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2017-2018学年度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中段综合练习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使的声音

    当我第一次教女儿使用“谢谢”这个词的时候,她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这是一种礼节。”“什么是礼节?”“礼节就是各种惯用形式。”我用字典上的解释来敷衍她,然后很快岔开了话题。“大人们的事情,我老是想不明白。”女儿叹了口气,没有再问下去。不过,从那以后,她还是很乖地在各种场合说着“谢谢”。

    一天下午,过马路的时候,她突然问:“是不是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应该说声‘谢谢’?”“那当然!”穿过斑马线,她拉住我的手,让我在路边站住,问道:“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谢谢警察叔叔为我们指挥交通?”“是的。”“可是,他每天指挥这么多人,为什么却没有一个人去谢他呢?”因为没有人认为有这个必要,我真想这么说,然而想了想,还是笑道:“因为他要工作,要是每个人都跑去谢他,他还怎么工作呢?”“可是,好多天好多天,我都没有看见一个人去谢他呀!”女儿郑重地说。

    妈妈,我想谢谢他。”“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去谢他。”我小心地斟酌词语,“要是这么说,我们要感谢的人就太多了。纺织工人为我们织衣料,我们应当感谢;老师教我们知识,我们也应当感谢;医生为我们看病,我们也要感谢。这一辈子太多要谢的人,谢都谢不完了。”我既好笑,又担心,又充满了不耐烦,可是我又能怎么对她讲,告诉她,“这是个功利世界,你谁都没有必要去感谢”。我不能。

    “妈妈,其实我一直想谢谢您。”女儿突然说。望着她小小的面容,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对“谢谢”这个词的理解扣使用一向是多么呆板和可笑。多少年了,我已经不懂得“感谢”的核心意义了。我所谓的“感谢”不过是一个单纯的社交词语。它是一蓬覆盖在实惠和利益上的轻飘的茅草,微风一吹,就会全裸出冰冷的钢筋骨架。

    谢谢,为什么要感谢?你为我做了什么?你给我多少好处?你能帮我什么忙?你为了我,还是为了你自己?紧张而繁华的生活渐渐让我们淡漠一切、怀疑一切、利用一切,也玷污了一切。我们不知感恩,没有激情,机械地随波逐流。我们常常感叹找不到真实的东西,却不明白是我们心中的噪音,掩盖了耳边天使的歌声。

    “妈妈,我可以向他说声谢谢吗?”女儿又问。“可以,不过要等他换过岗。”我认真地答应她,她高兴地点了点头。

    我们在路边的柳树下等了半个小时,那位警察终于下岗了,我领着女儿走到他的面前。“有什么事吗?”他问。“我要谢谢你,你指挥交通太辛苦了。”女儿说。警察愣愣地看着我们,许久,他“噢”了一声,笑道:“你看,你看,这有什么,这有什么,天天这样的,天天这样的。”

    我们默默地走在街上,我忍不住对女儿说:“妈妈也想谢谢你。”“为什么?”“不为什么,不为什么也可以谢的。”我说。

    是的,不为什么也可以感谢的。或者说为了爱,为了感觉,为了彼此存在的需要,为了一些简单而朴素的事情,甚至仅仅为了活着本身,我们就可以有无数感谢的理由。而我之所以感谢女儿,也许仅仅是因为她的话语,像是出自天使的声音。

(作者:乔叶  选自央视国际网:电视散文)

(1)、标题“天使的声音”,在文中的含义是(    )
A、我们平常所说的天使的声音 B、来自内心深处充满功利的声音 C、女儿说“谢谢”的声音,来自内心深处毫无功利的声音
(2)、“我”第一次教女儿使用“谢谢”这个词的时候,用字典上的解释来敷衍她;女儿要向警察叔叔说声“谢谢”的时候,“我”却认真地答应了她。“我”的态度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大?(    )
A、因为女儿的言行使我抛开了功利,我要呵护她天真纯朴的爱心。 B、因为女儿的言行使我理解了“谢谢”的不同含义。 C、因为女儿不停地追问,我没有办法,只能答应她。
(3)、“是不是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应该说声谢谢’?”这句话说明()
A、女儿还没有理解“谢谢”这个词 B、女儿已经理解了“谢谢”这个词 C、女儿认为应该这样理解和使用“谢谢”这个词
(4)、读一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阅读本文,联系生活,请你说说对“感谢”的核心意义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

                                                                                                         人桥

    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他们经过50多公里的急行军,快要追上敌人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只有10米多宽,水流很急。河里没有桥,我军过不去,连长命令三班架桥,二班负责掩护。

    三班战士接到命令,立即行动。他们找不到架桥的器材,就利用仅有的两架木梯架桥,班长和战士们跳下寒冷的急流,把木梯扛在肩膀上,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一班班长看到“桥”还不稳,就说:“还缺桥腿,咱们一班来当!”战士们纷纷跳进急流。两个班的战士合在一起,有的用胳膊抬,有的用肩膀扛,一座平稳的“人桥”架成了。架桥的战士们向岸上的战士喊:“放心过吧!同志们,过吧!”

