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试题来源:浙江省宁波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三江中学团委想在下周一下午三点在校多功能厅举办中国共青团知识讲座,由各班团支书选派六名入团积极分子参加,请你代替校团委给各班团支书写一份通知。
    【考点】
    【答案】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25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学写短小的新闻。

    新闻素材: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最新统计表明,10年来,我国机动车增长率在15%以上,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增长率超过30%,已有8个省份的机动车超过百万辆。

        随着驾驶员和车辆数量的快速增长,与之相关的问题也随之产生。比如,如何确定汽车的价格和销售方法,道路的建设和收费问题,还有汽车售后服务、加油站设置数量、停车场布局是否合理等,有关部门正按照国务院发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从宏观上加强汽车、道路、相关产业和设施、有关政策法规的协调发展。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最新统计发现,10年来,我国已有近3000万人领取了机动车驾驶执照。在怀揣“驾驶本”的3000万人中,非专业司机占很大比例。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广大农村,很多有经济头脑的农民不再固守田园,靠种地为生,买卡车跑运输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我国的城市中,行业与行业之间、行业内部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危机意识也逐渐在加强。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学开车和学电脑、学外语一起成为人们想要掌握的现代技能。

        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最近统计,全国驾驶执照发放总数为2986万份,这个数字超过在公安部交通管理部门注册的2585万辆机动车总量。按最近统计,在上述部门登记的汽车为939万辆,摩托车为1100万辆。

    (记者从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获取)

    请运用你所学过的新闻知识,将以上新闻素材整理成一则题目为《3000万中国人拿到“驾驶本”》的消息成稿。

    要求:250字左右。根据题目对新闻素材进行筛选;保证新闻基本要素完备准确;能尝试根据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对材料进行排序。

    nbsp;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⑴阅读下面这则关于江梦南的励志故事,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江梦南,出生于郴州宜章县莽山瑶族乡永安村。江梦南半岁时,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完全丧失。从此,她就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最开始,江梦南靠反复抚摸爸妈的喉咙,来感受声带的震动并练习发声,一个音节,父母要重复上千次她才能学会。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从小到大,江梦南没有上过特殊教育学校,一直在公立学校读书,最终以615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顺利取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2018年,江梦南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在曲折艰难的人生路上继续前行。

    ⑵丹桂飘香秋意浓,金秋时节硕果丰。作为一个即将离开母校的初三学子,你积累了很多关于学习的感悟和生活的启迪想要告诉学弟学妹们,请你针对校园中存在的有些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恰当,痴迷于玩手机,缺少环保意识,浪费现象严重,拒绝参加劳动实践活动课等等问题中的一方面或者几方面,写一篇广播稿,以初三1班何致远同学的名义向本校的“校园之声”广播站投稿。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讲好中国故事要用好文化符号

    史春林 宿程晴

        ①中华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应在继承传统文化符号的基础上,融入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符号的时代内涵。

        ②用文化符号讲中国故事,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一方面,要用好传统文化符号,讲好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甲】比如,以“中国功夫”为符号的《猛龙过江X卧虎藏龙》等电影展现的关于力量、情感与哲思,在跨文化语境下被外国受众广泛接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传播了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应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文化符号的种类,增加文化符号的时代内涵,【乙】比如,在兔年春晚的舞台上,典籍中的上古神兽从 VR 画师笔下一跃而出,非遗南音与流行音乐创造性结合,作为符号的上古神兽和非遗南音的意蕴大大丰富起来,增强了中国故事的感染力

        ③让符号富含中华文化意蕴,需兼顾外国受众需求,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在塑造国家形象中有效运用文化符号,还要兼顾世界人民的文化心理和审美需求,比如,李子柒的系列短视频,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题,以服饰、器物、食材等元素展现不同的生活状态,引发了外国观众的共情,使中国的民俗文化、美食文化以一种日常的方式在国外的网络平台得到有效传播。

        ④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留学生在法国街头用小提琴演奏《北京欢迎你》,将北京夏季奥运会、北京冬季奥运会这两件世界体育盛事用音乐联系在一起,强化了北京“双奥之城"的形象,成功架起中西文化沟通的桥梁。这种创新在于,将中国文化符号融入外国常见的街头艺术,实现了中国文化在异域的成功落地。

        ⑤我们还应用好新媒体,增强文化符号的影响力。信息化和新媒体为不同类型文化符号的传播提供了契机,使其可以更多样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并使其更符合当代人的信息接受习惯。比如,成为爆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创作中就大量运用数字技术,将舞蹈、绘画等进行数字化呈现,整部作品既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色,又有很强的科技感,这成为其成功“破圈”的重要密码。网络短视频更是为人们频繁接触中华文化符号提供了契机。它碎片化、低门槛、生动有趣,且时效性强,为各国人民喜爱。

        ⑥塑造国家形象离不开文化符号的有效运用。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与时俱进,持续创新,打造富含中华文化意蕴的符号体系。

    (选自2023年3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