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七年级上册《动物笑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蟋蟀出世记

法布尔

    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地单独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②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③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④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⑤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⑥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⑦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选自《昆虫记》)

(1)、文章按照顺序说明蟋蟀出世的过程。
(2)、细读文章③⑥⑦三段,将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

母蟋蟀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一对视觉器官的大圆点→→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

(3)、文章第②段“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监视”而不用“察看”?请说说你的理解。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⑦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举一反三
小说阅读 ,回答相关问题。
                                                                                                  模特
                                                                                                 苏立华
       莫老汉已七十有余,岁数大了,做不动活了。
       儿媳妇粉花冲着家里那头老牛喊,光吃不干活,养你干啥。①一旁觅食的鸡鸭惊得满院子乱飞。
       莫老汉就在一旁默默地流泪,他知道那是指桑骂槐。
       儿子栓柱蹲在墙根端着一碗稀饭,依旧埋头唏留唏留地喝,并不停。
       莫老汉只有栓柱这一个孩子,老伴去得早,是莫老汉一人含辛茹苦地把栓柱拉扯大的。
       那时莫老汉劳作了一天,晚上就把栓柱搂在怀里。问栓柱,栓崽,爹将来老了不能动了,你养活爹不?
       当然了爹,俺要让你享清福哩。栓柱摸着爹的胡子。②蛙声四起,像是夜的鼓点,催得莫老汉心里乐开了花。
       如今帮儿子盖了房,娶了媳妇,有了孙子。自己却成了前墙角那个没用的石碾,遗弃在一边。
       莫老汉下了狠心,决定到省城拾破烂去。他没想过挣多少钱,他只想活个清净。
       走时,偷偷地抱着小孙子亲了又亲,他不敢让儿媳妇粉花看见,粉花从来不让他亲孙子。
       小孙子哇地一下哭了,莫老汉忍着泪水离开了家。
       来到省城,莫老汉白天收集别人丢弃的矿泉水瓶、易拉罐、塑料袋,攒多了然后去废品收购站卖,晚上就睡在一个废旧的空房子里。
       日子虽苦,莫老汉却也过得心爽。只是夜里做梦会梦见孙子,醒来两眼都是泪。
       想着孙子,他就想着多收两个易拉罐,三个易拉罐就是村里小卖部的一块口香糖。
       那天,他见一个背着画夹的女孩手里拿着一罐喝完的饮料,为了那个易拉罐,他跟着女孩走了两里多路。
       女孩发现了莫老汉,惊奇地盯着他端详,莫老汉有些心慌,说,我、我只是想要你手里的那个易拉罐呃。
       女孩说,大爷,可以为你画张像吗,很快的?看得出女孩怕莫老汉不同意。行,那你手里的易拉罐给我行吗?莫老汉有个要求。
       莫老汉按照女孩子要求摆了个动作,很快女孩画完了画。
       得到那个易拉罐,莫老汉满心欢喜。没想女孩还掏出十元,说是他应得的酬劳,莫老汉指了指她手里的易拉罐,说什么也不要。
       莫老汉是个爱干净的人,衣服虽旧,但也整洁。他那把胡子从年轻时蓄到现在,足有半尺多长,银须飘飘。
       快攒到五百元了,莫老汉准备一起给小孙子寄回家去。他不怪栓柱,栓柱在家也不容易哩,他想。
       第二天,没想到莫老汉又碰到了那个女孩。女孩说,大爷,你跟我去我们美院做专职模特好吗?
       莫老汉听说过模特,但没想自己也能当模特。莫老汉向后侧了侧身子,头摇得像拨弄鼓。不过莫老汉最后还是跟着女孩去了美院,他想看看文化人生活的地方。
       美院的老师十分欣赏莫老汉,他们说莫老汉的胡子非常有个性,肤色健康,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是个难得的好模特。
       在美院环境好,挣得也多,比拾破烂强多了。莫老汉就尽心尽力地做模特,一个动作摆上两三个小时,莫老汉也不觉得累。做模特之余,帮学校打扫卫生。
       有了两千元存款时,莫老汉全部把它寄回了家里。
       儿媳妇粉花惊得直咂舌,也非要跟着栓柱一起找莫老汉去省城打工不可。
       他们来到美院,粉花看到莫老汉做着如此清闲的活就能挣不少钱,很是眼馋。
       经不起他们的死磨硬泡,莫老汉答应他们和美院的老师说说。
       美院的老师看了看他们,摇摇头。
       抹了口红的粉花问,为什么孩儿他爷行,我们就不行?
       美院老师说,你们不美。
       粉花说,俺咋就不美了,俺不比他年轻好看哩?
       栓柱在一旁扯了扯粉花的袖子,粉花甩了栓柱的手。她想不明白。
       城里别的活粉花嫌太累,就和栓柱回了家。
       莫老汉依旧做他的模特,③那时莫老汉就能听见村头的蛙声和蝉鸣 , 一脸安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痴的生活

