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摘自2016年5月《长春日报》)
(1)、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结合全文,揣摩下列词句含义。
①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句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
②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
(3)、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
(4)、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
(5)、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月是故乡明
      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②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③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④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⑤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惘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⑥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传统会市如何重现“民俗风”    (陈若)                    
                                                                                                                      【记者视线】
农历二月初一,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瞿溪会市开锣,共举办五天。
“士林夜市”当主角 本土美食仅一两家
今年瞿溪会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引入台湾的“士林夜市”。 
本土美食本来是瞿溪会市最聚人气的一部分。但记者在会市现场转了一圈,除了温州大馄饨和瑞安捣年糕稍稍让人与本地风味美食有所联想,剩下的就是走“台式”路线的“士林夜市”,和新疆烤肉串、湖南酸辣粉、长沙臭豆腐等各地小吃一条街的“熟客”。
一市民戏称,“士林夜市”当主角,烤串、臭豆腐是配角,而本地美食是只有一两个镜头的“群众演员”。
传统项目摊位仅占1/20  低档商品销路很一般
记者在瞿溪会龙路上走20米,每走一步都听见从不同摊位传来的拼杀价格的促销口号。但发现,断码、清仓、厂家直销等“金字招牌”虽然价格低廉,销路却很一般。一些市民坦言,逛会市和逛路边摊没多大区别。
事实上,各种平常难以买到的锄头柄、竹梯、磨刀棍、谷筛、竹椅、木耙等农具,以及耕牛买卖和后来出现的果苗、树苗等交易,才是百年会市的传统项目,然而这些摊位现在只剩下不到300个,只占总摊位数的二十分之一。
多地会市陷入同质化尴尬  民俗文化特色该如何重现
瞿溪会市,是我市唯一一个以“会市”为内容列入省非遗名录的民俗项目。
在采访中,问起百年瞿溪会市和永嘉上塘、乐清白石、瑞安海安等地方会市的区别,当地工作人员坦言“现在其实没有区别”。我市一位民俗专家认为,地方会市必须要以地方民俗为主,离开本地的民俗,就不是会市。但随着时代发展,民俗也应该纳入一些时新的东西。
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上世纪80年代,每年会市期间,瞿溪都有社戏迎神举办“对台戏”活动,即同一时间在瞿溪河的两岸上演两台戏,看谁家的戏有看头,比哪方的观众更多,热闹非凡。上世纪90年代,还有戏班、鼓词、杂技等娱乐活动演绎当地的民俗风情。近年来由于河道改造,社戏多数移到室内,当年那种台上龙腾虎跃,台下叫好声不断的场景也逐渐淡去。
                                                                                                                      【观察员观点】
方某某(市政协委员) 讲——
瞿溪会市,我认为应该更多保留它的本土性、传统性。
近些年,我们瓯剧艺术研究院都没收到瞿溪会市的演出邀请,希望明年能有机会合作。
欧阳某某 (市政协委员)讲——    
参与瞿溪会市的第一印象就是车辆拥堵,交通不畅。这次又碰上雨天,去的时候堵车2小时,回来的时候公交排队候车2小时。
瞿溪会市,需要创新以适应新需求。这种创新要在继承民间节日特点的基础上,从瞿溪当地特色出发,结合本地特色旅游产品、农副产品等,突出会市的特色,形成会市本身的竞争力。                  
                                                                                                                                                                                   (摘自2014年3月3日《温州晚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微藻——可循环的“绿色油田”

    ①由于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乃至最终枯竭,全世界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能够替代石油产品的可再生能源,其中,生物柴油就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能源。提起生物柴油的原料,我们可能会想到油菜和大豆,用它们“体内”的油脂加工而成的生物柴油,能有效降低碳排放。然而,这两种作物的培育周期较长,占用农田较多,会产生“与人争粮,与粮争地”问题,从而导致“解决了能源危机,却出现粮食危机”的尴尬结果。此时,微藻进入了科学家们的视线。

    ②微藻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种类繁多。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内合成大量油脂。因此,微藻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了新的油脂资源。

    ③与大豆、油菜和麻风树等油料植物相比,微藻的生长周期短,从初生到可以制油仅需一个星期左右,而大豆等油料植物一般需要几个月。此外,微藻的含油量高,油脂产率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数百倍,每公顷可年产几万升生物柴油。微藻还不会占用耕地,利用滩涂、盐碱地、荒漠等,以及海水、荒漠地区的地下水等,就可以大规模地开发“微藻油田”,不会与农作物争地、争水。

