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海南儋州那大镇洛南村委会力乍村 , 一个古老的客家村庄,绿树环抱,依山傍水,一栋栋客家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村庄的环境不仅让村民自己住着舒服惬意,还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感受田园风光。

    去年,在海南省第一批美丽乡村名单上,洛南村获评为“海南省美丽乡村”。上榜的原因除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还在于洛南村在规划建设中,保留着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的客家风情特色。2013年改造之初,力乍村就请来海南大学乡村建设的专业团队,制定规划,画“蓝图”,恢复村庄原有的田园景观,“让农村在风貌上更像客家农村”。一批批游客来此体验包粽子、品黄皮、吃农家饭等客家民俗,力乍村的客家文化与自然风光,也正式跃入大家的视野。不仅如此,力乍村还打造了“商业一条街”“石雕一条街”“民宿旅店”“休闲农场”等项目,让游客感受到远古客家文化的新传承。

    “美丽乡村”的创建,发展培育经济产业是关键。力乍村以农家餐饮业为龙头,带动富有地方特色的儋州粽子、客家擂茶、客家米线等产业发展,搭建旅游公共线路,使力乍变成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游为一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山水隐村落,村落连山水。从过去的“贫瘠山村”到现在的“美丽乡村”,从客家风情到田园风光,力乍村就像一幅风格迥异、精美绝伦的画作,令人流连忘返。

(摘编自《客家小村变身 文化旅游走红》)(《人民日报》2017年09月01日)

【注】①洛南村委会下辖力乍、塘坡、牛窝和江头4个自然村。

材料二:

    群山含黛,龙狮劲舞。今天上午,永州市宁远县下灌村这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迎来一场旅游盛会,2017年湖南省冬季乡村旅游节在此启幕。

    开幕式上,永州市发布“寻根朝圣之旅、生态休闲之旅、永州之野体验、永州冬季美食养身之旅”四大精品旅游线路,邀请游客走进永州,领略秀美的自然风光,体验浓郁的民俗风情,品味独具风味的美食。开幕式后还举办了“永州之野,九嶷部落”多彩冬季系列活动。独具永州特色的绿色产品展销,浓浓瑶族风情的民俗表演,竹编、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精彩纷呈。

    下午举行了乡村旅游踩线活动,游客从全国第二大孔庙宁远文庙,经千年古村下灌村,穿行到禾亭镇琵琶岗村“地球仓”,尽享一场从古到今的特别之旅。近年来,宁远县按照打造“湖南最美乡村”的目标,加快下灌村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修复古村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下灌景区乡村旅游风貌别具一格。

(摘编自《湖南冬季乡村旅游节宁远启幕》)(《湖南日报》2017年11月22日)

材料三:

    近几年,中国乡村旅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乡村旅游产业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

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0%和26.2%。2016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达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预计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40亿人次,实现总收入2.3万亿元。

(摘编自《乡村旅游渐升温:数说“旅游扶贫”》)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力乍村客家风格的民居和田园风格的景致吸引了不少城市人,人们在此感受自然风光和文化传承。 B、力乍村带动富有地方特色的儋州粽子等产业发展,永州发布“冬季美食养身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凸显了人们立足于以乡村美食带动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路。 C、永州进行瑶族风情的民俗表演,展示竹编、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发展乡村旅游业。 D、过去五年,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得越来越好,2016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占到国内旅游接待人次的一半以上。
(2)、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各种乡村旅游新形式层出不穷,三则材料均用事实和数据证明了这一点。 B、力乍村让游客体验包粽子、品黄皮、吃农家饭等农家生活,吸引了一批批的游客,保有乡村特色不变是乡村旅游兴盛的法宝之一。 C、材料一与材料二是两篇新闻报道,呈现了乡村旅游的缩影,两地各具特色,文化气息浓厚。 D、材料三用数据和图表告诉我们:乡村旅游游客人数和营业总收入逐年递增,增长率持续提升。 E、无论是材料一和材料二当中儋州和永州的具体做法,还是材料三乡村旅游的数字性总结,都对解决中国乡村旅游的相关问题有重要指导意义。
(3)、怎样才能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性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一年365天,我们为什么要把归乡的日子选择在春节?这个问题,牵涉到中国时间的秘密。