【爱沙尼亚】梅希斯·海因萨尔

    ①于是他在想,也许人的天性赋予人说谎的本能,使得人甚至在精神紧张时刻,也能够像狐狸或者野鸭一样保守住自己巢穴的秘密。——契诃夫《痛苦的人们》

    ②维洛·林德意识到了自己是个白痴,这使得他的生活变得复杂起来,尽管周围人并没有觉察到这一点,就连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也丝毫没有想到他有这种可怕的症候。

    ③“这一切简直太离谱了!”维洛暗想。

    ④有时候,劳碌地工作了一天之后,维洛发现自己在公园里张大嘴巴看着麻雀,有时更傻里傻气地纵声大笑。他惶恐地看看四周,扮出一副正经八百的神情,然后匆忙离开。

    ⑤与这种神魂颠倒完全不同的是,维洛做出了不少杰出的发明。他受过两种高等教育:一种是人文科学,另一种是实用艺术,现在他在塔尔图家具公司担任厨房装饰工艺艺术设计师,在这一领域他颇受尊重,是当之无愧的知名专家。此外,他还熟练掌握了五种外语,娶了哲学教授的女儿为妻,和她一起养育了三个孩子,他还善于结交朋友,其中不乏绝顶聪明和智慧超群的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得不承认,所有这一切都起不到他所期望的那种作用。所有的大智慧固然很有意思,使他开心,可在这中间他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快乐、那种生活中原本质朴而纯真的快乐。

    ⑥三十五岁时,维洛终于明白:如果揭开那并非天生而是后天获得的保护色,那么可以看出,在他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活生生的白痴。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很悲伤,却又感到某种解脱。从那时起,他开始享有静谧而怡然自得的独处时刻。他有时提前下班,或者星期日一大早就悄悄溜出家门。

    ⑦在这样的日子,维洛的眼睛格外闪闪发光,他几乎一路小跑着来到长途汽车站,随便登上某辆城郊汽车,前往几十公里外的基亚尔尔肯纳或艾克。不过,他最常去的地方是设在达比韦雷的垃圾场。在那里他能摆脱掉一切束缚,自由自在。他毫不掩饰内心的快乐,高兴地看看被扔掉的暖气片、熨斗还有旧杂志,随心所欲地挺直身子躺在发霉的破垃圾堆当中。

    ⑧当妻子偶尔问他经常外出到哪里去时,维洛早就准备好了完美、看不出任何破绽的答案。这样一来,维洛便可以继续过着自己原本状态下的隐秘生活了。

    ⑨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有了更加喜欢的地方。那是一个被废弃的古老的庄园,那里居住着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婆,耳朵聋,眼睛几乎看不见东西。维洛一到庄园就钻到畜牲棚里,仰面躺在鸡群和羊群之间,静静地待在饲料和干粪堆上。他欣赏着吃力咀嚼饲料的羊,觉得自己像在家里一样。他与这间破旧不堪的小房、鸡、羊,还有弥漫在阳光中的尘埃融合在一起,他每分每秒都在享受着极乐世界般的幸福。有时他用小木片挖羊粪,为了让鸡能够啄食小虫,那时候某一只母鸡会把维洛当成公鸡在他眼前迈着碎步走过,向他卖弄风情,竖起羽毛向他求偶,面对这种情景,他的心里美滋滋的。

