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段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试卷(A卷)

阅读并回答问题

盲人心目中的明灯

    大学实习时,我带过一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那天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有的还说:“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可能,这些答案都对,但这些年龄不到10岁的孩子都认为盲人提灯一定是为自己,所以,他们的答案不免单一。他们没有一个人回答:盲人也许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的心中装着一盏亮着的灯,为别人着想正是他心中的明灯。这些孩子不明白: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是帮助我们自己。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在在暗夜里往往相撞?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

(1)、有的还说:“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可能,这些答案都对,但这些年龄不到10岁的孩子都认为盲人提灯一定是为自己,所以,他们的答案不免单一。省略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请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意思。

(3)、这位盲人为什么在晚上出门总是提着一盏灯笼?(   )

A、为他人照亮夜路。 B、怕别人撞到自己。 C、既为他人照路,又不会被别人撞到。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要学习盲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B、我们夜晚出门都应该打灯笼。 C、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鲁班造伞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那时候,人们出门很不方便。夏天,太阳晒得皮肤火辣辣地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湿漉漉的。鲁班想:要是能做个东西,又能遮太阳又能挡雨,那该多好呀!

    一天,天气热极了,他一边做工,一边抹汗。忽然看见许多孩子“扑通扑通”跳到荷花塘里去玩水,一会儿,一个孩子摘了一张荷叶,倒过来顶在脑袋上。

    鲁班觉得挺好玩,就问他们“你们头上顶着张荷叶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鲁班师傅,您瞧,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抓过一张荷叶来,仔细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一面有一丝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鲁班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细的条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兴得叫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轻轻巧巧。”

    鲁班的妻子听见他大呼小叫的,赶紧从屋里跑出来问他:“出了什么事了?”

    鲁班把刚做成的东西递给妻子,说:“你试试这玩意儿,以后大家出门去带着它,就不怕雨淋太阳晒了。”

    鲁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说:“不错不错,不过,雨停了,太阳下山了,还拿着这么个东西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拢起来,那才好呢。”

    “对,对!”鲁班听了很高兴,就跟妻子一起动手,把这东西改成可以活动的,用着它,就把它撑开,用不着,就把它收拢。这东西是什么呀?就是咱们今天的伞。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