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16《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二章材料的使用与处理——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同步练习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966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基础攻坚。

  • 1.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近日,为迎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天安门广场搭建起的临时观礼台已逐渐露出“真容”。广场中心花坛以“长城”为主题,位于英雄纪念碑的北侧,东西各一组。据悉,这是继2008年奥运会后,天安门广场再次使用植物花卉,搭建自然山水花坛。                 , 搭建出祖国的壮丽山水画卷。

    A . 雄伟巍峨的长城为花坛的主景,配以挺拔的造型油松,采用丰富多彩的植物花卉及白鸽、年号、景石等素材 B . 花坛以雄伟巍峨的长城为主景,采用丰富多彩的植物花卉及白鸽、年号、景石等素材,配以挺拔的造型油松 C . 雄伟巍峨的长城为花坛的主景,采用丰富多彩的植物花卉及白鸽、年号、景石等素材,配以挺拔的造型油松 D . 花坛以雄伟巍峨的长城为主景,配以挺拔的造型油松,采用丰富多彩的植物花卉及白鸽、年号、景石等素材
  • 2. 下列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接近民众,不管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 , 他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多创作素材。 B . 我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为人坦荡,虚怀若谷 C . 当年,比尔·盖茨先生访问中国并推出“维纳斯”计划时,曾在我国信息产业界掀起轩然大波 D . 本·拉登虽然没有雄师百万,但也雄视一世 , 连美国也不放在眼里。
  • 3. 选出下列各项中划线成语(或熟语)使用不规范的一项(   )

    A . 这篇通迅虽然写得很不错,但报道不及时,已成为了明日黄花 B . 老板走出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住牛娃就是顿拳打脚踢 C . 管他愿不愿意,我偏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 把事情的原因弄个清楚。 D . 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 , 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只有学生们走出教室,跳出题海,走进广阔的社会自然天地,才能挖掘到取之不尽的鲜活素材,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 B . 他处事谨慎,善于思考,也很有主见,对别人的意见从来不随便苟同。 C . 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开滦,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产量增加了两倍,使一个开滦变成了三个开滦。 D . 如何才能富起来呢? 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
  • 5.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 , 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 . 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C . 回首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曾几何时 , 双鬓已然秋霜! D . 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 , 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 6. 我们的一些科普文章常常激不起公众的兴趣,原因之一便是枯燥。要把科普文章写得“郁郁乎文哉”,就需要作家的笔。科学的飞速发展,为文学写作提供了一座富矿。相信有眼光的文学家一旦领略科学题材的广阔富饶,便会陶醉在它的无限风光中乐而忘返。

    这段文字谈论的是(      )

    A . 科普文章对作家的依赖 B . 科学和文学的互相激励作用 C . 科学和文学互相依赖的关系 D . 科学发展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7.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 B .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 C .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为历史著作,也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曾被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作品,其中“沁园春”是词牌,规定了这首诗词的字数、句数格式和写作内容。
  • 8. 依次填入下列横肉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过了许多许多年,人们还是常常追溯那个          的故事,不能忘怀那些善良的人们。

    ②想要写好文章,必须认真观察思考生活,在脑子里建立一个          丰富的素材仓库。

    ③“村村通”工程,大大改善了山区的交通状况,           有力地促进山区经济发展。

    A . 长远    储藏    进而 B . 久远    储藏   从而 C . 长远    蕴藏    从而 D . 久远    蕴藏   进而
  • 9. 下列各句中,划线虚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中小学生的减负,目的正是因为保护儿童的天性,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B . 当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素材积累后,然而再写起文章来就不至于觉得两手空空了。 C . 交卷之前,王小刚对答卷进行了最后的一遍检查,以确保万无一失。 D . 敢于说真话本来是他的优点,如果就此一点而给他下一爱发牢骚的结论恐怕不够公道。
  • 10.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作为作家,要善于从广阔的、汗牛充栋的生活素材里选择有价值的题材来创作作品。 B .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张老汉的病逐渐好了起来,他又一次起死回生了。 C . 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未雨绸缪 , 防患于未然。 D . 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将“规范化”这个在学术领域炙手可热的话题,提到各种会议上来。
  • 11.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

