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遂宁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想和做》,完成后面小题。

想和做

胡绳

    ①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②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者一般人的通例。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③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④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人类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⑤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⑥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怎么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也没有好处。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⑦一面想,一面做。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⑧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他们学习语文,就硬读课文。因为只读不想,同一个语言文字上的道理,在这一课里老师讲明白了,出现在另一课里,他们又不理解了。他们学习数学,就硬记公式。因为只记不想,用这个公式算出了一道题,碰到同类的第二道题就又不会算了。从旧经验里得到的道理,不能应用在新事物上,这就是不会用思想的缘故。另外也有些同学,他们能想出些省力的有效的方法,拿来记住动植物的分类,弄清历史的年代。我们固然不赞成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但是我们承认,在学习各种功课和训练记忆力上,是可以有一些比较省力的有效的方法的。这些方法也得从学习的经验中取得。假如只是埋头苦读,不动脑筋想一想,那就得不到。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做种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例如开会,演说,办墙报,组织班会和学术团体,这些实际的行动,如果光凭一腔热情,埋头苦干,不根据已有的成绩和经验,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果,那么,结果常常会劳而无功。

    ⑨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都应该抽出点工夫来想一想。想什么?想他自己做过的事,想自己做事得到的经验。这样,他脑子里所有的就不是空想,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1—5段的论证思路。
(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①纵观悠悠历史,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几乎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都可能失败。如果害怕失败,那么只能什么事也不干。只有不怕失败,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②失败与成功之间往往有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有人曾把这个过程比作桥梁。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就是通过这座桥梁,才走向成功的。

        ③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曾经被吴国打得大败,成了吴王的奴仆。面对这样惨重的失败,他不是从此消沉,而是卧薪尝胆,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积聚力量,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吴国。

        ④居里夫妇,在提取新元素的实验过程中,虽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他们却毫不气馁,信心十足,不断总结,坚持试验。他们终于成功了,发现了镭,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⑤在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史上,这样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孙中山先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愈挫愈奋”,最终推翻了清政府;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不怕失败,前赴后继,由弱至强,成长壮大。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胜利了。

        ⑥可见,失败并不可怕,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新的起点,万里关山从头越,坚持不懈,加倍努力,那就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⑦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失败,别灰心,莫丧气,要振作,去奋斗。失败只是暂时的,鼓起勇气,去战胜新的困难,去迎接胜利的明天。笑在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失败者同样光荣。

 

一万颗花生有多重

徐建中

①农村老家,每逢花生采摘后,田地里都会不可避免地遗落下一些零散的花生,这时候,很多人便会去田间捡,俗称“放羊”,意思是说田主人不要那些掉下的花生了,每个人都可以去捡。

②每到这时,母亲也会去捡。我曾叮嘱过她多次,那么大年纪要注意身体,就不要去捡什么花生了;可她总是很轻松地说:“你放心,捡花生一点也不累,反正在家闲得慌,出去了还有人说说话;再说,我就是捡一点你平时喝酒的时候吃,没事的。”

③母亲说得如此自在,我只好依了她。老人也有她们自己的圈子,趁捡花生时彼此唠嗑一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然而,一直以为真如母亲所说,她出去捡花生就是为了放松,可是今年捡花生期间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如梦方醒。

④那天,一位同学听说我们老家的生花生特别好吃,就让我帮他买5公斤。我一听,轻巧地说:“这么点花生还用得着买?我包了。”于是,我告诉母亲,想把她捡的花生送5公斤给同学。哪知母亲一听,很不满:“这花生是捡给你吃的,怎么能送人呢?不送。”见母亲不同意,倒是很出乎我的意料,她一向对我言听计从,宠爱有加,这次怎么会这样坚决?“这同学是我最好的朋友,送给他吃和我吃了一样,我们送点给他吧。”我恳求母亲。“那怎么能一样呢?不送!”

⑤看母亲那么固执,我有点恼,声音便大了起来:“不就是5公斤花生吗?6元钱一公斤,也就30元钱的事,您要真不同意,那我就去找别人买算了。”母亲一听,欲言又止。良久,她才诺诺地说:“算了,送5公斤你同学吧,反正,送他了,你就少吃了一点,只是,5公斤花生得有10000多颗呢!”

⑥听着母亲的念叨,我有点恍惚,自从参加工作后我就喜欢喝酒吃花生,几乎一天也没间断过。所以,每到花生收获的季节,母亲便会为我准备两蛇皮袋子花生,足够我吃整整一年。但我从没数过一公斤花生有多少颗,母亲是怎么知道的呢,难道她数过?看来,这年纪大了就是闲,难怪她舍不得送,花生都是以公斤论,哪有以颗论的?10000多颗,这么大一数字,自然就有点舍不得了。这样一想,我忽然感觉母亲老得有点迂了,送10000多颗花生她会心疼,如果是送30元钱,她应该就不会那么纠结了吧。