    ⑩外面天开始变黑了,维洛跑进年迈体衰的老太婆的厨房,默默的坐在板凳上,凝视着日光渐渐把自己的阴影从污水桶向右边移动,直到破旧餐桌上仅仅留下一个小小的亮点。这时小老鼠爬到餐桌上寻找面包残渣吃,它根本不怀疑这里坐着一个人,而这个人正在看着它。此刻维洛感到幸运的是:小老鼠对于他这个生命体的存在毫不在乎,如此不加掩饰地无视他是一个生命体,使他顿时产生许多感悟。

    ⑪刹那间,他外衣内兜里的闹钟响起了铃声,他颤抖了一下,慌忙站起身来,这是他应该回归日常生活的信号,他悄悄离开小屋匆匆忙忙地回到城里。

    ⑫每次维洛这样外出归来,情绪都格外高昂,眼里闪烁着特殊的光芒。他热烈地亲吻妻子,和孩子们玩耍嬉戏。而当夜幕降临时,他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设计用于遥远未来的另类家具。在这些迅速绘制出的桌、椅、柜橱的草图中,可以捕捉到某种非同寻常的、完全新颖的、宏伟壮观的风格,维洛会立刻把这些图纸藏到办公桌的最里面,仿佛担心被不吉祥的毒眼看见似的。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读书的理由

押沙龙

    ①老家有一位长辈,属于国学爱好者。在我小时候,他曾拿着树枝在地上一边画字一边给我讲解,“城外为廓,廓外为郊,郊外为甸”,说得非常郑重,好像是告诉我一个极大的秘密。他也读过《易经》,没事了还给人算命。我上大学后,有次寒假回家碰到他,他兴奋地拉着我这个“学问人”问长问短,还说要出个上联考考我。上联大致是“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之类的东西。我想了半天对不出来,只好说我不会,他既失望又惊诧,意思是你连这都不会,还上什么大学堂呢?

    ②仔细想来,他的这些想法其实很有传统根据的。过去民间对才子的最常见表扬就是会对对联会写诗。在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把知识当成一种类似巫术的东西,而且非常相信文字本身的魔力。中国民间最崇拜的知识分子可能就是诸葛亮了。鲁迅说《三国演义》的“诸葛多智而近妖”,以为是败笔,其实正因为他“近妖”,才更贴近民间对大知识分子的遐想。这传统一直延续到现代小说《白鹿原》,里面的朱先生也是这个路子。

    ③当然,文字本身也是有魔力的。李太白醉草的吓蛮书可以吓跑外国入侵者,韩退之的祭鳄文可以赶走水里大鳄鱼。古代文化精英对这些故事多是笑而存之,但底层百姓,尤其是底层知识分子,对此是很愿意相信的。而且他们很执拗地认为,一个人能写出好文字来,自然就会治理国家。他们这么想,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崇拜知识,但并不真知道知识有什么用。人们对自己崇拜而又不懂的东西,就容易有这种感觉。这就像我们现在看《最强大脑》,大部分观众并不太理解科学上的真正强大思维是怎么一回事,但知道水下盲拧魔方很难,所以容易把这种脑力杂技当成“最强大脑”。这其实跟古代老百姓崇拜对对联的才子有点像。

    ④中国传统文化谱系里缺少一种“爱智”的传统。文化精英们强调文化知识的功用性,普罗大众则信仰它的神秘性。对于前者,知识像是一种教化的工具;对于后者,知识像是一种神秘的巫术。经过现代文明的“祛魅”之后,教化和巫术一起坍塌,大家就有点无所适从了。

    ⑤那么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呢?

