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教学质量检测卷(二)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07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教育惩戒作为一种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方式,在中国教育史上由来已久,诸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等。目前,一方面,赏识教育和关爱教育在教育界颇为盛行,遏制体罚、禁止变相体罚学生在社会上的呼声一直很高;另一方面,教师想管而不敢管或不知如何管也日益成为困扰一线教师的难题。因此,针对社会公众对教育惩戒所存在的认识偏差,亟须在理论上对教育惩戒进行澄清,引导人们对教育惩戒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教师的教育惩戒权逐渐理性回归。

        对教育惩戒认识模糊是教育惩戒权难以回归的主要原因。何谓教育惩戒?简而言之,惩即处罚,戒乃警戒。教育惩戒是以教育学生为根本目的,怀着关爱学生的态度对犯错或违反规定和规则的学生实施否定性的批评、处罚等,以达到警示学生防止或戒除其不再发生不符合规范和规定的教育效果。

        当前,部分社会公众对教育惩戒问题存在着不太合理的认识,有些人认为既然提倡教育民主就不应该再使用体罚、惩罚等手段教育和管理学生,认为凡是涉及对学生的惩戒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是不对和不可取的,强调应该用爱、温暖等方式来感化教育学生。

        现实教育生活中,教育惩戒走向了两种极端——被教师滥用或弃用。如果教育惩戒权被滥用,就会使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受到伤害,影响其成人成才;如果教师因忌惮种种责难而放弃了教育惩戒权,将会使学生错误或失当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导致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有必要对容易混淆的惩戒、惩罚、体罚作一个厘清。从根本意义上来看,惩戒侧重于“戒”,而惩罚侧重于“罚”,惩罚以罚为目的,它的教育意义要远远弱于教育惩戒。体罚与惩罚相比,它是一种直接伤害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的惩罚方式,体罚是绝对应该遭到摒弃的。只要对教育惩戒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不会出现对教育惩戒权的误解。

        要避免出现以爱的名义来逃避或反对惩戒的不理智行为。高尔基认为:“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当前,在民主教育、赏识教育、爱的教育的影响下,如今的教育,竟陷入一种孩子在学校没有教师敢管的尴尬局面。这和部分家长打着爱的名义来反对或逃避教育惩戒有关。不少家长对孩子的种种要求可谓是百依百顺,很少去惩戒孩子。如果教师惩戒行为发生,个别不明事理的家长会四处投诉告状,甚至威胁殴打教师。很多教师因为管理与惩戒学生而招致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在学生犯错时,有些教师选择了沉默,放下了手中的戒尺。为此,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如果教师不再严格教育和管理学生,学生怎么学会敬畏和遵守规矩?对于家长来说,爱孩子并没有错,错的是以爱的名义偏袒孩子,从而逃避或反对教育惩戒,而只有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教育惩戒才是真爱孩子。

        教育惩戒权的理性回归需要以法律为准绳。教育惩戒作为一种管理和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可不用,亦不可滥用。对于犯错的孩子,必要的惩戒不可缺失,但是,如何把握惩戒的度,把教育惩戒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为此,政府、相关教育行政部门须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尽快制定教育惩戒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不合理的教育惩戒,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摘编自黄宝权《教育惩戒权须理性回归》,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教育惩戒是对犯错或违反规定和规则的学生实施否定性的批评、处罚等的教育方式。 B . 与教育惩罚相比,教育体罚是一种直接伤害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的惩罚方式。 C . 教育民主就是不用体罚、惩罚等手段,而是用爱、温暖等方式来感化和教育学生。 D . 爱的教育包含着爱,但并不是打着爱的名义来反对或逃避教育惩戒的不理智行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方法,阐述了教育惩戒权必须理性回归的重要性。 B . 文章指出“爱”和“罚”是对立统一的,并以中国教育史上的古训为其理论依据。 C . 文章以高尔基的话为依据,指出了教育好孩子的本领并不是天下所有父母都会有的。 D . 对于教育惩戒,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论证了教育惩戒权须理性回归的问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教育惩戒权在我国教育史上由来已久,目前因为公众的认识偏差才得以重回议事日程。 B . 如果教师放下戒尺,不再严格教育和管理学生,学生就不可能学会敬畏和遵守规矩。 C . 如何把教育惩戒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是衡量教师和家长是否合格的重要尺度。 D . 相关部门应结合我国实情,制定教育惩戒的相关法律法规,使教师的惩戒权得到保障。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您的包裹已放在小区快递柜,取件码XXXX,请及时领取。”这样的短信对于习惯网购的用户来说并不陌生,与此同时,快递小哥送货的电话却日益稀少,“不告而投”和“懒人快递”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企业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应征得收件人同意,投递快件后应及时通知收件人。

