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671 类型:中考真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2011年5月20日上午,首批带有第二届青奥会会徽的天特许商品在南京面市.制作特许商品的下列材料中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
    A . 腈纶 B . 涤纶 C . 棉纶 D . 棉花
  • 2. “高钙奶”中“钙”是指(   )
    A . 原子 B . 元素 C . 分子 D . 单质
  • 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蒸馏水 B . 矿泉水 C . 自来水 D . 天然水
  • 4.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取少量液体 B . 加热液体 C . 读取液体体积 D . 稀释浓硫酸
  • 5. 下列物质中能用作钾肥的是(   )
    A . 氯化钾 B . 尿素 C . 磷矿粉 D . 氨水
  • 6. 科学家证实金星的大气层组成中含有硫化氢(H2S),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1 B . ﹣2 C . +1 D . +2
  • 7.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 B . C . D .
  • 8. 2011年3月,日本近海强震引发的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件,导致环境出现碘131超标,碘131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31,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 131 B . 127 C . 78 D . 53
  • 9.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B . 我国的人均水量居世界第一 C . 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 . 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
  • 10. 如图中“□”表示人体的一些体液和排泄物的正常pH值范围,

    据此判断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 血浆 B . 唾液 C . 胃液 D . 尿液
  • 11.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 B . 空气中二氧化硫增加可能导致酸雨增多 C . 白色污染的消除办法是将废弃的塑料就地焚烧 D . 二氧化碳、甲烷都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 12. 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N4约占空气体积的78% B . N4是一种单质 C . 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 . 由于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他们的性质相同
  • 1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 . 用铜制电线 B . 用石墨制铅笔芯 C . 用活性炭净化水 D . 用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锈
  • 14. 某合金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
    A . Zn和Fe B . Cu和Au C . Zn和Cu D . Mg和Al
  • 15. 如图为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质a的溶解度最大 B . 浓的a溶液中含有少量b,通常采用加热浓缩后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a晶体 C . 20℃时,a、b、c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D . 10℃时,分别取用等质量溶剂配制成的b、c饱和溶液,再加热到70℃,若两溶液仍保持饱和状态,最多还能溶解b的质量小于析出c的质量

二、选择题

  • 16. 香料化学家已经开发出多种脂类人工香料,如丁酸甲酯(化学式为C5H10O2)具有苹果香味.下列有关丁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丁酸甲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 丁酸甲酯的每个分子有17个原子构成 C . 丁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8.82% D . 丁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0:5:16
  • 17.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 Fe2+、OH、SO42 B . H+、Na+、HCO3 C . NH4+、H+、NO3 D . K+、H+、MnO4
  •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因此燃烧均能看到火焰 B . 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因此有能量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C . 原子失去电子后该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因此阳离子得到电子后一定变成原子 D . 任何可燃气体跟空气充分混合后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当氢气、天然气、煤气等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发生爆炸
  • 19. 如果将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如图中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A . 当甲为氯化铵时,X可以为氢氧化钾 B . 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X一定不可能为碳酸钠 C . 当X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氢气、红磷、葡萄糖 D . 当X为稀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铜、氢氧化铜、硝酸银
  • 20.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取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体积比为2:1 B . 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三分之二 C . 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四分之三 D . 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

三、本题包括2小题

  • 21.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写出实验室在B装置中用H2O2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 实验室收集氧气可用(填编号)装置;在收集过程中,当氧气充满集气瓶后,将导管从瓶口出移开,在桌上.
    (3) 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试管中的棉花没有发生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22.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溶液的配置和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
    (1) 配置1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g;水的体积为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②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将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然后再右盘添加.最后添加氢氧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

    ③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④存储: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放到指定的地方.