    ⑥读书无非是一种交流。书籍就像一个个漂流瓶,作者把他的感受、经验、思考放到这个瓶子里,然后你把它打捞起来,满足你健旺的好奇心、贪婪的求知欲,驱散你特有的孤独感。它们也许能让你在现实中做决定时更聪明一些,也许不能。读书能否让你变得更聪明,往往取决于你其他的一些特质。我见过很多聪明的读书人,也见过不少愚蠢、偏执的读书人,还见过不少如果少读点书也许更好的人。读书只是给你一个机会,让你有可能活在一个更大一点的世界里。但如果你对此不在乎,那也真的不是什么太大不了的事儿。

    (选自《读者》2019第4期)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人为什么要善良

鲁西西

    在我家附近,有一个小小修车铺。我第一次去大叔那里补胎,他干完活 ,满手油污地立在那里,对我说:好了。

    我问,师傅,多少钱? 他说:“4块。”

    我忍不住惊讶,在这城市,这种脏累的活,时间成本和店租成本,收费却这么低廉。

    他老婆闻迅而来,纠正道:“5块。”

    大叔不高兴地扭过头,冲他老婆说:“我说4块就4块!

    他老婆说:“你每次都这样!” 战火仿佛一触即燃。

    不想看两口子因为一块钱而吵架,我连忙喊:“你们不要吵啦!”丢下5块钱跑了。

    后来我都把车推到他店里修,等待的时候,就会观察他的店面。不足10平方,供一家三口做生意,吃饭、阁楼上睡觉。 条件很艰苦。

    有一次,他修车的时候,我坐在旁边看他修。我才发现他有一只手的手指不太灵活,仔细一看,发现他的四个手指齐齐断过,是重新接过的。

    可是,大叔每次修车,要的价格都是那么低。补胎5块, 调整刹车5块,家里收到的小书架 ,抱下来请他帮忙拼装仍是5块。

    我常常在想,他一天要赚多少个5块才能维持他的活呢?我真的情愿多给他一些,但是我从来没有这么做。

    有一年春节,他回江西老家过年,我发现他回来以后搬到隔壁更小更偏僻的店面。

    我向他买了充电器,用了几个月,充电器被我弄坏了。

    我带着旧的充电跑下去,对他说:“师傅,买个充电器。这个坏了,给你。”(我是想把坏的那个给他,好让他回收卖一点钱。)

    不料 ,他看了一眼坏的充电器上的字, 然后对我说:“你这充电器超过保质期有几天了。不过我还是给你换个好的吧?”

    我把钱递给他。 他不肯收,他说:“不要钱,我帮你换了。”

    那一刻,我心里非常非常的感动。为什么一个这么贫穷的人,仍然愿意对陌生人心怀着慷慨。愿意给予。他明明比我更需要钱。

    我愣在那里,但我没有拒绝他的好意。只不过是几十块钱, 但是我就是愿意承他的情,接受这份庞大的,震憾我内心的善意。

    只是后来,我每次去他店里买东西,都是尽量选最贵的。有一次我的车坏了,需要更换刹车零件。他告诉我,店里的刹车零件从20块到100块,价格不等,问我要哪一种。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100块的。因为我以为贵的东西,他赚的利润可以高一些。

    事实上,他的价格总是比外面要便宜。

    有一天,车在半路上爆胎了,我不想在就近的修车店处理,就气喘吁吁地推到他的店里,花了半个小时,搞得我汗流铗背。

    我心里有个可笑的想法,想要让他多赚点。我把车放他店门一扔,交待师傅“我一会儿再回来拿”。等我洗完澡再下来,发现车还没修。我就吃惊地问:“师傅,怎么还没有修啊?”

    两口子笑呵呵地站在门口冲我说:“因为要换胎,价钱高,没有经过你同意哪敢换啊。”

    我认真地对他说:“师傅,我永远相信你的人品,你觉得怎么修就怎么修,要多少钱就多少钱。” 这是我第一次当面赞美他。

    真正的善良是大叔这样的人。他的善良,会让我也想做个善良的人。

    对于一个善良的人来说,我想,我所能做的最大善良,就是坦然接受对方的给予的善意。呵护这份善意,不轻易同情与施舍,让善良的人用他们安心而体面的方式赚钱。

(摘自2018年《青年文摘》,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妈是朵太阳花

刘小念

中午,我妈给我打电话,说她到我公司楼下了。也许是听到我哭了,昨晚接完我的电话后,她连夜起程,从老家吉林舒兰农村风尘仆仆赶到北京。

真的很难想象,她是怎么找到我公司的。

她说:“鼻子底下长着嘴,问呗。”

再看她的行李,一个行李箱,两个半人高的编织袋子,我上去拎了一下,愣是没提起来。

我问她:“妈,你这是搬家吗?”

