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2020年高三语文4月线上教学摸底小测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23 类型:高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聪明人必须表现本身的聪明吗?聪明人肯定有话可说吗?公平地说,那种仅仅出于表现欲而       的人毕竟还不失为天真。今日之聪明人已经不满足于这无利可图的虚荣,他们要       地推销自己,力图卖个好价钱。于是,我们接连看到,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的小说跃居畅销书目的榜首,尚未开拍的电视剧       , 闹得沸沸扬扬。在这一片叫卖声中,我常常想起甘地的话:“沉默是信奉真理者的精神训练之一。”当然,沉默者未免寂寞。那又有什么?说到底,一切伟大的诞生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种种热闹一时的吹捧和喝彩,终是虚声浮名。在万象喧嚣的背后,在一切语言消失之处,隐藏着世界的秘密。世界无边无际,有声的世界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只听见语言不会倾听沉默的人是被声音堵住了耳朵的聋人。( ),如同纪伯伦所说,他们“听见了寂静的歌唱者唱着世纪的歌,吟咏着空间的诗,解释着永恒的秘密”。一个听懂了千古历史和万有存在的沉默的话语的人,他自己一定也是更懂得怎样说话的。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 夸夸其谈    大张旗鼓    俗不可耐    先声夺人 B . 侃侃而谈    大张旗鼓    不堪入目    先声夺人 C . 夸夸其谈    兴师动众    不堪入目    先发制人 D . 侃侃而谈    兴师动众    俗不可耐    先发制人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靠着传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B . 靠着传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诗人发出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C . 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出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D . 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有一双耳朵,善于倾听沉默,这种人懂得沉默的价值 B . 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的人却懂得沉默的价值 C . 懂得沉默的价值的人虽然有一双耳朵善于倾听沉默 D . 懂得沉默的价值的人却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

二、古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 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 . “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C . “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 .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是隐者的身份。 B . “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 . 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 . 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彭清,字源洁,榆林人。初袭绥德卫指挥使,以功擢都指挥佥事。弘治初,充右参将,分守肃州。寇入犯,率兵蹑之,获马驼器仗及所掠人畜而还。寻与巡抚王继恢复哈密有功。

        清虽位偏校而好谋有勇略名闻中朝尤为尚书马文升所器尝引疾乞休文升力言于朝慰留之八年,甘肃有警,以文升荐,擢左副总兵,仍守甘肃。未几,巡抚许进乞移清凉州。而是时哈密复为土鲁番所据,文升方密图恢复,倚清成功,言“肃州多故,而清名著西域,不可易”,乃寝。

        文升既得杨翥策,锐欲捣哈密袭牙兰,乃发罕东、赤斤暨哈密兵,令清统之为前锋,从许进潜往。行半月,抵其城下,攻克之。牙兰已先遁,乃抚安哈密遗种,全师而还。是役也,文升授方略,拟从间道往,而进仍由故道,牙兰遂逸去,斩获无几。然番人素轻中国,至是始知畏。清功居多,稍迁都指挥使。

        十年,总兵官刘宁罢,擢清都督佥事代之。其冬,土鲁番归哈密忠顺王陕巴,且乞通贡,西域复定。屡辞疾,请解兵柄,不允。十五年卒。

    清御士有恩,久镇西陲,威名甚著,番夷惮之。性廉洁,在镇遭母及妻妹四丧,贫不能归葬。卒之日,将士及庶民妇竖皆流涕。遗命其子不得受赙赠,故其丧亦不能归。帝闻之,命抚臣发帑钱,资送归里,赐祭葬如制。

    (节选自《明史·彭清传》)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清虽位偏校而好谋/有勇略/名闻中朝/尤为尚书马文升所器/尝引疾乞休/文升力言/于朝慰留之/ B . 清虽位偏校/而好谋有勇略/名闻中朝/尤为尚书马文升所器/尝引疾乞休/文升力言于朝/慰留之/ C . 清虽位偏校/而好谋有勇略/名闻中朝/尤为尚书马文升所器/尝引疾乞休/文升力言/于朝慰留之/ D . 清虽位偏校而好谋/有勇略/名闻中朝/尤为尚书马文升所器尝/引疾乞休/文升力言于朝/慰留之/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署”, 表示代理、 暂任或试充某官职。 在古文中同样表示代理官职、 兼职的说法有“假”“权”“领”“陟”等。 B . “乞休”, 自请辞官退休。 古代对退休有多种称谓, 如“挂冠”“乞骸骨”“乞身”“致仕”“休致”“解绶”“移病”“告老”等。 C . “丁母忧”,古代官员为去世的父母守孝叫“丁忧”,遭逢母丧事叫“丁母忧”;而遭逢父丧则称“丁外艰”。 D . “帑”, 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 类似词汇还有收藏兵器和兵车的处所叫库,米仓或者储藏的米叫廪。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彭清边功甚巨。他长期镇守边疆,在守卫肃州时追击贼寇,收获颇丰;在两次收复哈密的过程中,也立下了大功。 B . 彭清深受重用。他多次请求退休,都没有得到允许。尚书马文升非常器重他,在他被调往凉州后,又把他调回。 C . 彭清素有威名。他不仅在朝中闻名,而且在边陲让番夷深为畏惧,在攻打哈密和安抚番人时起到很大作用。 D . 彭清廉洁清贫。他的母亲和妻子、 妹妹去世都因家贫不能归葬; 他去世时留下遗命,令其子不得接受馈赠,也不能归葬。
    (4) 下列对第一个划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言“肃州多故,而清名著西域,不可易”,乃寝。

    A . (马文升)便说“肃州多事,而彭清在西域闻名,不能调离他”,此事才作罢。 B . (马文升)便说“肃州多缘故,而彭清名字在西域,不能更改他的名字”,此事才作罢。 C . (马文升)便说“肃州多事,而彭清英名在西域,不能调离他”,此事才作罢。 D . (马文升)便说“肃州多缘故,而彭清在西域闻名,不能调离他”,此事才作罢。
    (5) 下列对第二个划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然番人素轻中国,至是始知畏。清功居多,稍迁都指挥使。

    A . 然而番人素来轻视中国,到这时才感到畏惧。彭清功劳居多,稍微晋升为都指挥使。 B . 然而番人一向轻视中国,到这时开始知道畏惧。彭清功劳居多,逐渐晋升为都指挥使。 C . 然而番人一向轻视中原,到这时开始知道畏惧。彭清功劳居多,稍微晋升为都指挥使。 D . 然而番人素来轻视中原,到这时才感到畏惧。彭清功劳居多,逐渐晋升为都指挥使。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