过去二十年,我一直在研究中国古代历法中节日的排列。最后我发现了中国古代人时间生活的秘密:原来中国古人按照阴阳观念思考问题,依照阴静阳动的原则,他们给自己的时间生活划分出了鲜明的节奏。这节奏就体现在节日安排上:一年之中,前半年为重;半年之中,前三个月为重;12个月当中,奇数月份为重;一月之中,前半月为重。这个排列有两个变例:一是八月份,宋代开始,中秋节成长为大节;另一个变例就是十二月,十二月是偶数月,但节日分量很重,并且集中在后半月,这和来年一月份的前半月结合在一起,构成中国古代时间生活最大的一个节期。

    当这一规则具体展开于一年的农业生活中时,我们会看到,中国古代节日具有怎样鲜明的内在节奏!一月之中,当人们为前半月的节日忙碌过后,后半月的平静生活显得非常可贵。当后半月的生活显得过于平静,下一个月新的节日已经来临。当一个节日较多的月份结束后,到来的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少的月份。然后到来的又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多的月份。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年之中,当万物萌生的春季这样一个节日繁多的季节结束后,是稳定的成长,是夏季这样一个节日相对减少的季节。而当收获的金秋来临,同时到来的是又一个节日的盛季。而那之后是冬季,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节日排列由相对减少到伴随着新年即将来临而转入迎新的准备期。一年中节日的最高潮将在这之后如期到来。这一切构成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节日生活的内在节奏。一月又一月,一年复一年,这一内在节奏,与大自然的四季变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与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日传说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先民的时间轨迹雕上了美丽的刻度。这一内在节奏,有如万象喧然与处子般宁静的契合,有如一曲美丽的乐曲。一个个月份如一节节平稳流畅的乐章,八月中秋则是中间华美的变奏,而十二月后半月的节日集中期与来年正月前半月合而为一,构成一年中澎湃激扬的节日高潮。

    这就是中国时间的乐章,它既葆有摇曳多姿的变化又谨然成序,既内容丰富多彩又快慢张弛有度,它是我们先民时间生活的内在的旋律。而“年”是我们一年时间生活的顶点和高潮,在中国人的时间生活中,它占有绝对性地位。而这个地位,是千百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国人文化积累的结果。早在殷商代,已经有了近似于“年”的观念。人们在年终会开展大型祭祀活动,祭祀天地山川和祖先神灵。到了周代,尽管“年”的日期和今天有所不同,但过法已经有很多相似之处。从那个时代起,年已经是一家人、一族人欢聚一起共度良辰的日子。

    两千年多少朝代兴替,两千年多少世事沧桑;“年”却一直留下来,并且不断生长,成为民族的传统被继承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国人的节日传统。它渗透进了中国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文化的根,中国人无论如何不肯放弃的传统。

(取材于刘晓峰《家与年:解读中国文化的深层密码》)

材料二:

    《红楼梦》里,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哪个节日都过得神采飞扬,唯独说到过年,要么是一带而过,要么就写得很无聊。

    前八十回里,两处写到过年,一处是元春省亲前,“朱批准奏:‘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准贾妃省亲。’贾府领了此恩旨,益发昼夜不闲,年也不曾好生过的。”一句话就把个新年打发掉了。到了五十三回,曹公正儿八经要写一回过年了,细细地写贾府里祭祀、焚香、吃年酒、进宫朝贺,写得排场极大,像一幅画儿,画上的每一个人,做的都是规定动作,不像其他节日里,欢声笑语间,便凸显了各自的性情。

    两处描写加起来,可以凑成曹公对于过年的感觉,这是一个既乏味又充满繁文缛节的节日。假如我们认同《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的话,这也基本上是贾宝玉的春节印象,他是不喜欢过年的。

    贾府里其他节日大都是自家人在一起吃饭,贾宝玉深受宠爱而如鱼得水,但除夕就不一样了,他要见到的人不只是亲人,还有亲戚。

    一些老妯娌,是贾府旁支亲眷,宝玉也该上前喊一声奶奶。她们坐在一起,会聊些什么呢?书里没说,二十九回里,倒有个样本。那个无聊的张道士,见了贾母,先是夸老太太气色好,又赞宝玉发福了,然后自然而然地就说到宝玉的婚事上,提起前日在哪个人家见到一位小姐生得好模样,要给宝玉做个媒。大年下,与贾母握手相见的老太太们,大抵也是按照这个格式走。