    机枪连迅速踏上这座“人桥”。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同志们浸在11月的寒流里,冻得牙齿咯咯地响,桥面渐渐低下去了。一班班长大声喊:“同志们,咬紧牙,挺起胸,保证完成任务!”有的战士唱起来:“野战军什么也不怕,艰苦和困难吓不倒咱……”大家也跟着唱起来。

    进攻的部队踏着这座“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鲤鱼和泥鳅

宁书科

    我在青铜峡工作20余年,学会了捕鱼。青铜峡濒临黄河,渠道如网,湖泊、水坑星罗棋布,是个捕鱼的理想所在。我有两张渔网,每到星期天便外出捕鱼,每次都能捕到很多鱼,但大多是鲤鱼。自己吃不完,便送给邻居们分享。

    一次一位邻居向我要几条泥鳅,说是当药引子治病。可我几次都没有捕到泥鳅。是泥鳅太狡猾了吗?不,从我数年的捕鱼经验来看,泥鳅并不狡猾,那为何捕不到呢?原来每次撒网抛出去,泥鳅闻声就朝泥里钻,极难捕到它。鲤鱼就不同了,听见撒网声,就跳到水面上逃跑,水面阻力小跑得快,但渔网抛出的速度更快。鲤鱼被渔网罩住后,________往下钻,________继续抬头跑;此时只要它能低头钻下去,或许能逃过一劫。它的悲剧就在这里。

    再者,我在捕鱼前,首先要观察一下水面,看看水中是否有鱼,我在岸边静坐不到十分钟,便有鲤鱼跃出水面,发出“啪啪”的击水声。它首先暴露了自己的位置,捕它就“有的放矢”了。

    鲤鱼失败的教训首先是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炫耀自己;再就是不肯低头、不愿钻到污泥里去。它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就在所难免了。泥鳅和鲤鱼恰恰相反,该低头时则低头,该钻泥时就钻泥,它不像鲤鱼一样一辈子困在自以为是的“网”里。

阅读文学作品《绳子那头》,按要求作答。

绳子那头

①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被无情地烘烤着。一幢楼房的六楼的窗户外,有一根绳子,下头吊着一个人——他是我父亲,一个空调修理工。

②暑假的一天,闷热的天气实在使人感觉无聊,我便要求与父亲、母亲—起出去干活。父亲原先不同意,但在我的纠缠下,他还是允许了。出发前,父亲专门去买了一瓶廉价的防晒油,在我身上抹了个遍,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出去干活。

③到了雇主家里,了解了空调的问题后,父亲从麻袋中拿出一根粗粗的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转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然后,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回不用你了,孩子拉着我就行了。他拉着我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就行了。”

④说完父亲就要从窗户内往外爬。我一把拉住他:“你这是要干啥?多危险啊!”父亲却只是笑笑,接着他爬出窗户,我照母亲的话,慢慢地释放绳子,父亲就这样一点点爬到楼外,吊在距离地面十几米的墙上。

⑤站在窗户边,一股热气迎面吹来,额头上的汗滴总往眼睛里跑,我的胳膊刚碰到窗台就猛地缩回,墙已经被晒得特别烫了。

⑥绳子那头传来一声:“手套!”

⑦母亲慢慢递下一副粗糙的手套。

⑧“这么热的天还要带手套?”“你爸好出汗,他怕手一滑,工具会脱手掉下去,砸着人可就不好了。”我握着手里的绳子,听着绳子那头传来的敲击声,眼睛有些湿润。以前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⑨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一坠,我眼疾手快,迅速地拉住绳子。

⑩绳子那头传来一阵声音:“踩空了,吓死我了……”

⑪“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地问。

⑫“没事,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父亲带着笑意说。我却要哭了

⑬绳子那头喊了声:“拉我上去一些!”我便用力把他拉回墙边。

父亲艰难地爬着,他的双手有些发抖,等到他踩到空调外机上,他的身体全部进入我的视野,我蓦地发现,这么多年,我都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他。他的皮肤黢黑,长年累月,恶毒的太阳光已经侵蚀了他健康的皮肤,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 , 他已然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可是他才四十多岁,岁月啊,你过早地催老了我的父亲!

⑮一会儿,雇主拿来一只冰糕送给正在干活儿的父亲,父亲接过冰糕,道了声谢,然后,他摘下脏手套,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我。

⑯“天儿热,儿子你吃吧。”他笑着说。“我不吃,你吃吧……”“让你吃你就吃。”父亲似乎有点不高兴。我拆开包装袋,咬了一口冰凉的冰糕,一股清爽的感觉流遍全身,父亲笑着看我吃完整块冰糕,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冰糕

⑰父亲又要下去了,我慢慢地释放着绳子,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从绳子那头传来,那是一种亲切厚重的感觉,一种踏实的感觉。

⑱我紧紧握住手中的绳子,紧紧地拉住绳子那头——那个伟大的人。

(摘自《意林》2015年5月,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