    ④微藻在培养过程中还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利用微藻制造生物柴油能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据计算,每培养1吨微藻,需要消耗约2吨二氧化碳。此外,微藻在光自养培养过程中可利用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成分,从而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微藻还能用于净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

    ⑤现在,我国已启动了微藻能源方面的首个973项目“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该项目有望在5年时间内开发出一个“微藻资源库”,提供适合在我国不同地方、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藻株。今后,各地在建设“微藻油田”时,就可在资源库中挑选合适的微藻品种。该项目还将深入研究微藻产品的机理,力争提高微藻产油的效率,降低它的成本。此外,该项目还将通过对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采收、油脂加工及藻细胞综合利用的研究,建立一套中试系统,全面评估微藻产油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大力推动我国微藻能源的产业化进程。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永恒的母亲

       ①我的母亲——缪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②童年时代,很少看见她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③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读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沙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回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④以前,母亲除了东南亚之外,没有去过其他的国家。八年前,当父亲和母亲排除万难,飞去欧洲探望外孙和我时,是我的不孝,给了母亲一场心碎的旅行。外孙的意外死亡,使得父亲、母亲一夜之间白了头发。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母女分别了十三年的那个中秋节,我们却正在埋葬一个亲爱的家人。这万万不是存心伤害父母的行为,却使我今生今世一想起那父母亲的头发,就要泪湿满襟。

       ⑤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大门虽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甘心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⑥我一直怀疑,母亲总认为她爱父亲的深度胜于父亲爱她的程度。

       ⑦还是九年前吧,小兄的终身大事终于在一场喜宴里完成了。那一天,当全场安静下来的时候,父亲开始致词。父亲要说什么话,母亲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动听地说了一番话。最后,他话锋一转道:“我同时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这四个诚诚恳恳,正正当当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当父亲说到这里时,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我相信,母亲一生的辛劳和付出,终于在父亲对她的肯定里,得到了全部的回收和喜极而泣的感触。

       ⑧这几天,每当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赶回家去晚餐时,总是呆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手发呆。就是这双手,把我们这个家管了起来。就是那条腰围,没有缺过我们一顿饭菜。就是这一个看上去年华渐逝的妇人,将她的一生一世,毫无怨言,更不求任何回报的交给了父亲和我们这些孩子。

       ⑨回想到一生对于母亲的愧疚和爱,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过,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今生惟一的孝顺,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这件事上来讨得母亲的快乐。

       ⑩想对母亲说: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来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也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哪本哲学书籍能够比她更周全。

       ⑪母亲啊母亲,在你女儿的心里,是源,是爱,是永恒。

       ⑫你也是我们终生追求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城市里的蘑菇

[意大利]卡尔维诺

①一天,不知道从哪里飘来一阵裹着孢子的风,吹到城里路边的花坛里,于是几簇蘑菇就在这里发了芽。没有人发现这事,除了小工马可瓦尔多,他每天早上正是在那里乘电车。

②这个马可瓦尔多,有一双不是很适合城市生活的眼睛:标识牌,红绿灯,陈列柜,霓虹灯,宣传画,他看这些东西就好似扫过沙漠里的沙子。然而,树枝上一片发黄的树叶,纠缠在瓦片上的一根羽毛,却从来也逃不过他的眼睛:没有一只马背上的牛虻,没有一个桌上的蛀虫洞,没有一块人行道上被碾扁的无花果皮,是不会被他注意到的,通过它们,可以发现季节的变化,理解自己灵魂中的愿望,体会对自身存在的痛苦。

③于是一天早上,当他等着电车把自己带到那个他做体力活的公司去时,在站牌附近,他找到了什么不同一般的东西,是蘑菇,真正的蘑菇,它们正从城市的中心冒出头来! 马可瓦尔多觉得,那个曾包围着他的灰色吝啬世界陡然变得慷慨起来,满是秘密的财富,除了以钟点计算的合同薪金外,除了工资补贴外,除了家庭津贴费外,还可以从生活中指望点别的什么东西了

④“只要一夜的雨水,”他自言自语道,“就已经可以收获了。”他等不及要把这个发现告诉妻子和孩子们。

⑤“这就是我要跟你们说的!”在寒酸的午饭饭桌上,他这样宣布道,“一个星期内,我们就可以吃上蘑菇啦!一盘炸蘑菇!我跟你们保证!”