        与此同时,记者发现用户从快递柜取件,多数是免收服务费的,但快递员存件需要付费,其中最小的格口费用是两角钱,中号的格口是四角钱,最大的格口是六角钱。虽然有些快递公司会给快递员进行补贴或者费用返还,但也有不少公司规定,快递柜使用费由快递员承担。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快递员愿意自掏腰包,有快递员表示,通过智能快递柜派件的效率提高很多,原先一天往往派件100个快件左右,但如今通过智能快递柜可以派150到160个。在效率和成本压力之下,快件入柜也成了多数快递员的无奈选择。

    (摘编自“央视财经”2019年10月31日)

    材料二:

        快递送货上门、当面验货是基本要求。《快递暂行条例》对快件投递当面验收也有明确规定。有些价值较高的货品必须当面验收,如果不顾用户要求,将快递一律放到快递柜里让用户自取,既不合法也不合情理。尽管部分消费者送货上门的需求不太强烈,也有消费者认可超时存放收费的做法,但提前征求消费者的意见很有必要。

        落实好快递柜服务新规,快递公司要制定详细、完善的规章制度,秉持用户至上原则,要求快递员在把快递放进货柜之前,先征得客户同意,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快递末端服务。同时,应加大对快递自动化、科技化软硬件的逐步升级,科学派单,提高快递员的工作效率。此外,快递员也要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对于一些大件物品、必须当面验收的物品及收件人主动要求送货上门的物品,必须依照与用户约定的要求提供服务,不能图自己方便,给消费者造成不便。

    (摘编自《经济日报》2019年10月30日)

    材料三:

        据媒体报道,丰巢快递柜取件时出现“支付一元钱赞赏”才能开柜。有市民质疑,丰巢快递柜存在诱导付费行为。对此,丰巢方面回应称,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赞赏,亦可“跳过”直接取件。

        10月9日,家住成都的周女士下班回家收取快递员暂放在丰巢快递柜的包裹时,发现屏幕上显示该件巳保管7小时,需要支付一元钱赞赏才能开柜取货。付款后回家上网搜索,才发现支付步骤是可以跳过的。

        有用户吐槽称,丰巢快递柜默认提示支付一元钱赞赏才能开柜取件,而“跳过赞赏”字样不但是灰色的,还又小又透明,网上误付款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对此,丰巢客服回应称,存件大于等于7小时,丰巢快递柜确实会弹出赞赏打款的页面,但可以点击“跳过赞赏”进行免费取件,不会强制收费,即使超过24小时也不会强制收取費用。

        丰巢相关负责人表示,收费模式的实施是实际运营中摸索出的必然结果。“由于市场巨大,快递柜投放量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导致丰巢快递柜在免费阶段出现了大量的‘占柜’行为,为了提高快递柜使用率,公司逐渐开始对快递员收费。”

        《电商报》了解到,《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2019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该管理办法对运营智能快件箱企业进行了规范和要求,其中明确规定“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应当征得收件人同意”“保管期限内不得向收件人收费”。

        另据了解,2019年9月25日,全国首张快递柜经营许可证诞生,由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获得。

    (摘编自“观察者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为效率和成本压力,很多快递员自掏腰包使用快递柜投递快件,但不告而投的行为是违反有关规定的。 B . 制定详细、完善的规章制度,秉持用户至上原则,加快软硬件逐步升级,就能落实好快递柜服务新规。 C . 丰巢快递柜收费的理由是免费阶段出现大量的“占柜”行为,收费能提高快递柜使用率,收费是必然结果。 D . 效率和成本的压力使快件人柜成为一种选择,而快递服务新规也使快件人柜这一行为日趋规范化。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用户从快递柜取件,多数是免收服务费的,而快递员存件需付费,且费用由快递员自己承担。 B . 使用智能快递柜提高了派件的效率,存放超时收费也被部分消费者接受,但仍要事先征求消费者意见。 C . 丰巢快递柜的诱导付费是针对存件大于或等于7小时的情况,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D . 目前新规已明确智能快递柜收费需收件人同意,且要设定免收服务费的保管期限。
    (3) 请结合材料概括智能快递柜能够存在并发展的理由。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课

    叶圣陶

        上课的钟声叫他随着许多同学走进教室里,他手里拿着一个盛烟卷的小匣子,里面有几张嫩绿的桑叶,有许多细小而灰白色的蚕附着在上面呢。他将匣子摆在膝盖上,眼睛极自然地俯视,心魂便随着眼睛加入小蚕的群里,仿佛他也是一条小蚕:他踏在光洁鲜绿的地毯上,尝那甘美香嫩的食品,何等的快乐啊!

