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西蜀实验学校小学部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学作文的小故事

    我学作文的“历史”中,曾有这么一件十分有趣的小故事。那是我读三年级的时候,很调皮,手脚总是闲不住,做什么作业都不认真。特别是三年级开始作文了,更不习惯。一个星期天,老师布置写一篇作文:《记一件趣事》。一早,我在妈妈的督促下拿纸笔来做作文。心里一边想着玩,一边想着应付检查,总得写几句呀,但是想来想去,有什么趣事好记呢!心里就暗暗埋怨起老师来,你什么题目不好出,偏偏出这个题目——趣事、趣事,一点趣味也没有。想了半天,连一个开头还写不出,就心一横,自言自语说:“对,还是先去玩一会再来写吧!”

    于是我避开妈妈,猫着腰,溜到隔壁李明家,隔着门缝,把李明叫出来。

    李明问:“你叫我干什么?”我说:“我们到小溪里去捉虾好吗?”李明一听,乐了,立即回去拿了个瓶子,和我一起向村外小溪跑去。

    我们在小溪里捉虾,不一会就捉到好几只小虾。它们在玻璃瓶里东冲西撞,逗得我俩哈哈大笑……

    玩着,玩着,我忽然想作文还没写呢,不禁轻轻喊了声:“糟糕!”就快步向家里跑。弄得李明莫名其妙,他也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小溪回家去。

    到了家,我一看,“上帝保佑”,还好,妈没醒呢,大概她夜班回来又料理了家务太累了。我赶紧溜到房里,翻开作文本写起作文来。这时,不知怎的我的大脑转动得很灵了——我把在小溪里怎样捉虾,怎样看瓶中小虾惊慌失措、东冲西撞……甚至把李明笑得跌坐在溪水中湿了裤子的狼狈情景,也写进去了。

    写好作文,我情不自禁地笑了。妈妈被我笑醒了,看了我的作文,直夸我的作文写得好。不知怎的,从此,我不但不感到作文难,还养成了随时把亲自做的、看到的、听到的有意义的事情记下来的习惯。因此,我的作文成绩也一年比一年有了提高,这次毕业考的作文我也感到没有什么困难了。

(1)、从文中找出五个成语写下来。
(2)、作者在“学作文”的小故事时,依次都写了什么事?
(3)、第六自然段写了作者“捕虾”很开心,但为什么要略写?
(4)、作者是怎样养成写作的好习惯的?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字字皆辛苦

    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家境贫困。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就亲自教他读书作文。李绅天资聪明,又十分好学,因此,15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来。

    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李绅常常独自坐在庙前的石阶上,面对满山的苍松翠竹诵读古诗,或者用树枝作笔,在地上练习写诗,写了改,改了写。后来,因为他在佛经没有字的纸页上写诗,被和尚赶出了庙门。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归,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他风餐露宿,有时在山下的竹林里露宿,有时在湖边的渔船上过夜。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都曾经当过他的住所。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诗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写成的。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修改,才写成了《悯农》诗。他写《悯农》诗时,正值酷暑盛夏,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惟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衬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诗终于写成了。其中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声音的温度

    ①那年,一场变故悄悄潜入我家。先是母亲生病住院,体质本就羸(léi  yíng)弱的父亲,因(忧伤  焦虑)过度,也随(既  即)病倒,父母双双住进了医院。

    ②太阳从西边落山,恐惧却从我的心头升起,那年我才13岁。山村的夜色中,黑黢(qū)黢的远山像一幅剪纸阴森地贴在窗户的玻璃上,偌(ruò  nuò)大的屋子里,只剩下我和妹妹。山中的狼群,一声接一声凄厉地哀嚎,常常将我和妹妹从梦中惊醒。

    ③我们住在一所山村学校,叫喊声未必能让远处的人家听见。忽然,我想起了哨子——母亲上体育课时用的哨子。鼓起胸腔,拼命地让全部的气流吹出尽可能最大的声响。渐渐地,我听见了家门前由远及近嘈杂的脚步声,大声说话的声音。窗外交织着手电筒的光亮。我听见了乡亲们喊我的名字。开了门,一群人扛着锄头站在我家门前,他们都是周围我熟悉的乡亲。善良的黑脸,热切的目光,一群人由衷的关爱,驱散了我内心的恐惧。

    ④“孩子,你睡吧!这一夜我们不走了。”一位大爷说。他们在墙根靠下了锄头,有的坐着,有的蹲着,吸着旱烟……我渐渐地睡着了。直到天亮,他们才扛起锄头离开。

    ⑤临近黄昏,乡亲们又来了,他们用锄头在石板上投击出铿锵(kēng qiāng)的声响,好像在告诉我:孩子,别怕,有我们在!谁也伤不了你!

    ⑥从此,每天夜里,围绕这屋子的前后,会约定似(sì  shì)的响起来来回回的脚步声,锄头的叮当声。脚步声断断续续要响一整夜,他们边走路边大声说话。我知道,这么黑的夜,他们不是要赶路或者侍弄庄稼,而是要用说话声给我驱赶恐惧,要用声音告诉我:我们都在窗外!

    ⑦自此以后,我开始相信,声音也是有温度的。它能把一种至深的温暖传递给那些处在孤独和恐惧中的人们。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