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2-11-08 浏览次数:261 类型:期中考试
记述 | 出处 |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 沈括《梦溪笔谈》 |
雕版印书,“所费甚多, 至有一书字板,功力不及,数载难成。”近世(本朝之前)又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盔内,界行印书。 | 元朝王祯《造活字印书法》 |
千佛铜牌,多无文字,此有皇统纪元年号(金熊宗141年),及李稀造题字一行,用括字排集成之,乃括字版传世之最先者。 | 罗振玉《金泥石屑》 |
尝见古骨肆,古铜方二三寸,……字形反,识者曰:此名书范,宋太宋初年,颁行天下,刻书之式。 | 清·蔡澄《鸡窗丛话》 |
时间 | 人物 | 有关理性主义的观点 |
公元前5世纪 | 苏格拉底 | 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
13世纪 | 阿奎那 | 认为真理只在理智之中,除了人类理智中的真理之外,还需要有上帝理智中的真理。 |
17世纪 | 笛卡尔 | 相信只要运用人类的理性,就可以正确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不管是人、自由还是上帝。 |
18世纪 | 康德 | 人身上具有一种独立于感性冲动的强迫而自行规定自己的能力。 |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
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说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