        冷峻的面容,沉重的脚步声,一阵历乱的脚声,触着桌椅声,身躯轻轻地移动声——忽然全归于寂静,这使他由小蚕回复到自己。他看见那位方先生——教理科的——来了,才极随便地从抽屉中取出一本完整洁白的理科教科书,摊在书桌上。那个储藏着小生命的匣子,现在是不能拿在手中了。他抽屉没有关上,便极敏捷地将匣子放在里面。这等动作,他有积年的经验,所以绝不会使人觉察。

        他手里不拿什么东西,他连绵的、深沉的思虑却开始了。他预算摘到的嫩桑叶可以供给那些小蚕吃到明天。便想:“明天必得去采,同王复一块儿去采。”

    一种又重又高的语音振动着室内的空气,传散开来,“天空的星,分做两种:位置固定,并且能够发光的,叫做恒星;旋转不定,又不能发光的,叫做行星……”他可以听见,他也不想听明白那些,只继续他的沉思:“先生越要他买,他只是答应,略为点一点头,偏偏不买。我也曾劝他,“你买了吧,省得陆先生天天寻着你发怒’,他也只点一点头。”

        “轨道……不会差错……周而复……”那些语音又轻轻地震动他的鼓膜。

        他这么想,回头望卢元的书桌,上面积着薄薄的一层灰尘,还有几个纸团儿,几张干枯的小桑叶,是别的同学随手丢在那里的。

        他又从干桑叶想到明天要去采桑,“我明天一早起来,看了王复,采了桑,畅畅地游玩一会儿,然后到校,大约还不至于烦级任先生在缺席簿上我的名字底下做个符号。但是哪里去采呢?乱砖墙旁桑树上的叶小而薄,不好。还是眠单泾旁的桑叶好。我们一准儿到那里去采。那条眠羊泾可爱呀!”

    ……热的泉源..动植物……生……没有它……试想……怎样?”方先生讲得非常得意,冷峻的面庞现出不自然的笑,那“怎样”两字说得何等的摇曳尽致。停了一会儿,有几个学生发出不经意的游戏的回答:“死了!”“活不成了!”“它是我们的大火炉!”语音杂乱,室内的空气微觉激荡,不稳定。

    他才四顾室内,知道先生在那里发问,就跟着他人随便说了一句:“活不成了!”他的心却仍在那条眠羊泾。“一条小船,在泾上慢慢地划着,这是神仙的乐趣。我们跳上船去,撑动篙子,碧绿的两岸就摇摇地向后移动,我们都拍手欢呼。我看见船舷旁一群小鱼钻来钻去,活动得像梭子一般,便伸手下去一把,却捉住了水草,那些鱼儿不知道哪里去了。卢元也学着我伸下手去,落水重了些,溅得我满脸的水。这引得大家都笑起来,说我是个冒雨的失败的渔夫。

    ……北极……南极……轴……”梦幻似的声音,有时他约略听见。忽然有繁杂的细语声打断了他的沉思。他看许多同学都望着右面的窗,轻轻地指点告语。他跟着他们望去,见一个白的蝴蝶飞舞窗外,两翅鼓动得极快,全身几乎成为圆形。似乎要飞进来的样子,但是和玻璃碰着,身体向后倒退,还落了些翅上的白磷粉。他就想:“那蝴蝶飞不进来了!我们何不开了窗放它进来。”他这么想,嘴里不知不觉地说出“开窗!”两字来。就有几个同学和他唱同调,也极自然地吐露出“开窗!”两个字。

    方先生梦幻似的声音忽然全灭,严厉的面容对着全室的学生,斥责道:“一个蝴蝶,有什么好看!让它在那里飞就是了。我们且讲那经度……距离……多少度。”

        以下的话,他又听不清楚了。他俯首假作看书,却偷眼看窗外的蝴蝶。哪知那蝴蝶早已退出了他眼光以外。他立时起了深密的相思,“那蝴蝶不知道哪里去了?倘若飞到小桥旁的田里,那里有刚开的深紫的豆花,发出清美的香气,可以陪伴它在风里飞舞。它倘若沿着眠羊泾再往前飞,在那里可以得到甘甜的蜜。不知道它还会回到这里来望我吗?”

