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

下列各句中,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你已经交了作业,科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交两遍不成?” B、这是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 C、你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D、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举一反三
阅读

【材料一】

从汉字上说,“请明”体现出古人对这一节气的理解。

《说文解字》:“清,朗也,澄水之貌。从水青声,“作为一个形声字,‘清”的义符“水”表明了它的义类,声符“青”则提示了它的读音。《释名》:“清,青也,去浊远秽,色如青也,”也指出“清”与“浊”“秽”等词词义相反。《诗经》之“河水清且涟漪”,用的正是清的本义,倘将水之清澈,类比为人的品质,“清”就有了新的引申义。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其中的“清”和“浊”都指向了人的品行。水之清澈还可以被用来比喻社会的状态,《孟子》说“以待天下之清也”,就是期盼着天下的清平。这些蕴含在“清”字里的价值观念,都说明了人们对“清”的状态的珍视。

“明”,从古文字到今文字,有两种不同写法,表达了古人从不同角度对“明”的认识,一种是从“圆”“月”会意,其中“圆”象窗户之形,“明”字取月光进窗户之象,表达出古人对明亮的诗意认识。另一种,是从“日”“月”会意,“明”字兼取白天明亮的阳光和夜间皎洁的月光会意,表达出古人对日月光明的认识。

“清明”连言,正道出了春天里天朗气清、天地澄明的特点。

【材料二】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餐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遵循着世代相传的习俗,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同时也享受着春天的美好。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一般会到坟前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上香纸钱,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青团是清明节常见的传统小吃,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于祭祀,到了现在,它也成为清明节最受欢迎的美食。这天吃青团,有生活甜蜜、福气满满的美好寓意。

插柳折柳是为了纪念农事鼻祖神农氏的。柳条插土就能活,生命力非常强大。人们在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拿在手中把玩或者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以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寓意挡住疾病。

此外,清明节还有许多地方特色的习俗,如荡秋千、蹴鞠、射柳、斗鸡、蚕花会等。达些习俗不仅丰富了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也展示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民间智慧。

【材料三】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萃绿”,近年来传统的清明祭扫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清明前后是林昔火灾多发季节,每年因为野外祭祀用火导致的森林火灾事故层出不穷;“豪华跑车”“名表首饰”“四合院”等成各样“奇葩祭品”的出现,折射出人们在祭扫上不断增长的攀比和虚荣心理。此外,传统祭扫文化在商业操纵、价值误导等推动下,已偏离了追忆亲人的本义,带来了种种异端。

因此,对清明祭扫方式进行创新,是一项明智之举。将祭扫活动与传承清明节优秀传统文化相街接,选择通过“云祭扫”“鲜花祭扫”“水溶祭祀”等方式进行祭扫,具有多重意义。一是继续实现了缅怀逝者、敬仰祖先的目的,让文化得以传承;二是让“变了味”的清明节富有现实意义,让淡忘清明节精髓与精神内涵的人们重新认识和感受到清明祭祀的意义。三是让祭扫更绿色、低碳,不但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也可以更好地倡导生态文明。总之,清明祭祀方式创新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对于人类社会的文化、精神、环境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摄制组打算将下面这篇散文拍成微电影,请你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桃花园里唱秦腔

邹冰

    ①那一年,我八岁。塬上的桃花开了。早上喝罢汤,老人和孩子们穿上鲜亮的衣服,年轻姑娘们脖子上缠着粉红色的纱巾,相约去塬下看戏。平时鲜有人影的小路上,唧唧喳喳的声音,汇成了一条欢乐的河。我在桃花园里锄草,一阵春风拂过,桃花纷纷落下。我听着小路上的欢笑声,手执锄头,暗自独吟。不大的桃花园仿佛是我的戏台,我也想唱一出秦腔大戏。

    ②有一天,我放学回家。路上,肚子饿得咕咕叫。忽然,从麦田地里“冒”出来一个人。那个人,是我的本家二哥。

    ③那时,在我们村子,二哥就是秦腔,秦腔就是二哥,二哥是一个为秦腔活着的人。二哥如果在村里遇见唱戏的好苗子,一定会激动不已,欢天喜地找到人家。村里的娃儿们,分不清他是活在生活中,还是秦腔戏里。二哥在生活和秦腔戏里跳出跳进,举手投足间,全是秦腔戏里的范儿。

    ④二哥热情地迎上来,递给我半块点心。我连忙囫囵吞下。二哥帮我背书包,一路走,一路说秦腔戏给我听。起初,我听不惯他沙哑的嗓音。但因为吃了二哥的半块点心,不好意思拒绝,便任由他絮絮叨叨说戏。

    ⑤从那以后,放学回来的路上,二哥一定会在麦田地里等我,他要给我说戏。

    ⑥二哥说戏的时候喜欢手舞足蹈,眼中闪着光。【甲】他常常是一手叉腰,另一只手如刀二样,在空中往下砍,显得很有气势。他所讲的那些戏文,与我后来看到的真正现场全都符合。有一年,县里的剧团来村里唱戏,一本《秦香莲》里的戏文和二哥讲的,竟然一字不差。

    ⑦二哥说,三尺戏台演的是人生。二哥又说,秦腔来源于生活,秦腔和秦人的性格一样,不拐弯子,直抒胸臆。

    ⑧我听得有些蒙,却莫名地觉得二哥的话有些道理。二哥鼓励我说:“我在麦田里割草,在桃花园里锄地,听过你唱戏,你声线开阔,是唱戏的好材料。”那时候在乡村,没有多少娱乐活动,大人们喜欢在田间地头哼唱秦腔,年少的我耳边“逮”到几句戏腔,便也胡乱地哼唱起几声调调,没想到,二哥竟然听进去了。

    ⑨能得到二哥的鼓励,我很是高兴。二哥给我说戏,让我单调的生活有了不一样的色彩。回家后,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说,你二哥先前在县里的剧团唱戏,做功和唱功盖过了名角,可有一天,嗓子伤了,唱不出音来了,才回到村子里。

    ⑩我知道二哥沙哑嗓子的秘密之后,不知是出于同情,还是出于对秦腔的热爱,开始积极地配合二哥。二哥也更加认真起来,正式教我唱戏。教戏的二哥格外地严格,他右手执柳条,左手上下打拍子。我哪个地方唱得不对,二哥的柳条便落在我身上。

    ⑪那一日,塬上空无一人,我和二哥在桃花园里唱戏,唱的是《三击掌》,王宝钏彩楼飘彩的那段戏。桃花园里静极了,二哥酝酿片刻,然后登场。他一个人在場坎上面负责演,我在場坎下面负责唱。【乙】二哥一会儿演相府老爷,一会儿演丫环,一会儿演小姐王宝钏。二哥演得投入,我唱得动情。那一日,桃花园里,我俩珠联璧合。那场景,让我至今难忘。

    ⑫一晃多年过去了,我终究还是没有走上二哥期待的那条路。今年4月,我在西安的城市公园里漫步。那一日桃花灼灼,一帮戏迷们请了专业老师前来辅导,唱的也是《三击掌》。男演员一声吼,桃花纷纷飘落。

    ⑬我从旁边经过,瞬间有点忧惚。那一刻,我想起了在台上唱秦腔的二哥。在乡间教戏的二哥,弟子已经遍布各地,如今,他们活跃在秦腔的各个舞台上。而我,每次听到那熟悉的唱腔,心依然会为之悸动……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26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