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4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同步练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泽征尔的判断

    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在他成名以前,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台下坐满了观众,他们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大师。评委会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指挥着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曲。

    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听到乐曲中出现了一处不和谐的地方。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自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刚落,评判台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目的是试探指挥家是否能够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前面的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是在国际音乐大师面前,都放弃了自己的意见。只有小泽征尔不迷信权威,相信自己,果敢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因而获得了这次大赛的桂冠。

(1)、大赛的观众和乐队有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什么?

(2)、小泽征尔在指挥演奏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做的?

(3)、“这种素质”指的是(    )

A、小泽征尔的指挥水平很高。 B、小泽征尔拥有很强的判断力。 C、小泽征尔能够在众多权威评委面前果敢地作出判断,指出乐谱的错误,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
(4)、前面的参赛者与小泽征尔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

A、前面的指挥家都没有发现错误,只有小泽征尔发现了错误。 B、前面的指挥家也发现了错误,但放弃了自己的意见,只有小泽征尔发现并指出了错误。
(5)、从小泽征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敬畏生命

张晓风

    那是一个夏天长的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有哪一颗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夜石林(节选)

吴然

    游人散尽了,夕阳的风吹(拂  佛)石林。

    此刻,一切都安静了,安静了,石头们呼吸着晚霞里(闪动  闪烁)的星光的气息,沉默如石雕的哲学家。月亮出来的时候,它们扬起的脸庞光(茫  芒)四射。

    据说月亮上有许多永远冰冷的石头。是月亮上的石头向地上的石头问好吗?月光冷凉,落在一柱一柱的石头上,弹跳一下,碎了,溅成满地银花。

    石林浸在月光里。

    (突然  悠然)想起一个小姑娘,想起小姑娘这样问妈妈:“夜里,石林睡觉吗?夜里,石林好玩吗?”

    石林忍不住笑了,可爱的小姑娘哟!

    这时候,虫儿们出来了。母蛐蛐叫,公蛐蛐叫。蜘蛛在月光下织网,蛛网一闪一晃地亮。一条蜈蚣从石缝里爬出来,又一条蜈 蚣从石缝里爬出来,石头们痒酥酥地,想笑,月光颤颤如花瓣。鳞甲绿亮的秤杆蛇游过来了。青蛙、癞蛤蟆、田鼠、竹鼠和松鼠,还有穿山甲、蛤蚧,还有一只灰兔跑了过去。噪鹃鸣叫起来,山斑鸠拍着翅膀。打屁虫、大刀螂、蝎蛉、金龟子们复眼(闪动  闪烁),彼此用触须、长足和气味互致晚安。跳舞的跳舞,弹唱的弹唱,每一块石头,每一茎草叶,都是虫儿们的婚床和乐池。月光的瀑布(泻  泄)在石壁上。石头们身披新装,满怀(欢喜  喜悦)地让(浸透  渗透)月光的木香花、紫藤、皂(夹  荚)树、白蜡条、金竹、野玫瑰和洋槐的清香,从自己的缝隙和皱褶里流过。

    呵,小姑娘!你说,夜里,石林睡觉吗?你说,夜里,石林好玩吗?

(选自《吴然经典美文 洱海大耳朵》)

阅读理解。

(一)勤学好问的孔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对周礼的知识已经很熟悉了,可是他仍旧不断地努力钻研。

    有一回,他去参加太庙里的祭祀典礼,由于是第一次碰上,什么都觉得新奇有趣,见到什么都虚心地向内行人打听。

    有人嘲笑他:“谁说这个陬邑大夫(孔子父亲做过的官职)的后代懂得礼呢?瞧他这没玩没了地问,大概什么也不懂。”

    孔子听了却很坦然:“不懂就问,这正是礼呀!”

    祭祀结束以后,人们要回家了,可他还抓住人家的袖子不放,非要问个明白才行,弄得人家都有些不耐烦了,便称他是“每事问”。孔子听见了心里还挺高兴。“每事问”怎么不好?难道不学不问还能从天上掉下来知识不成?

    就这样,执着的孔子很快对周礼达到了精通的地步。他30绥德时候,边有人专门向他学习周礼了。

(二)喂鸡求学的诸葛亮

    诸葛亮小时候,跟着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快到晌午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金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口袋里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讲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水镜先生说:“你没听到公鸡才叫唤吗?”