        梦幻似的声音,一室内的人物,于他都无所觉。

        他凝神听窗外自然的音乐,那种醉心的快感,绝不是平时听到风琴发出滞重单调的声音的时候所能感到的。每天放学的时候,他常常走到田野里领受自然的恩惠……他的境界不可说。

        室内动的生命重又表现出外显的活动来,豪放快活的歌声告诉他巳退了课。他急急开抽屉,取出.那小匣子来,看他的伴侣。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

    (选自叶圣陶《教育小说》1921年4月30日,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作者巧妙运用内心独白,细腻地再现了课堂上一位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 B . 小说的开篇描写细腻,充满阳光;而方先生的出场与开篇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压抑沉闷。 C . 在作者看来,方先生的毫无感情的照本宜科、陆先生的粗暴等都显得不可接近,并且缺乏童心。 D . 小说多次写到方先生梦幻似的声音,这是运用反讽笔法,嘲讽旧教育的沉闷课堂对儿童天性的禁锢。
    (2) 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构思全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 本文人选叶圣陶的《教育小说》,假如你是该小说集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

二、古诗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良嗣,京兆武功人。祖振,周宕州刺史,建威县侯。高宗时为周王府司马,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帝异之,选荆州长史。帝遣宦者采怪竹江南,将莳上苑。宦者所过纵暴,还过荆州,良嗣囚之,因上疏切谏,称:“远方求珍异以疲道路,非圣人抑已爱人之道。又小人窃弄威福,以亏皇明。”言甚切直。疏奏,高宗下诏慰勉,遽令弃竹于江中。徙雍州 , 时书安石举明经,调乾封尉,良嗣器之。关内饥,人相食,良嗣政上严,每盗发,三日内必擒,号称神明。垂拱初,迁工部尚书,拜纳言,封温国公,留守西京,赏遇尤渥。尚方监裴匪躬案诸苑,建言鬻果蔬,储利佐公上。良嗣曰:“公仪休一诸侯相,拔葵去织,未闻天子卖果蔬与人争利。”遂止。迁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遇薛怀义于朝,怀义偃蹇,良嗣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武后闻之,戒曰:“第出入北门,彼南衙宰相行来,毋犯之。”永昌元年,安石迁雍州司兵参军。良嗣当国,谓安石曰:“大才当大用,徒劳州县可乎?”荐于武后,擢膳部员外郎。载初元年,罢左相,加特进,仍知政事。与韦方质素不平,方质坐事诛,引逮之。后辨其非,良嗣悸,谢不能兴,舆还第,卒,年八十五。诏百官往吊,赠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始良嗣为洛州长忠坐僚婿累下徒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在荆州时,州有河东寺,本萧餐为兄河东王所建,良嗣曰:“江、汉间何与河东乎?”奏易之,而当世恨其少学云。

    (选自《新唐书·苏良嗣传》)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B . 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剌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C . 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D . 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长史,最早设于秦代,唐代州刺史下亦设立长史官,名为刺史佐官,其实却无实职。 B . 雍州,位于西北,与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合称九州。 C . 左相,唐代开元时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相国,一般不理政事,文中的左相即是左相国。 D . 仪同三司,始于东汉,指非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而给予与三公同等的待遇。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良嗣为政严明,治理有方。他严肃法纪,维护社会秩序,每次有盗贼出没,必能三日破案,被百姓称为神明;数次劝谏皇帝要鼓励官员自给自足,不与民争利。 B . 苏良嗣扣押皇使,直言切谏。宦官借采办竹木之机到处恣行暴虐,后被苏良嗣扣押。苏良嗣又上书称小人擅权,有损皇帝圣明。皇帝抚慰他并下令将竹子投入江中。 C . 苏良嗣任人唯贤,气量宽宏。苏良嗣非常赏识韦安石,认为他不应当久做地方官;苏良嗣曾因连襟贪赃而遭受连累被贬官,其亲人来表达歉意,而他却毫无愠色。 D . 苏良嗣擅改寺名,学识浅陋。河东寺是西梁皇帝萧督为纪念兄长所兴建,而苏良嗣却不知其来历。他上奏皇帝,将河东寺改名。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学问不够。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

    ②遇薛怀义于朝,怀义偃蹇,良嗣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感事

    欧阳修

    故园三径久成荒,贤路胡为此坐妨。

    病骨瘦便花蕊暖,烦心渴喜凤团香。

    号弓但洒孤臣血,忧国空余两鬓霜。

    何日君恩悯衰朽,许从初服返耕桑。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心志。 B . 颔联表明诗人虽然病骨嶙峋,但花间品茶心中依然欢喜。 C .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欲归隐田园,辞官耕桑之情。 D . 这首诗文字洗练,感情真挚,典雅中蕴含平实质朴之风。
    (2) 试分析颈联中“忧国空余两鬓霜”的“空”字和杜甫《蜀相》中“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字艺术效果有何异同。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劝学》中,作者联系生活实际,得出“”的结论 ,强调学习的意义在于提升、改造自己。
    (2) 《昆琶行》中,正面写琵琶乐曲起伏变换的旋律,包括演奏乐曲的动作和曲调的句子是:
    (3) 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直言欣赏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句子是:

