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第5单元《庄子》选读 第18课 《鹏之徙于南冥》同步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庶人之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之      谋:为……谋划 B、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                趋:小步快走 D、王乃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            ②日夜相击 B、①甚矣,汝不惠                    ②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不厌 C、①则天下之民皆引领望之矣          ②今夫子必儒服见王 D、嬴而不助五国也                  ②太子乃见王
(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B、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C、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D、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4)、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

②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下,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毂。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楚庄染于孙叔、沈尹,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于藉秦、高强,吴夫差染于王孙雒、太宰嚭,智伯摇染于智国、张武,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当。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下面的两个文言语句该怎样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②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官正,字常清,开封人。少举《三传》,后为酆州摄官。雍熙中,召授殿前承旨。淳化中,转剑门都监。李顺之乱,分其党趋剑门,时疲兵数百人,正奋励士气以御之。会成都监军宿翰领兵投剑门,与正兵合,因迎击,大破贼数千众,斩首殆尽。奏至,太宗嘉之,诏书奖饬,并赐袭衣、金带,超正为剑州刺史、充剑门部署,翰自供奉官擢崇仪使、领昭州刺史。数月,正被疾,请寻医,至阙。疾愈,入对,上劳问久之,复遣还任所,赐以金丹、良药,授以方略,令招抚残孽,慰勉遣之。

    初,川贼甚盛,朝议深以栈路为忧,正以孤军力战挫贼锋,自是阁道无壅,王师得以长驱而入。贼众三百余,败归成都,自此沮气矣。后贼既诛,余寇匿山谷,恃险结集,剽劫为患。王继恩百计召诱不至,正谕以朝廷恩信,皆相率出降。未几,加峰州团练使,与雷有终并为西川招安使,代王继恩。

    正木强好凌人,自谓平贼有劳,受人主知,无所顾忌。数面攻两川官吏之短而暴扬之,众积怨怒,多上章诉其不法者。太宗谓近臣曰:“人臣可任用者朕常欲保全正婢直而失于谦和盘谤书至朕虽力与明辩然众怒难犯恐其不能自全”乃赐手札戒谕曰:“言者,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不可不慎也。夫遇事辄发,悔不可及。傥自恃无瑕,而好面攻人之短,岂谓喜怒不形于色耶?当以和辑远民为念,斯尽善矣。”正上表谢。

    真宗即位,改庄宅使。是秋,广武叛卒刘盱啸聚数千辈,略汉蜀邛州、怀安永康军。正与钤辖马知节领兵击败之,斩盱,平其党。后授左龙武军大将军、平州防御使,分司西京。寻以本官致仕,赐全俸,仍以见缗给之。四年,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上官正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一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史记·鸿门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嗣复,字继之,仆射于陵子也。初,于陵十九登进士第。浙西观察使韩滉有知人之鉴,见之甚悦。滉有爱女,方择佳婿,归谓其妻曰:“吾阅人多矣,无如杨生贵而有寿,生子必为宰相。”于陵秩满 , 寓居扬州而生嗣复。后滉见之,抚其首曰:“名位果逾于父,杨门之庆也。”因宇曰庆门。嗣复七八岁时已能秉笔为文。年二十,进士擢第。元和十年,累迁至礼部员外郎。时父于陵为户部侍郎,嗣复上言与父同省非便,请换他官。诏曰:“同司官有大功以下亲者,但非连判及勾检之官长,则不在回避之限。如官署同,职司异,虽父子兄弟无所避嫌。”再迁兵部郎中。文宗即位,拜户部侍郎。以父于陵太子少傅致仕,年高多疾,恳辞侍养,不之许。太和四年,丁父忧免。开成二年,领诸道盐铁转运使。三年正月,进阶金紫,食邑七百户。帝延英谓宰臣曰:“人传符谶之语,自何而来?”嗣复对曰:“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近代隋文帝亦信此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止贼乱,非所重也。”帝又曰:“天后用人,有自布衣至宰相者,当时还得力否?”嗣复曰:“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凡用人之道历试方见共能否当艰难之时或须拔擢无事之旦不如且循资级古人拔卒为将,非治平之时,盖不获已而用之也。”宣宗即位,征拜吏部尚书。大中二年,自潮阳还,至岳州病,一日而卒,时年六十六。赠左仆射,谥曰孝穆。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

文言文阅读

    李谦,字受益,郓之东阿人。祖元,以医著名。父唐佐,性恬退,不喜仕进。

    谦幼有成人风,始就学,日记数千言,为赋有声,与徐世隆、孟祺、阎复齐名,而谦为首。为东平府教授 , 生徒四集,累官万户府经历,复教授东平。先时,教授无俸,郡敛儒户银百两备束修,谦辞曰:“家幸非甚贫者,岂可聚货以自殖乎!”

