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顶尖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 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 , 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所恶于上,母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节选自《礼记 ·大学》)

材料二: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 , 诈之谋愚,贵之贱,此天下之害也。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

姑尝本原若众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爱人利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必曰: “从恶人贼人生。”是故别非也。是故子墨子曰:“兼别。”然即兼之可以易别之故何也?曰:“藉为人之国,若为其国,夫谁独举其国以攻人之国者哉?为人之都,若为其都,夫谁独 举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为人之家,若为其家,夫谁独举其家以乱人之家者哉?为彼犹为己也。 然即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 , 此天下之害与?天下之利与?即必曰天下之利也。”

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为正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 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不识天下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者,其故何也?

故君子若欲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当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万民之大利也。

(节选自《墨子 ·兼爱下》)

【注】①别:指将别人与自己区分开,分别对待(指相恶)。②兼:指视人如己(指相爱)。

③正:同“政”。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是以A 老而无妻子者B 有所侍养以终C 其寿D 幼弱E 孤童F 之无父母者G 有所放依H  以长其身。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家让”与“无辞让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 B、“兼以易别”与“其未兆易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易”字含义相同。 C、“人家不相乱贼”与“贼爱其身”(《墨子 ·兼爱上》)两句中的“贼”字含义不同。 D、“而万民之大利也”与“人而不仁”(《论语 ·八佾》)两句中的“而”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认为,治国先要治理好家,孝顺是用来侍奉君主的原则,尊兄是用来侍奉长官的 原则,仁慈是用来使役民众的原则。 B、《礼记》认为,厌恶上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下级;厌恶下级的所作所 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上级。 C、墨子认为,仁德的人应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毕生事业,因此他提出了兼爱的观点,主张要对他人有利。 D、墨子认为,如果对待别人的国家、城邑和家族,就像对待自己的国家、城邑、家族一样,就不会动用自己的力量去攻伐别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②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5)、两则材料对“治天下”的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尚书屯田外郎赠兵部员外郎钱君墓表

欧阳修

    君讳治,字良范,姓钱氏。明道二年六月十一日,以疾卒于家,享年五十有二。

    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州举进士第一 , 试礼部高第,遂中甲科。为吏长于决狱,历六县,皆有能政。

    潮州自五代时,刘氏暴残其民,君治海阳经年,民归本业者千余户,由是海阳升为大县。潮州之大姓王氏失火,迹其来自某家,吏捕讯之,某家号冤不服。太守曰:“狱非钱君不可。”君问大姓,得火所发床足,验之,疑乡里仇家之物。因率吏入仇家,取床,折床足合之,皆是。仇人即服曰:“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某家诚冤。”君即日出某家狱,致仇人以法,举州称为神明。

    其佐治宣州,数决大狱,及旁近郡狱有疑者,皆归决于君。工部侍郎凌策知宣州,尤称君文章学问,曰:“吏事不足污子,当以文章居台阁。”欲荐其文,未及而策卒。初,宣州官府岁市茶于泾县,命君主理。策子不肖,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策卒,君叹曰:“世无知我者矣。”

    会甘露降其治县,明年,麦禾大稔,麦一茎五歧、禾一茎五穗者,县人以为君政所致,谓之钱公三瑞。君叹曰:“吾知治民尔,瑞岂吾致哉!”县人为君立生祠。君时年五十。或叹其仕不达,君曰:“使吾政行于民,是达也。”蔡文忠公为御史中丞,数欲引君为御史,会君卒。君平生所为文章三百余篇,号曰“晦书”。

(选自《欧阳修集》卷二十五,有删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以上“学而”篇)

    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③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以上“为政”篇)

    ④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无憾。”颜渊曰:“愿无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以上“公冶长”篇)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以上“雍也”篇)

    ⑦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我如浮云。”

    ⑧子曰:“君子荡荡,小人长戚戚。”(以上“述而”篇)

⑨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不敏,请事斯语矣。”(以上“颜渊”篇)

    ⑩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成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以上“季氏”篇)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