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清远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孟子译注·梁惠王上》)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B、河内,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 C、庠序,都是指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D、孝悌,“孝” 指孝敬父母;“悌”指爱护弟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已经尽心尽力了,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启发梁惠王,指出他与邻国的实质是一样的,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多了。 B、孟子认为“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养生丧死无憾”,才能做到“王道之始”。 C、“狗彘食人食”句揭露了诸侯贵族的荒淫;“王无罪岁”是孟子劝勉梁惠王要抛弃虐政,施行仁政,这样百姓才能来归服。 D、本文似乎散漫无章,实则结构严谨,段落分明,以使民加多为主线贯穿全文,思路清晰,句式整齐,气势充沛,雄辩有力。
(4)、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况侯抑中官

(明)杨循吉

    苏州,古大郡也,守牧非名公不授,载见前闻。自入我朝,乃得况公钟焉。

公本江西人,实姓黄氏。初以小吏给役礼部,司僚每有事白堂上,必引公与俱,有所顾问,则回询于公以答。尚书吕公震奇之,因荐为仪制主事

    仁宗宾天,宣宗在南京,当遣礼官一人迎驾。众皆惮行。吕尚书以公就命,公挺然出曰:“是固非我不可!”铺马驰七昼夜至南京。驾发,公纱帽直领芒鞋,步扶版轿行千余里,不辞其劳。宣宗怜之,敕令就骑。每至顿次,则已先谒道左。宣宗由是知其忠勤可用。

    时承平岁久,中使时出四方,络绎不绝,采宝干办之类名色甚多。如苏州一处,恒有五六人居焉,曰来内官、罗太监尤久。或织造,或采促织,或买禽鸟花木,皆倚以剥。郡佐、县正少忤,则加捶挞,虽太守亦时诃责不贷也。其他经过内宦尤横,至缚同知[注]卧于驿边水次,鞭笞他官,动至五六十以为常矣。

    会知府缺,杨文贞荐公知苏州。有内官难治,乃请赐敕书以行。下车之日,首谒一势阉于驿,拜下,不答,敛揖起云:“老太监固不喜拜,且长揖。”既乃就坐,与之抗论。毕出,麾僚属先上马入城,而己御轿押其后。由是,内官至苏皆不得挞郡县之吏矣。

    来内官以事杖吴县主簿吴清。况闻之,径往执其两手,怒数曰:“汝何得打吾主簿?县中不要办事,只干汝一头事乎?”来惧,谢为设食而止。于是终况公之时十余年间,未尝罹内官之患也。

    然况公为政,特尚严峻,故时有以轻罪而杖死者。御史某巡按在苏,况适过交衢中,拱手而过,不下轿径去。人乃衔之,竞以为谤,故久抑遏不迁。至九年复为留守,卒官。然苏州至今,风俗淳良,则皆其变之也。至于减三分粮,则其惠泽之在人者不小也。然其初非吕尚书之荐、宣庙之知,则安得如是?而九年之间,使不满而他徙,则其政未必告成若此也。

(节选自《吴中故语》,有删改)

【注】同知:知府的副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宣和六年举进士。授湖州司士曹事,俄除太学博士。

    建炎初,乘舆南渡。调抚州宜黄县丞。时四境俶扰,溃卒相挺为变,令大恐,不知所为,执羔谕以祸福,皆敛手听命。执首谋者斩以徇。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

    擢权礼部侍郎,充贺金生辰使。往岁奉使官得自辟其属,赏典既厚,愿行者多纳金以请,执羔始拒绝之。知贡举。旧例,进士试礼部下,历十八年得免举。秦桧既以科第私其子,士论喧哗,为减三年以悦众。执羔言祖宗法不可乱,繇此忤桧,御史劾罢之。

    起知眉州,改夔州,兼夔路安抚使。夔部地接蛮獠,易以生事。或告溱、播夷叛,其豪帅请遣兵致讨,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召还,复为礼部侍郎。孝宗患人才难知,执羔曰:“今一介干进,亦蒙赐召,口舌相高,殆成风俗,岂可使之得志哉!”上曰:“卿言是也。”一日侍经筵,自言“学《易》知数,臣事陛下之日短”,已乃垂涕,上恻然。即拜礼部尚书,固辞,不许。

    告老,上谕曰:“祖宗时,近臣有年逾八十尚留者,卿之齿未也。”命却其章。复申前请。上度不可夺,赐茶、药、御书,恩礼尤渥,缙绅荣之。时闽、粤、江西岁饥盗起,执羔陛辞以为言,诏遣太府丞马希言使诸路振救之。卒,年七十七。

    执羔有雅度,立朝无朋比。治郡廉恕,有循吏风。手不释卷,尤通于《易》。

(选自《宋史·周执羔传》,有删改)

注:①贳【shì】:宽纵,赦免。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 , 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毅力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 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