    翰林学士王磐以谦名闻,召为应奉翰林文字,一时制诰,多出其手。至元十五年,升待制,扈驾至上都,赐以银壶、藤枕。十八年,升直学士,为太子左谕德,侍裕宗于东宫。陈十事:曰正心,曰睦亲,曰崇俭,曰几谏,曰戢兵,曰亲贤,曰尚文,曰定律,曰正名,曰革弊。裕宗崩,世祖又命傅成宗于邸,所至以谦自随。转侍读学士。二十六年,以足疾辞归。

    三十一年,成宗即位,驿召至上都。即见,劳曰:“朕知卿有疾,然京师去家不远,且多良医,能愈疾。卿当与谋国政,余不以劳卿也。”升学士。元贞初,引疾还家。大德六年,召为翰林承旨,以年七十一,乞致仕。九年,又召。至大元年,给半俸。仁宗为皇太子,征为太子少傅,谦皆力辞。

    仁宗即位,召十六人,谦居其首。乃力疾见帝于行在 , 疏言九事,其略曰:“正心术以正百官,崇孝治以先天下,选贤能以居辅相之位,广视听以通上下之情,恤贫乏以重邦家之本,课农桑以丰衣食之源 , 兴学校以广人材之路,颁律令使民不犯,练士卒居安虑危。至于振肃纪纲纠察内外台宪之官尤当选素著清望深明治体不事苛细者为之。”帝嘉纳焉。迁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致仕,加赐银一百五十两,金织币及帛各三匹。归,卒于家,年七十九。

    谦文章醇厚有古风,不尚浮巧,学者宗之,号野斋先生。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胜非,字藏一,蔡州人。崇宁二年,上舍登第。靖康元年,权应天府。逾年,诣济州谓康王言,南京为艺祖兴王之地,请幸之以图大计。王即位南京。建炎改元,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时方草创,胜非上疏言“仁义者,天下之大柄,中国持之,则外夷服而诸夏尊。苟失其柄,则不免四夷交侵之患。国家与契丹结好,百有馀年,一旦乘其乱弱,远交金人为夹攻计,是中国失其柄,而外侮所由招也。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总制使钱盖进职,胜非言盖为陕西制置使弃师误国,封还贴黄,盖遂罢。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徙官,胜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三年,上自镇江南幸,留胜非经理。未几,命为控扼使,已而拜宣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故事,命相进三官,胜非特迁五官。会王渊签书枢密院事兼御营司都统制,内侍复用事恣横,诸将不悦。于是苗傅、刘正彦与其徒王钧甫、王世修谋,诬渊结宦官谋反。正彦手斩渊,分捕中官,皆杀之,拥兵至行宫门外。胜非趋楼上,诘专杀之由。上亲御楼抚谕,傅、正彦语颇不逊,胜非乃从皇太后出谕旨。傅等请高宗避位,于是太后垂帘,高宗退居显忠寺,号睿圣宫。傅、正彦乞改年号及移跸建康,胜非以白太后,因议恐尽废其请,则仓卒变生,乃改元明受。四月朔,胜非率百官诣睿圣宫,亲掖上乘马还宫。苗傅请以王世修为参议,胜非曰“世修已为从官,岂可复从军”? 上既复辟,胜非曰:"臣昔遇变,义当即死,偷生至此,欲图今日之事耳。"乃乞罢政。上问谁可代者,胜非曰“吕颐浩、张浚”。问孰优,曰“颐浩练事而暴,浚喜事而疏”。上曰“浚太年少”。胜非曰“臣向被召,军旅钱谷悉付浚,此举浚实主之”。 御史中丞张守论胜非不能预防,致贼猖獗,宜罢。不报。授观文殿大学士,寻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绍兴元年,马进陷江州,侍御史沈与求论九江之陷,由胜非赴镇太缓。降授中大夫,分司南京。五年,应诏言战守四事,起知湖州,引疾归。桧得政,胜非与秦桧有隙,废居八年,卒,谥忠靖。

(节选自《宋史 朱胜非》)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