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4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步练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幸受教。”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事父母,虽平居屡空,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士之洛者,有不公府,必之雍。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 , 不设防畛 , 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有删节)

【注】①芘:通“庇”,荫庇。②樵爨:(qiáo/cuàn)打柴做饭。③晡时:晚饭的时候。④信宿:连宿两夜。⑤表襮:自我炫耀。⑥防畛:喻防人之心。畛,界限。⑦投劾: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庐              造:造访,拜访 B、敬雍,恒相从游      雅:文雅,有礼仪 C、士之洛者            道:取道 D、父子昆弟每相曰      饬:告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昔人尚友于古,吾独未及四方    ②虽平居屡空,怡然有所甚乐 B、事之才                        ②皆固辞受命 C、①躬樵爨事父母                  ②留守王拱辰雍应诏 D、①有不公府,必之雍              ②此贤者所当尽力
(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

②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

(4)、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邵雍“道德贤良”的两个事例。(自己概括,也可引原文)
(5)、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限断10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姚广孝,长洲人,本医家子。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字斯道。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术数之学。尝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见之曰:“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道衍大喜。

洪武中,诏通儒书僧试礼部。不受官,赐僧服还。高皇后崩,太祖选高僧侍诸王,为诵经荐福。其侪宗泐时为左善世,举道衍。燕王与语甚合,请以从。至北平,住持庆寿寺。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及太祖崩,惠帝立,以次削夺诸王。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乃进袁珙及卜者金忠。于是成祖意益决。

建文元年六月,燕府护卫百户倪谅上变。诏逮府中官属。都指挥张信输诚于成祖,成祖遂决策起兵。适大风雨至,檐瓦堕地,成祖色变。道衍曰:“祥也。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瓦堕,将易黄也。”兵起,以诛齐泰、黄子澄为名,号其众曰“靖难之师。”道衍辅世子居守。

成祖即帝位,授道衍僧录司左善世。帝在藩邸,所接皆武人,独道衍定策起兵。及帝转战山东、河北,在军三年,或旋或否,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道衍未尝临战阵,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永乐二年四月,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赠祖父如其官。帝与语,呼少师而不名。命蓄发,不肯。赐第及两宫人,皆不受。常居僧寺,冠带而朝,退仍缁衣。出振苏、湖。至长洲,以所赐金帛散宗族乡人。重修《太祖实录》,广孝为监修。又与解缙等纂修《永乐大典》。书成,帝褒美之。帝往来两都、出塞北征,广孝皆留辅太子于南京。五年四月,皇长孙出阁就学,广孝侍说书。

十六年三月,入观,年八十有四矣,病甚,不能朝,仍居庆寿寺。车驾临视者再语甚欢赐以金睡壶问所欲言广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溥洽者,建文帝主录僧也。初,帝入南京,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溥洽知状,或言匿溥洽所。帝乃以他事禁溥洽。而命给事中胡濙等遍物色建文帝,久之不可得。溥洽坐系十余年。至是,帝以广孝言,即命出之。广孝顿首谢。寻卒。帝震悼,辍视朝二日,命有司治丧,以僧礼葬。追赠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恭靖。赐葬房山县东北。帝亲制神道碑志其功。官其养子继尚宝少卿。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三十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