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为观察支使。汉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仕周,历魏县、南乐二令。

    太祖受禅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迁殿中侍御史。乾德三年 , 知制诰。六年,转户部员外郎。

    太祖征太原,已济河。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赵普曰:“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即命祐知潞州。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召还。

    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继以用兵岭表,徙知襄州。湖湘平,移知潭州。召还,摄判吏部铨。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

    太平兴国初,移知河中府。入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太宗谓祐文章、清节兼著,特拜兵部侍郎。月余 , 年六十四。

    初,祐掌诰,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祐比己,祐不从。一日,以宇文融排张说事劝释之,多逊滋不悦。及普再入,多逊果败,与宇文融事颇类,识者服其先见。

(《宋史·王祐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B、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C、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D、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拜、封”是表授予官职一类的字,“迁、转、徙”是表调动官职一类的字,“罢、除、黜”是表罢免官职一类的字,“判”则表高位兼低职。 B、古代纪年方法大致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文中“乾德三年”应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C、“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太祖被推举而称帝。 D、古代对人“死”的称呼不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王祐很有才华,文章写得很好。桑维翰赞誉他的书信辞藻华丽,使他闻名京城,就连皇帝对他的文章也很嘉许。 B、王祐有政治才能,很受皇帝重用。太祖征讨太原时,因运粮车辆堵塞道路而治罪转运使,赵普劝说太祖原谅他,并举荐王祐去治理,果然形势很好。 C、王祐敢于直言,劝谏皇帝。在为符彦卿一事申辩时,他讽谏太祖不要像五代的国君那样,因为猜忌而斩杀无罪的人。 D、王祐不依附权贵,有政治远见。卢多逊多次劝他依附自己,但王祐没有听从;王祐用宇文融排挤张说的事劝说卢多逊,结果事情的发展果然与宇文融相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②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 , 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竟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①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选自《明史·杨继宗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维岳传

    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 , 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

    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

(选自《南山集》,有删节)

【注】①主:死者的牌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题罗池庙碑阴文

(宋)田锡

    柳子厚终于柳州,精多魄强为罗池之神,昌黎韩退之叙其事而铭之于碑矣。其有遗意,锡幸得而纪焉。

    古人或有其言而无其行,或有其质而无其文。故周勃持重而词则寡鄢,子夏美才而行或缺;犹能安汉皇之 , 游伴尼之门。惟公之文,纬地经天;惟公之行,希圣齐贤。彬彬然若黼黻之华袞,锵锵然若咸韶之在悬。古人或有其才而无其时必避害以巽令人以随颜子之贤当周德之衰微盂轲之仁值王道之陵迟亦能服膺于圣人之道偃蹇为霸者之师。

    惟公策名于贞元之间,通籍于元和之时。阔步高视,飞声流辉,谓佐王之才得以施,谓当朝大臣不我遗。古人或虽得其时无知己,设有知己一人而已。故国侨出涕,以子皮之死;夷吾之恸,以鲍君亡矣。唯公有刘公禹锡之交,有韩侯退之在朝,有吕衡州以倜傥与公为游处,有皇甫湲以文章与公相游遨。而公位不过为南宫外郎,命不过为柳州之。以谪而出,至死不服。如明堂之材,朽于溪谷;如千里之马,轭于辇毂。时耶命耶?以是知为仁者未必获祐,修德者或亏多福。

    予闻四渎视诸侯,五岳视三公。为灵神甚贵,在祀典尤崇。所职者以明以晦,所主者为雷为风。助天以总万灵,助国以三农。所以笾豆有加,苹蘩用丰。其疏爵也,有袞冕剑舄;其用乐也,有箫笳笙镛。安得公之生也,惠惟及于一州;公之亡也,神犹介于遐陬。唯裔夷感慕,而灵祠洁修。迓神之威,有荃桡兮桂舟;馈神之奠,有椒浆兮兰羞。无金策追封之赠,无袞衣加宠之优。使公与沈湘之魂为偶,而配涛之神作俦。以公之齐圣广渊,聪明正直,宏深之量,昭明之识,而不为星为辰,斡运阴阳,拱于北辰;不为狱为渎,含吐风云,康于黎民。

    胡为在柳州之陋,为罗池之神?是知天命难谌兮命靡常,因纪为碑阴之文。

(选自《柳河东全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克让,字庆孙,同州冯翊人。高祖公略,官洪州都督。晋末,举进士不第,州将刘继勋辟为户曹掾。汉乾佑中。本府节度张彦成表授掌书记。周广顺初、彦成移镇安阳、穰下,克让以旧职从行。彦成入为执金吾,病笃,奏称其材可用。克让以彦成死未葬,不忍就禄,退居别墅,俟张氏子外除。时论称之。历镇宁军掌书记。显德二年,调授凤翔府司录参军,加兼监察御史,以祖母老解官归养。未儿,改延州观察推官,与通判宋琪并为节度使赵赞所礼。累加朝散大夫兼殿中侍御史,连以家难去职。太祖素知其名,会赞入觐,复称其才,即起为左补阙,掌蕲口榷货务。乾德六年,知果州。上言愿毕襄事,特赐缗钱,许葬毕赴任。开宝三年,就命为西川转运副使,蜀民怀其善政,玺书褒美。代归阙下。疏民利病十事,称旨。太祖召升殿,赐坐劳问,将大用,为侯陟所沮。事见陟传。征南唐 , 命克让知升州行府。升州平,就知州事兼水陆计度转运使事,加兵部员外郎。太平兴国初,就加刑部郎中、知大名府。会钱俶、陈洪进来归疆土,以克让为两浙西南路转运使。泉州民啸聚为盗,克让在福州,即率其屯兵至泉州,与王明、王文宝共讨平之。四年,徒知广州,俄兼转运市舶使。明年,卒,年六十九。克让少好学,手写经籍,盈于箧笥。历官廉谨干局,所至有声。每视事,自旦至幕,或通夕,断决如流,无有凝滞,当时称为能吏。子希闵字无间生而失明令诸弟读经史一历耳辄不能忘属文善缄尺赵普守西洛府中笺疏皆希闵所为将奏署本府掾,固辞不受,普优加给赡。

(选自《宋史.杨克让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