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B、台湾地区就钓鱼岛事件发表看法,认为相关各方应搁置争议,基于平等互惠原则,共同开发、享用资源,以维护该地区的和平稳定。 C、江西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D、专家提出:许多国家在调整退休年龄时都要预先若干年向社会公告,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政策,并以“小步慢走”实施,以减少负面影响。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样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_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孔子以后,儒家还出了两位大师,孟子和荀子。这两位大师代表儒家的两派。他们也都拥护周代的文化和制度,但更进 步的加以理论化和理想化。孟子说⑴____。人都有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 这便是仁义礼智等善端,①只要能够加以提高,便成善人。②这些善端,又总称为“不忍人之心” 。 ③圣王本于“不忍人之心”,发为 “不忍人之政” ,便是“仁政” “王政”。 ④一切政治的经济的制度都是为民设的,君也是为民设的——这却已经不是封建制度的精神了。⑤和王政相对的是霸政。⑥霸主的种种制作设施,有时也似乎为民,其实不过是达到好名好利好尊荣罢了。⑦荀子说人性是恶的。性是生之本然,里面不但没有善端,还有争夺放纵等恶端。⑧因此人有相当聪明才力,可以渐渐改善学好;积久了,习惯自然,再加上专一的工夫,可以到圣人的地步。所以善是人为的。

孟子反对功利,⑵____。他论王霸的分别,也从功利着眼。孟子注重圣王的道德,他却注重圣王的威权。他说生民之初,纵欲相争,乱得一团糟;圣王建立社会国家,是为明分息争的。礼是社会的秩序和规范,作用便在明分;乐是调和情感的,作用便在息争。他这样从功利主义出发,给一切文化和制度找到了理论的根据。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