领左右部/专总财赋/会其党相攻击/帝命中书推覆/众畏其权/莫敢问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 B . 奸臣阿合马领左右部/专总财赋/会其党相攻击/帝命中书推覆/众畏其权/莫敢问/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 C . 奸臣阿合马领左右部/专总财赋/会其党相攻击/帝命中书推覆/众畏其权/莫敢问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 D . 奸臣阿合马领左右部/专总财赋/会其党相攻击/帝命中书推覆/众畏其权莫敢问/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宣抚使 , 初为朝廷临时派遭安抚地方的官员,宋时多为军事长官,元时一度为总理一方民政的官员。 B . 至元 , 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年号是古代封建统治者为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有时不止一个。 C . , 晋升,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有“握”“拔”“陟”“迁”等,表示贬官免官的词有“黜”“除”“滴”“夺”等。 D . , 用麻布制成披在胸前的丧服;绖,用麻做的系在腰或头上的丧带。缞绖指整套丧服,后引申出服丧之意。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廉希宪执政有方。不畏强权。他任京兆宣抚使时,关心百姓疾苦,以教育人材为大计;京兆豪强对国家法令不予执行,希宪到后恢复国制。 B . 廉希宪坚持平叛,取得胜利。守将失利,朝廷打算放弃两川时,他极力劝止,合丹等率兵最终大败叛军,俘伏叛军首领,送至京兆斩首示众。 C . 廉希宪信守孝道,不愿为官。他为母亲守丧时行古丧礼,三天不饮不食,宰执担心国家制度未定,想起用他为官,听到希宪痛哭,被感动不忍言。 D . 廉希宪忠心国事,坚持操守。面对阿合马质问,他义正辞严地指出立御史台和按察司对国事的重要性;在患病寻求沙糖时,他拒收权贵所赠。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暇日从名儒若许衡、姚枢辈谘访治道,首请用衡提举京兆学校。

    ②内则弹劾奸邪,外则察视非常,访求民瘼,裨益国政,无大于此。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从戎曲

    谢眺

    选旅辞轘辕 , 弭节赴河源。

    日起霜戈照,风回连骑翻。

    红尘朝夜合,黄沙万里昏。

    寥戾清笳转,萧条边马烦。

    自勉辍耕愿,征役去何言。

    [注]①选旅:简选师旅。輟辕:关口名。②弭节:驾驭车子。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景情事融合,再现军队赴边的过程,景真情真,以情动人,质朴刚健。 B . “日起”二句描写白日行军场面,早晨霜寒,太阳辉映剑戈,急风吹卷连旗。 C . 诗人精心组合红尘、黄沙、清笳、边马等意象,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前气氛。 D .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独白式叙事,曲折表达了诗人情感,有感荡人心的力量。
    (2) 这首诗写“从戎”,有人读出了从军赴边的豪情,有人读出了被征服役的苦痛。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曹操在《观沧海》中,先写登上碣石,居高临下,再写他所看到的“”这种雄伟壮美的山容海貌。
    (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先指出秦皇掠取财物连一锱一铢都不放过,再以“”一句形象地写出了秦统治者的浪费,这样的行为让天下的百姓“”。
    (3)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开头以“”写再也找不到像孙权这样的人物了。虽当年的建筑还在,但“”已杳无踪迹。

六、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模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格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眼皮跳是个常见的事,很多人眼皮一跳,就会在心里默念“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眼皮跳,虽不能预知未未吉凶祸福,但在神经内科和眼科医生的眼里,。 大多数情况下,眼皮,不会持续特别长的时间,一般都会在入睡后自动停止。引起这种偶尔发生的短时间内的单侧眼皮跳动,多半是由于眼部神经受到刺激。对于这种短时间内的跟皮跳,不用过分担心,只要充分休息,注意用眼健康,很快它就会消失,一般不需要专门治疗。如果长时间持续出现眼皮跳,就要引起注意了,它可能预示着肌体存在结膜炎、角膜炎、面肌痉挛、眼睑痉挛等疾病,需要

  • 9. 下面两个表格分别是此次疫情中我国儿几个省市的医疗队驰援湖北时的口号和我国向多国提供物资援助时的标语。

    施援地区

    受援地区

    援助口号

    北京

    湖北

    京兵强将

    安徵

    皖无一失

    广东

    粤来越好

    施援国家

    受援国家

    援助标语

    中国

    韩国

    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

    意大利

    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

    德国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这些有力量、有文化、有温度的口号和标语展现出伟大祖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秀品质和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打过的国家担当。

    请从两个表格各选一则口号和标语,分析它们的表达与内涵,每则不超过60字。

七、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这个词有时是温暖的,它把“我们”放置在一起,以对抗生活的残酷。但有时候,“我们”也是危险的,它让某些人成为一群人的代表,假借“我们”,也扼杀了“我们”当中的其他人或“他们”。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