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邵伯温,字子文,洛阳人,康节处士雍之子也。雍名重一时,如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皆交其门。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故所闻日博,而尤熟当世之务。光入相,尝欲荐伯温,未果而。后以河南尹与部使者荐,特授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及司马光子康诣阙 , 邢恕召康诣河阳,伯温谓康曰:“公除丧未见君,不宜枉道先见朋友。”康曰:“已诺之。”竟往。康卒,子植幼。吕大防谓康素以伯温可托,请以伯温为西京教授以教植。伯温既至官,则诲植曰:“温公之孙,大谏之子,贤愚在天下,可畏也。”植闻之,力学不懈,卒有立。

    绍圣初,章悖为相。悖尝事康节,欲用伯温,伯温不往。会法当赴吏部铨,程颐为伯温曰:“吾危子之行也。”伯温曰:“岂不欲见先公于地下耶?”至则先就部拟官,而后见宰相。悖荐之于朝,而伯温愿补郡县吏,惇不悦,遂得监永兴军铸钱监。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成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 , 悖犹在相位。伯温义不至京师,从外台辟环庆路帅幕,实避惇也。

    丁母忧,服除,主管永兴军耀州三白渠公事。童贯为宣抚使,士大夫争出其门,伯温闻其来,出他州避之。擢提点成都路刑狱,贼史斌破武休,入汉、利,窥剑门,伯温与成都帅臣卢法原合谋守剑门,贼竟不能入,蜀人德之。绍兴四年,卒,年七十八。赵鼎少从伯温游,及当相,乞行追录,始赠秘阁修撰。尝表伯温之墓曰:“以学行起元祐,以名节居绍圣,以言废于崇宁。”世以此三语尽伯温出处云。

(节选自《宋史·邵伯温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 B、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 C、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 D、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但不能用于女性。 C、诣阙:“阙”借指朝廷或京城,“诣阙”即奔赴朝廷或都城。 D、秩满:“秩”指官吏的职位或品级,“秩满”即官吏任期届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伯温勤学好友,受到良好教育。他既得到了父亲的教导,又结交了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等同辈友人,增长了见闻,熟悉了时务。 B、邵伯温讲究礼节,懂得知恩图报。他劝说司马康做事要有分寸,守礼节;司马康去世后,他承担起了教育司马植的责任。这些体现了对司马光的感恩。 C、邵伯温坚守大义,不愿阿谀逢迎。章惇因为曾经师事邵康节,想要重用邵伯温,邵伯温却百计避免;众人皆巴结童贯时,他听闻童贯要来,却躲避。 D、邵伯温守蜀有功,深受百姓爱戴。在反贼史斌势力正盛之时,他与卢法原共同谋划,坚守剑门关,最终阻止了史斌入川,蜀人因此十分感激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

②赵鼎少从伯温游,及当相,乞行追录,始赠秘阁修撰。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拜住,安童孙也。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

    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室,不求民 , 而遽兴大役以妨务农,恐失民望。”从之。帝尝谓拜住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安童世祖克成善治也。”

    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拜住曰:“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世祖时顿增数倍,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以奏闻。帝悟,夺其官。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行幄。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诏有司备仪卫,百官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三》,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从苟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息,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骜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至秦,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固以得说秦王曰:“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选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贫,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拜为客卿。其后秦宗室大臣请一切逐客,斯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其后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图围中,仰天而叹曰:“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普者桀杀关龙逢,封杀王子比干,吴王夫羞杀伍子骨。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发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斯所以不死者,书自陈,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从狱中上书。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因安得上书!”

    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成阳市。夷三族。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昭王之时,有云如飞鸟夹日而飞三日昭王患之使人乘驷东而问诸太史州黎州黎曰将虐于王身以令尹司马说焉则可令尹、司马闻之,宿斋沐浴,将自以身祷之焉。王曰“止,楚国之有不穀,由身之有匈胁也;其有令尹、司马也,由身之有股肱也。匈胁有疾,转之股肱,庸为是人也。”邾文公徒于绎 , 史曰:“利于民,不利于君。”君曰:“苟利于民,寡人之利也。天生烝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侍者曰:“命可长也,君胡不为?”君曰:“命在牧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吉孰大焉”遂徙于绎。楚文王有疾,告大夫曰:“管饶犯我以义,违我以礼,与处不安,不见不思;然吾有得焉,必以吾时爵之。申侯伯,吾所欲者劝我为之,吾所乐者先我行之。与处则安,不见则思;然吾有丧焉,必以吾时遣之。”大夫许诺,乃爵管饶以大夫,赠申侯伯而行之。赵简子与栾激游,将沉于河,曰:“吾尝好声色矣,而栾激致之;吾尝好宫室台榭矣,而栾激为之;吾好良马善御矣,而栾激求之。今吾好士六年矣,而栾激未尝进一人,是进晋过而黜吾善也。”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师经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 , 溃之。文侯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左右曰:“罪当烹。”提师经下堂一等。师经曰:“臣可一言而死乎?”文侯曰:“可。”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释之,是寡人之过也。悬琴于城,以为寡人符,不补旒,以为寡人戒。

(选自《说苑君道》,有删改)

【注释】①邾文公,邾国国君。②绎,同“峄”,指峄山。③赵简子,原为晋国大夫,是赵国开国君王。④旒,国君王冠前后悬垂的玉珠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