    师娘是个精细人,第二天快到晌午时,她悄悄地走到院子里,看了个仔细后,便不声不响地转回去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了,师娘笑着说:“你这位先生还不如小诸葛!”于是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一愣,就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

课外阅读。

不识字的双手

    ①父亲的手粗壮、有力,能不费力气地修剪果树,也能把一匹不驯服的骡子稳稳地套进挽具。他这双手还能灵巧、精确地画一个正方形。使我最难忘的是每当这双手抓着我的肩膀,我就感到一股特殊的温暖。这双手几乎能干一切活儿。然而,只在一件事上,这双手令人失望了:它永远没学会写字。

    ②父亲6岁上小学一年级。不知什么原因,父亲那淡色头发下面的脑袋怎么也装不进课上讲的数字、图形或要背的课文。在学校才呆了几个月,我爷爷就领他回家了,让他留在农场干成年男人干的农活儿。

    ③若干年后,只受过4年教育的母亲试图教父亲识字。开始,父亲倒是甘心忍受这种磨炼,但不久,他就变得烦躁起来。他活动一下指头和手掌,说他已经练够了,要自己一人到外边散散步。

    ④终于,一天夜里,他以为没人看见,就拿出他儿子小学2年级的课本,准备下功夫学些单词。但是,不一会儿,父亲不得不放弃了。他趴在书上痛哭道:“上帝啊,我甚至连毛孩子的课本都读不了?”打那以后,无论人们怎么劝,都不能使他坐在笔和纸面前了。

    ⑤父亲当过农场主、修路工和工厂工人。干活时,他那双手从未使他失望过。他脑子好使,有一股要干好活的超人意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在一家造船厂当管道安装工,安装巨型军舰里复杂、重要的零件。由于他工作劲头大、效率高,上司准备提拔他,然而,由于不能通过合格考试而落空了。他脑子里可以想象出通到船的关键部位的条条管道;同时,他手指可以在蓝图上找出一条条线路;他能清楚地回忆出管道上的每一个拐角、转弯。然而,他却什么都读不懂、写不出。

    ⑥造船厂倒闭后,他每天上午到外头找工作,晚上对我母亲说:”通不过考试的人,他们就是不要。”最后,他在一家棉纺织厂找到了工作。我们搬进了城,父亲总是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一次,父亲到食品店买水果。晚饭后,他说,他给我准备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水果。我听到他在厨房里撬铁皮罐头的声音。然后,屋里一片寂静。我走到门口,看见他手拿着空罐头,嘴里咕哝道:”这上面的画太像梨子了!”他走出门,坐在屋外的台阶上,默不作声。我进屋看到罐头上写着”大白土豆罐头”。但是那上面画的的确像梨,难怪父亲把它当梨买来了。

    ⑦几年后,妈妈去世了。我劝父亲来和我们一起住,他不肯。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了,因为轻微的心脏病发作,他常常住医院。老格林医生每星期都来看他,给他进行治疗。医生给了他一瓶硝酸甘油片。万一他心脏病发作,让他把药片放在舌头底部。

    ⑧不久,我便接到噩耗,父亲心脏病发作与世长辞了。我只身一人回来参加葬礼。格林医生说他很难过,实际上,他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他刚给父亲开了一瓶硝酸甘油。然而,他在父亲身上却没找到药瓶。他觉得,如果父亲用了这药,大概还能等到急救医生的到来。

    ⑨后来,我在父亲的花园门口发现了格林医生口中的这瓶硝酸甘油——一只被扭歪、砸坏、摔进松土 里的塑料药瓶。紧握着它,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幕情景:父亲拼命想拧开这个瓶盖儿,但拧不开;他在绝望中,企图用砖头砸开这个塑料瓶。父亲至死也没能拧开这个药瓶。因为药瓶盖上写着:“防止小孩拧开——按下去,左拧,拔。”目不识丁的父亲看不懂这一切。

    ⑩尽管我知道这样做是完全不理智的,但我还是进城买了一枝金笔和一本皮革包的袖珍字典。在向父亲遗体告别时,我把这两件东西放在他手里,这双曾经是温暖、灵巧、能干,但永远没学会写字的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