    提亲话题之外,她们还喜欢问你在社会上的定位、现状和前程;还有那些来拜年的叔伯,他们会问得更仔细。这让逃避学堂成天跟姊妹们混得不亦乐乎的“无业游民”贾宝玉情何以堪?贾政在家的日子,虽时常把宝玉骂个狗血喷头,但亦有当父亲的虚荣心,没准儿会像某些章节里曾有过的那样,把他拎出来,让他当众做首诗什么的。总而言之,那些不快乐的记忆,贾宝玉或者说曹公都曾体验过,让他懒得再提。

    说到底,是新年这节日太主流,跟非主流的贾宝玉犯呛。

    最初,“年”是个吃人的怪物,人们要用鞭炮、用喧天锣鼓去驱逐它。这也许可以说明,年,原本自恐惧而来,来自对生命与岁月的恐惧,所以,人们要用狂欢把那恐惧压下去。驱逐恐惧的另外一种做法,是确定自己的坐标,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会让人觉得把握住了光阴,心里踏实。所以,在新年的各种仪式里,人的自我被抽离,变成一个个符号:在祖宗灵牌前虔敬的后代,与鬼神巧妙周旋的凡人,必须融入欢乐海洋的一分子;还有,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在生命坐标上不偏不倚稳稳立住的那个点。

    可是,对于曹公来说,哪有什么适当与不适当,只有我想与我不想。家财万贯可能瞬间成空,不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举案齐眉又如何?新年只是时间的节点,而非人生的节点,何必这样欢天喜地又禁忌重重地去制造噪声、垃圾和狂欢后的虚空呢?

    清清静静地过自在流年。这样的新年,想来才能让宝玉心生欢喜。

(取材于闫红《我们就是那个不爱过年的宝玉》)

材料三:

    对于现在很多人来说,年味只是一种存在于记忆中的味道。

    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原本也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但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原来的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东西,不再是今天人们的必需,那么“年”这样的传统节日就会发生变化,甚至是质的变化。

    现在的人们对于过年,似乎只剩下了回家、团聚、吃饭,然后就是离家、工作。回家过年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形式、一种强迫、一种责任、一种负担,完全没有小时候那种望眼欲穿的过年心情了。就是相聚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放下手机、离开电脑、不看电视,和家人说说心里话,唠唠家常呢?

    年还没完,该走的就踏上了归程。过年,很多时候只不过是回家的一个必要的理由而已。

    因为很多原因,过年时放鞭炮的少了,单位挂大红横幅、红灯笼的少了,这在某种角度上说,是时代的进步,是人们对于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的一种自我调整。但客观地说,街上一点喜庆的颜色和气氛也没有,无疑对于年味变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取材于赵晓林《过年成为一种形式:年味不知“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国家中心城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处于城镇体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国家中心城市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2016年至2018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发函支持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材料三:

    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融入全球化、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城市,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建设这些国家中心城市,就是要促进中国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引领国际交流合作向纵深推进。这些城市要代表国家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要带领所在区域的城市群进入全球城市体系的“顶端”,全面融入全球经济网络,抢占我国在全球城市体系和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制高点。

    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9大国家中心城市都是所在区城城市群的核心龙头城市,要强化区域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这些中心城市建设除了关注自身功能提升以外,还需要充分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进区域人口、产业、交通、生态、公共服务、市场要素和体制机制一体化对接,建设高效联动、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区域,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区域整体均衡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

    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西安等9大国家中心城市要对所在区域文化的渊源、发展、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对外要展示地域特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好中国形象。对内要保护城市的文化根脉,加大对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的正面宣传力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

    对于国家中心城市来说,制约城市发展的短板在质量。未来一个时期,在面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变化时,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对新时代提出的新目标进行系统思考和准确把握,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体系,让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

    未来一个时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将在产业布局、交通网络、通勤就业、生活居住和管理制度等几大领域呈现一体化趋势,城市体系将由等级结构向网络扁平化转变。未来一个时期,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塔尖城市,应通过人本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不断改善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这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条件,从而使城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城市空间环境实现品质提升,使城市成为宜居宜业的乐土。

(摘编自《国家中心城市蓝皮书: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1月底至12月中旬,以“丝路文化、人文湾区、魅力广州”为主题的2018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简称“广州文交会”)盛大举行,涉及演艺、影视、非遗、动漫、艺术品交易、文化版权、文化科技、文化体育等11个板块约100场活动精彩亮相。在文交会开幕式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一大批广州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进行了签约。同时,中国(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创新孵化器暨空港文旅小镇、广州设计之都、融创文化旅游城等一批精品项目进行招商,备受业界关注。3日闭幕的第23届秋季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以7.75亿元交易额画上完美句号。仅非遗板块与文创产品交易额就将近1.7亿元。