    (2) 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

    ①称取5.0g粗盐,用药匙逐步加入10mL水中,知道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步骤的顺序为:称量剩余粗盐、(填编号)A.过滤B.计算产率C.蒸发D.称量精盐

    ②过滤操作如图所示,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四、本题包括2小题

  • 23. 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主题是“化学﹣﹣﹣人类的生活,人类的未来”.
    (1) 下列是与人类的生活与未来密切相关的物质:A.甲烷;B.酒精;C.石油;D.氢气.选择相应的编号填空.

    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 ②可以提供清洁、高效的氢能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④经过加热分馏可得到汽油、柴油、石蜡等

    (2) 下列是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A.干冰;B.液液氮;C.碘化银(AgI).选择相应的编号填空.

    ①属于单质的是②属于氧化物的是③属于盐的是

  • 24. 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做强做优电子信息等工业支柱产业.硅(Si)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常用以下方法制得纯硅,如下图所示:

    (1) 图中①、③发生了置换反应,②发生了化合反应.写出②和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

    (2) 完成一种表示置换反应的通式:单质(I)+化合物(I)=单质(Ⅱ)+

    根据已学知识填表:

    单质(I)

    单质(Ⅱ)

    相应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举一例)

    A

    金属

    非金属

    B

    金属(I)

    金属(Ⅱ)

    C

    非金属

    金属

    D

    SiO2+2C Si+2CO↑

五、本题包括3小题

  • 25. 如图中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其中A、B为单质,B是可供动植物呼吸的气体;甲、乙、丙为化合物,甲与过量的丙、乙与过量的丙两两反应的所有产物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 写出B的化学式;写出一种丙的名称
    (2) 写出A和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写出乙→甲的化学方程式:
  • 26.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1) 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如碳素钢(主要成分为铁和碳)等.
    (2) 【查阅资料】一般情况下,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在潮湿的环境中接触时,活动性强的金属首先被腐蚀.

    造船工业为了避免轮船的钢铁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镶嵌的金属是       (填编号)

    A . 银块 B . 铜块 C . 锡块 D . 锌块.
  • 27.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浓硫酸与铁定(碳素钢)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①Fe与浓H2SO4反应,加热,有SO2生成

    ②C与浓H2SO4反应,加热,有CO2和SO2生成

    ③S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而CO2不能

    ⑤SO2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使其褪色,而CO2不能

    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NaOH和Cao

    【实验探究】

    (1) 称取24.0g铁钉放入60.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甲同学通过实验测定并推知气体Y中SO2气体的体积分数为66.7%.同学们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还有H2和Z气体,则Z气体可能是.探究实验的主要装置如图所示:

    (2) 装置A中试剂的作用是

    (3) 为确认Z的存在,需要将装置甲(如图所示)接入上述装置的(填编号)之间.装置甲中的液体名称是
    (4) 实验中,如果观察到装置D中,且装置E中,则可确认Y中还有H2气体.
    (5) 如果需要测定限定体积气体Y中H2的含量(H2约为0.01g).除可用测量H2体积方法外,(选填:“能”或“不能”)用称量上图中装置D、装置E的质量变化的方法,通过计算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六、本题包括1小题

  • 28. 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甲、乙、丙三位同学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

    【查阅资料】

    图Ⅰ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

    三位同学分别向U形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1) 实验中发现试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仍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说明试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呈性,管②附近的溶液呈(选填“酸”、“碱”或“中”)性.
    (2) 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Ⅱ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乙同学、丙同学将试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Ⅲ所示分别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经讨论与分析,乙、丙同学的试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是酸
    (3) 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碳棒等,再将洗涤液倒入自己实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

    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

    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

    (4) 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证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下列实验:

    甲同学用来测定溶液,原因是

    乙同学向溶液中滴加,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因为造成(3)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失的原因是

    (5) 【解释与结论】

    用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时,电解后溶液混合均匀,呈中性.

    【交流与反思】

    甲同学取55g质量分数为2%的硫酸钠溶液进行电解,消耗了5g水后,则电解后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甲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后溶液的碱性

    乙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H2SO4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后溶液的酸性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