⑥“那这些蘑菇在哪里?”孩子们问道。“告诉我们它们长在哪里!”

⑦对于那个问题,马可瓦尔多的热情一下子被一种多疑的考虑给制止住了:“如果现在我跟他们说在什么地方,他们肯定会和平常一起玩的那些小调皮一块去找蘑菇,这样,整个街区就会到处散布这消息了,而蘑菇最后就会落到别人家的长柄平底锅里了!”这样,那个曾迅速用大爱来填满自己心灵的发现,现在却使他对占有蘑菇狂热起来,使他被嫉妒和怀疑的担心包得严严实实。

⑧第二天早上,他走近电车站时,是满心的焦虑。他蹲在花坛边,看到蘑菇长大了一点,但不是很多,几乎还完全藏在泥土地下,心里颇为宽慰。

⑨他这么蹲着,甚至都没发现背后有人,他突然站起身,尽力摆出一幅冷漠的神情。有个清洁工,撑着扫帚,在看他。

⑩这个在他管辖区里长着蘑菇的清洁工,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瘦高个。他叫阿玛蒂吉,马可瓦尔多看不惯他已有一段时日了,也许那些戴眼镜的总是让他心生厌烦,他们总是盯着沥青路,要清扫掉一切自然的痕迹。

⑪这是个星期六:【A】马可瓦尔多闲下大半天的时间,装出心不在焉的模样,在花坛附近转悠,远远地监视着清洁工和蘑菇,同时算计着还需要多长时间蘑菇能长好

⑫晚上下雨了:就像农民们在数月的干旱后,单听见几滴雨声,就能从睡梦中醒过来,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就这样,【B】马可瓦尔多,整座城里唯一一个,倏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呼唤着家人,是雨,是雨。他努力呼吸着从外头传进来的湿尘味和新鲜霉味。

⑬拂晓时,也就是星期日,他和孩子们一起,拎着个借来的小篮子,赶紧跑到花坛边。蘑菇出来了,直直地挺在菇柄上,菇盖高耸在泥土外,还浸着雨水。“太好啦!”他们扑过去采起了蘑菇。

⑭“爸爸!你看那边那个先生捡了多少蘑菇啊!”米凯利诺说,父亲抬起头,看见阿玛蒂吉正站在他们旁边,胳膊下也挽了个小篮子,篮子里装满了蘑菇。

⑮“啊,您也来采蘑菇?”清洁工说。“那就说明这蘑菇没问题可以吃了?我摘了一些,但不是很有把握……路的那头,还生出来一些更大的蘑菇……好了,现在我知道可以吃了,我得去通知我的亲戚,他们还在那里讨论是该采摘呢,还是该丢掉别管……”然后就大步走开了。

⑯马可瓦尔多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还有他没发现的更大的蘑菇,一场从没希冀过的收获,就这样在他鼻子底下给夺走了。 他几乎是被忿恨,被暴怒气僵在那里,好一会不得动弹,然后——就像不时会发生的那样——那种个人激情的崩溃转变成一种慷慨的冲动:嘿,你们大家!今天晚上你们想来一盘炸蘑菇吗?”他冲着簇拥在电车站里的人群吼道。“在这条路上长出了好些蘑菇!你们跟我来!每人都有份!”于是他就跟在阿玛蒂吉后面,而他自己已是被一大群胳膊上挂着雨伞的人尾随着,因为天气还很湿润,阴晴不定。

⑰所有的人都找着了蘑菇,因为没有篮子,他们就把伞打开来装。有人说:“如果大家中午能一起吃个饭,该多好啊!”然而每个人都是捡了自己的蘑菇,就奔回自己家了。

⑱但他们很快就又见面了,甚至就是当天晚上,就在医院的同一间病房里,洗了胃后,大家都被从中毒中拯救出来,不是很严重,因为每个人吃掉的蘑菇量都相当有限。

⑲马可瓦尔多和阿玛蒂吉的病床挨得很近,他们是怒目相视。

选自《马可瓦尔多》(有删减)

【小说•情节】

【小说•语言】

【小说•人物】马可瓦尔多

【小说•主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