文交会发布了《中国文创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7—2018)》,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文化核心领域创造的增加值为22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在国内六大文创产业聚集区中,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文创产业集聚区,其发展规模及创收能力均占据优势。报告分析,过去一年,包括小说、动漫、影视剧、游戏在内的一切娱乐形式正构筑起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未来,文创内容数字化、生活美学化与创意常态化将成为文创产业发展新趋势。

(摘编自《既有岭南风格又有国际气派——2018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综述》)

材料三:

    广州漫画节与港澳动漫产业的合作,不仅发挥了港澳地区在动漫游戏展示、动漫人才培养、动漫产品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的优势,还发挥了广州与深圳、香港的支撑和辐射作用,加强对区内其他城市文化产业的辐射带动,形成了资源互通、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综合性高端文化发展片区。同时,广州还在不断树立“最广州”文化品牌,发起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合唱节”“广府粤韵——粤港澳大湾区粤剧喜刷曲艺文化周”展演活动,打造流行音乐文化品牌、“粤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手”等等,不断加强三地文化交流与合作,树立文化品解,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易交流合作。本属文交会正集中为广州打造一个文化产业交易季并搭建平台,促进湾区文化交融。

(摘编自《“文交会”加深广州市民的文化获得感》)

材料四:

    按照规划,未来五年广州文化产业增加值要实现年均增长12%,到2035年成为全市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提升站位、打开思路,用产业思维来思考广州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将“文化”转化为“文化产业”。实现从“文化”到“文化产业”的跨越,不能单单只有文化现象、文化元素,而要聚集产业上下游链条。举例而言,粤剧本身是一门艺术,要形成粤剧产业,就要发展粤剧营销推广、剧院经营、人才教育、内容制作等多方面的产业链条。广州文交会要打造成一个综合性平台,提升广州文化产业影响力和辐射力。满足公众不断提升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产业也必须用好创新第一动力,切不可躺在过去的文化积淀中故步自封。文化产业是典型的人才、智力密集型产业。比如好莱坞电影,就是因为汇集了全世界最优秀的导演、演员、剧作家、特效师等顶尖人才,才掌握了全球电影市场的话语权。当下,广州要发展文化产业,仍然离不开人才。

(摘编自《文交会搭建文化产业开放平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世界经济正向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全球共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力促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最活跃、最集中的表现形式之一。2017年,在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下,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注重效率、质量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在壮大数字经济、共建“一带一路”、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创新创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017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继续扩大,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9.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网上零售额7.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2%。我国电子商务优势进一步扩大,网络零售规模全球最大、产业创新活力世界领先。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5.33亿,同比增长14.3%;非银行支付机构发生网络支付金额达143.26万亿元,同比增长44.32%;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400.6亿件,同比增长28%;电子商务直接从业人员和间接带动就业人员达4250万人。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9.1%,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53.3%,农村电商有效缓解了农民“卖难”问题,推动农业结构升级。海关验放的跨境电子商务商品出口增速达41.3%,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日益成为我国商品出口的重要通道。

(摘编自《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7>》)

材料二: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进出口总额变化情况

(摘编自中国农业网)

材料三:

    英国一位爵士在谈到电商问题时说,英国政府和企业家建几个电商平台易如反掌,但为什么不做?因为英国政府知道,一个商业小店铺,背后就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摧毁了它们的生存环境,那将是社会的灾难。他说,商业有其基本规律,它的作用不只是买卖商品,而更重要的一个作用是把公众吸引到大街上去。当他们为了购买一件满意的衣服而一家、两家店铺地寻找的时候,他们很可能产生远超过一件衣服价值的“随机消费”。比如,夫妻两个人逛街,可能产生餐饮消费,可能一起看一次电影;如果有孩子,他们还可能为孩子买些“过去根本没想去买的东西”。而且,市民这样的逛街行为,使得一个城市产生了巨大的活力,它是重要的城市景观。所以爵士认为,电商绝不是拉动社会消费的好办法,反而是在毁灭消费。

(摘编自百度百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10月9日,是第48届世界邮政日,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迸露了一个煎磅信息:“中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连续三年位列世界第一;全球快递业务增长中,中国贡献了四成。”

