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东营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从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主席亲自奠基,直至1958年5月1日正式落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耗时最长的大型艺术项目。历史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了其中的三幅浮雕。 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为虎门销烟。请问这件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领导者是谁? 为什么把它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系列浮雕中的第一个内容? (2)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请问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3) 图二再现了金田起义的壮丽场景,领导这场起义的历史人物是谁? 美丽的南京被誉为六朝古都,历史上它曾有多个名字,太平天国在这里定都后,将其称作为什么?(4)图三为武昌起义,发生在哪一年?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这次革命的旗帜是什么?(5)起义胜利后全国各地纷纷独立,不久成立了哪一政权?该政权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什么?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说过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心的改变”。这个顺序绝不能颠倒。如果颠倒,表面上看是走捷径,其实是走不通的。
——摘自《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近五十年,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摘编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请回答: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