    A . 在以低碳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新一轮国家竞争力角逐中,谁领先一步,谁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并成为国际市场最大赢家。 B . 临近高考,作文素材的积累非常重要。考生可以将素材当作作文题目所给定的材料有意识训练自己审题、行文、立意、拟题的能力。 C . 理财的最高阶段就是投资,在这个阶段可以感受到资本市场的魅力以及交易的乐趣,但要严格遵守交易的规则和谨慎、乐观、谦虚的态度。 D . 自央视《汉字听写大会》开播以来,引起了社会重学汉字的热潮,也引起了“语林啄木鸟”《咬文嚼字》编辑社的关注。
  • 12.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 . 编辑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文学创作的关键是要有好素材,有了典型的素材,就有了创作好作品的可能。”(苦口婆心) B . “中国当代最有情调女作家”评选结果揭晓,王安忆、简以宁榜上有名 , 她们的高票当选被认为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C . 对将来从事涉外事务的人才强化英语实用能力实属必要,有需求的人花钱去学英语也无庸置疑 , 但全国性的强制学习完全没有必要。(不容置喙) D . 临近年关,各种展销会纷纷登场,面对林林总总的商品,消费者该如何选择?(琳琅满目)
  • 1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作品的独创性亦称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_________。_________。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________。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的现象。_________。作品的独创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迭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_________。

    ①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题材,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相同的表达特征

    ②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

    ③作者的创作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它本身不是作品

    ④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

    ⑤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同时代人的互相影响

    A . ②①⑤③④ B . ②④③①⑤ C . ③②⑤④① D . ③④②⑤①
  • 14.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些逸闻就笔走龙蛇 , 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B . 歹徒在向他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C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D . 这次选举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年来的 所作所为不孚众望 , 结果落选了。
  • 15.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 , 谁也无法预料。 B . 近几年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棚户区改造。居住条件艰苦的群众,都兴奋地搬进新居,告别了长达数十年萍飘蓬转的窘迫生活。 C . 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 , 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 . 如果胸无城府 , 缺乏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有调查得来的大量素材,也会茫然不知所措,更别说彻底地解决问题了。
  • 16.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化学者余秋雨在国内外讲授“中华宏观文化史”“中外文化对比史”等课题,坐而论道 , 对世界文化的全新思考广受好评。 B . 张军广泛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细致分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一称得上不易之论的人事改革方案的初稿。 C . 虽然苏轼一直被卷入政治漩涡中,但他光风霁月,超脱于蝇营狗苟的政治斗争之外,纯然表达心之所感,将得失置之度外。 D . 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是抓住一些明星的一点轶闻就笔走龙蛇 , 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 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第一艘航母此次试航为厂方测试,具体测试包括引擎、电子系统、导航设备、火力控制等内容组成。 B . 只有新闻工作者走出高楼大院,跳出文山会海,走进基层的广阔天地,才能挖掘到取之不尽的鲜活素材,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精品报道。 C . 中国经济能否顺利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及时得当,而且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也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D . 年底前,合芜蚌三市将正式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此举意味着合芜蚌试验区正式加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序列。
  • 18.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 , 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 . 一些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索素材,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复制拼贴,这并非杞人忧天 C . 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 , 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D .  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 19.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李娟、楚金玲等5 人在这次全国选拔中脱颖而出 , 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中国排协公布的新一届国家女排20 人大名单。 B . 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 , 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C .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D . 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 , 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 2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欧典地板涉嫌虚假宣传被曝光,社会各界对此极为关注,央视记者采访欧典企业负责人时,正式向消费者道歉。 B . 交通部发布了“驾驶员素质教育大纲”,督促驾驶员牢记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提前预防,以保证平安出门。 C . 就复旦大学今年自主招生以面试为主、高考成绩为辅的作法,有关人士指出:“这是中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破冰之举。” D . 为了总结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王老师近几年来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材料,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题。

  •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写作“是一场绝望的竞赛”

    宣金学

    门罗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人。她也是在该奖项设立的100多年里,第13位获此殊荣的女性作家。而在此之前,她3次荣获加拿大总督小说奖,以及英联邦作家奖,欧·亨利奖,还有布克国际文学奖等。

    门罗觉得,写作“是一场绝望的竞赛”。在过去的大半生里,“我没有一天停止过写作”。

    她生活在加拿大西部一个只有3000居民的小镇,这是她第二任丈夫出生的地方。家境贫寒的门罗只完成了大学前两年的课程,随后就嫁给詹姆斯·门罗,来到温哥华的郊区,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妇。在随后几年里,她连生4个女儿。怀孕期间,门罗一直“像疯了一样”写作,因为她觉得,“以后有了孩子,就再也不能写作了”。

    写作对主妇门罗来讲变成一件奢侈的事。孩子们还没到上学年龄之前,门罗在她们睡午觉的时候写作。等孩子上学了,她就在她们上学之后写。她和第一任丈夫开了一家小书店,去打理书店之前,在家做完家务后的空余时间也用来写作。