三、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文化正在成为一种时尚新潮,对于十年前的很多人而言,这可能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悄然勃兴又猛然袭来的这股“国潮”,让整个社会不仅有些始料未及,也让许多年轻人曾经对“传统”充满反叛,心甘情愿成为传统文化的“坐下门徒”。曾经饱受争议的汉服社群逐渐从小众迈向大众,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图腾;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走出了           的音乐厅,登上了弹幕视频网站的播放热榜;在小说、影视、游戏、文创等领域中,传统文化为原创者们提供着_____的灵感源泉,而那些从传统文化之中脱胎,    而成的文化作品,更是备受青少年群体的追捧和喜爱。( )。但与此同时,这股潮流将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却依然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的问题。对此,每一个身处潮流之中的人,尤其是那些对传统文化抱有真切热情的年轻人,都应当有更深刻的_____与思考。我们乐见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生机,也期待这股潮流能够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同时也要警惕其成为资本操纵下的“消费狂欢”。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让整个社会不仅有些始料未及,也让许多曾经对“传统”充满反叛的年轻人,心甘情愿成为传统文化的“坐下门徒”。 B . 不仅让许多年轻人曾经对“传统”充满反叛,心甘情愿成为传统文化的“坐下门徒”,也让整个社会有些始料未及。 C . 不仅让整个社会有些始料未及,也让许多年轻人曾经对“传统”充满反叛,心甘情愿成为传统文化的“坐下门徒”。 D . 不仅让许多曾经对“传统”充满反叛的年轻人,心甘情愿成为传统文化的“坐下门徒”,也让整个社会有些始料未及。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阳春白雪   源源不断   善变   体悟 B . 曲高和寡   触手可及   善变   体查 C . 曲高和寡   源源不断   嬗变   体悟 D . 阳春白雪   触手可及   嬗变   体查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再流行”的传统文化现在已经近乎“完成时” B . 传统文化的“再流行”,现在已经近乎“完成时” C . 现在近乎“完成时”的传统文化开始“再流行” D . 已经近乎“完成时”的传统文化,现在“再流行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字。

        含羞草是豆科含羞草属植物,,含羞草原产于南美巴西热带地区,那里天气多有狂风暴雨,只要一被暴雨或狂风触动,它就会立刻把叶子闭合,这属于含羞草特有的保护措施。 ?其实,在含羞草的叶柄基部和复叶的小叶基部都有一个膨大的部分,叫作叶枕,它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最为敏感。当我们轻轻碰一下叶子,这种刺激立即传递到小叶柄基部的叶枕,引起小叶片闭合。过了一段时间,当叶枕细胞中逐渐充满了细胞液,,一切都恢复原状。

  • 9.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

         2019年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加快5G商用,把产业应用作为5G融合创新的重要场景和主阵地,抢抓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大历史机遇。我国也正加快建成覆益全国、技术先进、高效运行、全球领先的5G产业合作创新平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突破,推动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的融合;推进跨部门、跨区城、跨行业协作,培育5G高端技术人才和应用型创新人才,不断优化5G发展环境。

四、写作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人民网北京2月14日电(记者郝帅)】“我们是谁?中国女篮!为了谁?祖国!”中国女篮的一句句声嘶力竭的呐喊,似乎为这个特殊时期的全国亿万民众打了一针“强心剂”。

        随着成功“复仇”韩国女篮,中国女篮豪取三连胜,昂首进军东京。赛后,中国篮协主席姚明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这泪水饱含了太多,疫情当头,或许我们太需要一场胜利了,中国女篮的胜利让我们的精神为之振奋。正如主帅许利民所说:“在逆境中取得成功,是因为我们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全国人民需要这样坚定的信念,去战胜和克服疫情!”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如果你是中国女篮主帅许利民,要在赛前发布动员令,请以此为主题拟写一篇演讲稿。

    ②如果你是中国篮协主席姚明,你在观赛现场流下热泪,请写出你的内心活动。

    ③如果你是一位球迷,通过直播观看女篮队员们拼搏的过程,请写一篇观后感。

    ④如果你是一位武汉疫区的读者,看到这则新闻后,请写一封给中国女篮的信。

    ⑤如果你是一位中国女篮队员,在赛后发表感言,请写一篇观点鲜明的议论文。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