    据了解,顺丰、中通等6家企业成功改制上市,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业务规模已进入世界邮政前三强,创造了中国服务业和世界邮政业发展的奇迹。不过,马军胜也指出:“随着中国快递业走向世界氯先,我们更应正视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加快培育国际级快递品牌,打造中国快递企业的航母群。”

    (摘编自郭丁源《中国快递业还缺几个国际巨头》,2017年10月11日《中国经济导报》)

    材料二: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正式颁布实施,确立了快递服务业的法律地位。此法提出的“鼓励竞争、促进发展”原则,极大地释放了快递服务业的发展活力。同时,快递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另一方面,快递业给物流行业和众多关联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营收带动效应,数据表明,快递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巨大,较好地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随着快递行业体量不断增大,如何优化快递末端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了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在中国邮政集团上海邮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周焕德看来,快递末端建设还存在不少的短板:网点分布不均现象较为突出,末端网点建设水平不高,表现在标准不统一、配套设施不完备、功分区不科学;快递企业对基层网点建设重视不够,对网点硬件建设和服务软实力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

    (摘编自郭丁源《中国快递业还缺几个国际巨头》,2017年10月11日《中国经济导报》)

    材料四:

    日本快递企业只有21家,且每年快递业务量的92%都集中在大和运输、佐川急便、日本邮政三家快递企业,这些快递企业无论是从营业网点的深度、广度,还是企业的设施设备、各级转运中心都有很大规模,这为企业打造统一的、标准的服务质量,快速而高效干支线运行和一体化的管理提供了支撑保障。反观我国,几千家的快递公司,每一家的公司都小规模,快递行业的各种资源都碎片化,在这样的现状下要使整个行业高效、快速、低成本运行的难度很高。

    在日本,日本邮政专攻音通邮件业务,大和运输等民营企业专攻小包裹业务,DHL等外资企业专攻国际包裹业务,佐川急便等物流企业专攻综合物流业务,整个市场是“差异化竞争、专业化经营、合作化发展”战略。从单个日本快递企业成长历程来看,其业务开拓也是一直专注于专业化方向的客户消费心理、行为习惯,从而实现多样化、高质量的快递及相关的运输服务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以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及范围经济性效益。反观中国,数以千计的快递企业均提供标准快递服务,适成整个行业在价格上的肉搏,陷入“谁先涨价谁先死、谁不涨价谁等死”的怪圈。中国快递行业应充分挖掘快递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合理的细分市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根据行业新的赢利点。

(摘编自肖玉徽等《日本快递业现状对我国快递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5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 个月后,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 2020 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 “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习近平指出,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最新数据显示,按照中国扶贫标准,到 2013 年底中国还有 8249 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

    习近平指出,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摘编自 2017 年 3 月 11 日 “人才网”)

    材料二:

    近年来,各地通过强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给贫困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实惠。但是,相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期盼群众早日脱贫的焦急心情,一些群众就显得比较“淡定”,甚至希望扶贫工作能够长期保持,让自己多享受一些“免费的午餐”。

    这种甘愿苦熬不愿苦干、不肯脱贫,乃至患上了“等靠要、不达目的不脱贫”的“精神贫困”症的情况,不仅令人担忧,同时也引人深思。

据了解,再有的农村只要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可以享受精准扶贫贴息贷款、危房改造、易地搬迁或自建自购住房补贴等政策。被列为重点帮扶的贫困村群众,都希望能享受到这一“免费的午餐”。绝大多数群众在轮流充当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完政策红利,得到一定实惠后,才愿意成为“脱贫光荣户”。

    另据了解,除了对低保“你争我抢”,低保养懒汉和低保金被侵吞的现象也令人忧心。

    有一个单身汉被确定为“五保户”后,不愿住进养老院,而要求政府给他无偿盖三间砖瓦房,不盖就动用上访手段。有一个李姓村民靠低保金度日,因为缺乏致富信心,每次低保金下发后都是痛醉一番,没几天就吃光花光。

    由于低保成了“福利”,人人都想“争”,加之基层工作具体而复杂,因此很多不知情的人,对村干部误会很深,稍有不满意就找茬谩骂。同时,村民因为争抢低保矛盾尖锐,不仅影响和谐,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村庄的“精神贫困”。

(摘编自 2016 年 12 月 12 日“人民政协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