    她对自己每天的写作页数有一个定量,强迫自己完成,“这是一种强迫症,非常糟糕”。

    有一段时间,她要照顾4个孩子,她试过一直写到凌晨1点,然后第二天一早6点起床。

    在她有些绝望的时候,1968年,门罗37岁,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舞》终于问世——这部集子的写作时间差不多和她大女儿年龄相仿。而这本迟到的处女作一炮而红,为她第一次赢得加拿大最高文学奖——总督奖。

    随着声名鹊起,她反而成了加拿大文学圈一个不折不扣的“逃离者”。她搬回了自己出生的安大略省,在克林顿小镇定居下来。

    有记者称她在避开与文学界的接触方面是个“高手”。“我想我是个友善的人,但不好交际。”门罗淡淡地回答道,“如果不是这样,我可能已经丧失了自信。我会听到太多我不理解的谈话。”

    她从不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公众意义上的作家,她说:“唯一会阻止我写作的就是把写作当成一份职业。”

    门罗是个绝好的聆听者,她小说中的许多素材,都来自她听到的小镇上的故事。她写的基本都是在这个小镇上演的平民爱情、家庭生活。

    门罗共创作了11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类似故事集的长篇小说。

    “我从不为寻找素材发愁。我只要等,素材就会冒出来,唯一让我犯愁的是如何处理这些海量的资料。”她说她永远都不会离开这个小镇。

    “她的作品地域性非常强,同时,她在小说中为我们呈现出这些地方人们的普遍共通的人性。”《纽约客》小说编辑黛博拉·特瑞斯曼评价道。

    但是很久以来,加拿大作家都不太敢触碰与加拿大相关的题材和小城镇的故事。“我们被告知这些题材在市场上销量惨淡。”加拿大作家联盟的执行主任约翰·德根表示,“爱丽丝·门罗则为我们照亮了这条道路,让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写我们来自哪里,我们是谁。这是她成功的秘诀。”

    门罗每天坚持走很远的路。门罗给自己定的目标是5公里,如果哪一天不能走这么多,以后必须在其他时间补回来。“你是在保护自己,这么做会让你觉得如果你遵守所有好的规矩和习惯,就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你。”像每天坚持散步一样,门罗也从没停止写作。其实,门罗所害怕的“不是放弃写作,而是放弃那种兴奋,或者失去想要写作的冲动”。

    她一直疑惑:一旦不需要一直工作了,大多数人会干什么?“我唯一用来填补生活的就是写作,我没有学会如何多姿多彩地生活。”面对法新社的记者,她谦虚地讲道,“我想我在文学方面成功,或许是因为我没有其他的天赋。”

    在出版最后一本小说集《亲爱的生活》之后,门罗宣布封笔。该书获得了安大略省的延龄草图书奖。“在欢呼中离去,感觉很美。”门罗自我安慰道。获得诺奖,似乎又让她燃起了写作的冲动。门罗笑着说:“我实在工作太久了,我想也许自己该放松放松了。但是,获得诺奖或许会让我改变封笔的主意。”

    宣布门罗获奖的彼得·英格伦评价道:“短篇小说一直处于长篇小说的阴影中,门罗选择了这种艺术形式,她将它很好地开垦,接近完美。”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奥兹克曾称她为“我们时代的契诃夫”,“她将会比同时代的其他作家更长久地被读者记住”。

    很多人想知道,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对门罗来讲是否算是赢得了这场“绝望的竞赛”。

                                                  (选自《中国青年报》)

    (1) 门罗在文学之路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是哪些因素让她走到文学高峰?请简要概括。

    (2) 门罗作品的哪些风格特征让她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请简要概括。

    (3) 为什么门罗认为“写作是一场绝望的竞赛”?写作之路是否真是一场“绝望的竞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古诗文阅读。

  • 22.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

    哭李商隐(其二)

    [唐]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注],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注】踠:屈曲,弯曲。

    (1) 本诗题作“哭李商隐”,一“哭”字极写作者内心的悲痛。请结合全诗,说说“哭”的具体内容。

    (2) 最后一句“又送文星入夜台”中,作者为什么用了一个“又”字?

四、语言文字运用。

  • 23. 以“乐观是人的精神支柱”为开头,写一段精短的即兴演说词,至少要有巴金的素材,观点鲜明,富有激情。

  • 24. 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以其他人或事物为素材,在空白处另写一组句子。

    示例:治一种病症的药是好药,治多种病症的药是去痛片,声称包治百病的药是假药。

  • 25. 为下面的新闻素材写一篇短评。要求100字左右。(新闻点评是用概括的语言对新闻内容进行评论,鲜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某中学政教处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校给学生设置了一个“人品银行”。“银行”以虚幻的“品币”为单位,学生表现得好,“品币”数值就增大;学生表现不好,“品币”数值就减少。期末学校对学生进行操行评价时,就与学生在“银行”存币的数额挂钩。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