她说:“嗯,闺女,妈种了一辈子地种腻歪了,准备借我闺女的光,当‘北漂’。”我妈一边说着,一边咧着嘴,扭了两下大秧歌。

恰好是午休时间,一个东北大妈在 46 层高的写字楼前,当街扭东北秧歌的情景,足以让我“社死”。但我妈的信条是,只要她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老妈来了,出租屋如同塞进了 10 个人一般热闹。

“看这蚂蚁花,我从老家带来的。家里没花是不行的,眼睛没有着落。我在火车上跟人聊天才知道,它也叫太阳花,多好听。”

我妈手不闲着,嘴也不闲着,边干边讲。

杂乱的房间变得整洁,餐桌上很快有了两菜一汤。

我妈从始至终没问我为什么哭,只是在吃饭时说了一句:“吃饱肚子,过好日子。”

那晚,我们娘俩挤在一张床上聊天。

我跟她说:“我可能病了。”为了不让她担心,我还加了一句,“应该很轻,也就是轻度抑郁。”

我妈说:“人要是一直心情都好那也不正常,妈看事儿不大。我来了,专治各种不开心。”

我信。自打我妈出现,我都挺开心的,也有了倾诉的欲望。

我跟她说,去年春节,一个人被隔离在出租屋,心情越来越糟糕,也是在那段时间,我失恋了。

去美国进修的男朋友开始很少来电话,最后一次我给他打电话,是一个女生接的,她说让我不要再跟他联系了。

我妈说:“连分手都不敢当面跟你说的男人,靠不住。歪瓜裂枣就得早点摘除,不然把好的都给带坏了。”

那晚,我依在我妈身边,一觉睡到大天亮。

第二天,我下班刚到家,我妈就告诉我,她找到工作了——给小区里一对老夫妇做饭。

我问我妈是怎么认识那对老夫妇的。

她轻松地回答:“跟小区物业、保安、保洁、居民聊天呗。我一个事业型女性,一天不干活不赚钱,就吃不下,睡不香。”

不仅如此,她还拉着我,在另一个小区找到了跳广场舞的队伍。

说真的,我妈没什么舞蹈天赋,不管什么舞最后都能被她成功地扭成东北大秧歌。

旁边的人看得哈哈直笑。终于,一个热心的阿姨被她这股勇气征服了,广场舞结束后,她给我妈教起了基础舞步——刘姨,就这样成为我妈来北京交到的第一个朋友。

在我的世界里,焦躁是家常便饭:天气,工作,拥挤的地铁,老板的坏脾气,网络的卡顿,一条负面新闻……

但在我妈那里,快乐俯拾皆是:跟视频学会做一道菜,跟刘姨学会跳一支舞,雇主夸她能干,一个人用手机导航去了颐和园……哪怕是公交车坐过了站,她也可以开心地跟我描述:“那一站一点没白走,我居然发现一个公园,里面有一个比咱这儿规模大两倍的广场舞队,曲子可新啦!”

我妈工作 3 个月后,又有新的工作找上门来。

工作是菜场肉摊的叔叔介绍的。他一个朋友在一家大型超市做主管,想招牛奶促销员,他当时就想到了我妈。

就这样,我妈变成真正双职双薪的事业型女性。

我妈不忍心让老人吃剩菜剩饭,就买了一辆电动车。这样,每天她 5 点下班,可以赶在 6 点前让老人吃上新鲜的晚饭。

我见过我妈戴着头盔在北京街头风驰电掣的样子,太

我妈每天跳广场舞,我就在周围跑步。慢慢地,我觉得,我妈那不够协调的舞姿有一种骄傲而独特的美。

舞蹈老师曾经这样评价道:“你的舞跳得太有生命力了,有一种野性的美。”

是啊,我妈长得不美,也没什么文化,可她不仅自己活得本真洒脱,也悄然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

生活的麻烦没有尽头,成长也永无止境。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