⑦吃完饭,母亲用一个小蛇皮袋装了5公斤花生,默默地放在了我的身旁。看她一言不发,我知道,她还是没转过这个弯来,在她心里,还是不愿意送的。我忽然觉得自己有点残忍,母亲既然不愿意送,我偷偷去买点就完事了,为什么要让母亲为难呢?这样一想,我自责地说:“妈,这花生还是不送了,我就和同学说,我们家也没有了。”母亲抬起头,从无奈的眼神中挤出一丝笑容:“没事,送吧,也就10000多颗花生,值不了几个钱。”

⑧几天后,花生送给了同学,母亲似乎淡忘了这件事,她依旧每天出去捡花生,那个意气风发的母亲又回来了。那天,我回家看母亲,开车走在田间的小路上,远远看见路旁的花生地里有一个佝偻的身影酷似母亲;近了,我点住刹车,摇下车窗,那不是母亲还会是谁?我赶紧下车轻轻向她走去,她捡得正专心,以至于我走到了她身旁都没察觉,她依旧穿着那件褪了色的灰布衬衣,背上已经让汗渍浸透;她左手扶在提篮上,右手握着钉耙一次又一次地掷向太阳炙烤着的沙土,10多次后,右手才停止挥舞,左手离开提篮从地里拾起一颗花生,然后放下钉耙腾出右手,用手指弹了弹,最后放入了篮中。随后,钉耙又在一下一下地舞,记不清多少次之后,终于又发现了一颗花生,拾起来,用右手弹着,不知道,她是在以此检验花生是否已经烂掉,还是在花生上做记号,看这是她为儿子捡到的第多少颗花生!

⑨原以为捡花生很简单,却没想到这般艰难。向四周望去,整片旷野中,只有几个稀稀落落捡花生的人,都和母亲隔得很远,我蓦然惊觉,母亲所谓的“唠嗑”在哪里呢?沙子迷进我的眼,10000多颗花生,得用母亲布满老茧的手弹多少次?原来,花生确实可以不以公斤论,那里面的爱,远远不是斤两可以称出来的。

(选自《黔东南日报》2023年2月18日,有删改)

阅读《共享成果, 更要有独创》, 回答小题。

共享成果,更要有独创

陈丹

共享是时代的福利,不是时代的专利。正如美文可共享而思考不能,美图可共享而体验不能,时装可共享而匠心不能,科技成果可共享但核心技术不能。所以,在共享成果的同时,青年更需要独创。

独创要有兴国之志向。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兴国志向是指引人生的方向,是独创的精神支柱,也是建功立业的保证。“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有崇高志向的人,任何艰难都不能羁绊他前行的脚步,任何诱惑都不能迷其心志。钱学森、于敏、李四光等大批科学家年轻时志在振兴国家,主动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把智慧和汗水献给贫弱的祖国,为国力的强盛做出卓越贡献;袁隆平年轻时心忧百姓饥馑,扎根艰苦农村,培育优质良种,使粮食产量不断增长。①现在更多青年成为各领域敢于独创的领军人,核动力研发设计骨干团队608人,青年占64%;航天科工集团总指挥和总设计师、总研究师,40岁以下人员占30%.胸有振兴国家之志向,才能成为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我国科技才有独创之发展。

独创要有卓远之见识。学家贝里奇曾言:“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 ②科技文明,是前人行动和智慧凝结所成,我们青年不能依赖共享,疏于独创,应该站高望远,汲取经验,有独创之远见和行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一群研究生洞察科技发展,在人工智能研究基础上,融合古典文化,研制出会写诗的机器人“九歌”:耶鲁骄子秦玥飞带着西方经济学知识飞回中国农村,独创性地发起黑土麦田公益计划。量子卫星的发射,互联网的发展,5G 尖端技术的领先等,也都是有远见和独创的结晶。具有独创精神的青年们,基于本土,着眼未来,格局高远,让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

独创要有抗挫之勇气。国家要发展,科学要进步,必须要有核心技术和尖端产业,这是等不来、讨不来、买不来的,需要我辈青年承前启后,勇于独创。而独创的道路充满无数坎坷和挫折,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和不惧失败的勇气方能达到目标。“青年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当今能在独创博弈中做先锋的并非少数,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邹勇松发扬独创精神,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提交了“共享打印机”等6项专利和软件授权的申请。刘慈欣《三体》的科幻构建,郭帆《流浪地球》的影视呈现,经过重重挫败,让中国在科幻领域又登上一个台阶。畅游月宫之“嫦娥”,深潜大洋之“蛟龙”,北斗卫星之组网等闪亮出世,无不凝聚着青年抗挫的智慧和汗水。

人的青春只有一次,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年不能只安享时代文明成果,而要有志向,有远见,有勇气,发扬独创精神,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为国家担当重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

    ①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600岁的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拓荒牛雕塑标记着深圳的开拓进取,珠海大剧院“日月贝”讲述着“珠生于贝,贝生于海”的城市记忆……城市文化地标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与人们产生紧密的情感连接、文化认同,

    ②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文化地标首先应当与地理环境“不违和”,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融为一体,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无论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审美意境,还是如今兴起的保护生态、亲近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都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丽江古城依山傍水、以水为脉,整座古城获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体育场“鸟巢”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勾勒出现代北京的美丽风景。

    ③作为一种符号化呈现,文化地标也应该追求形神备.一个建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流淌着活生生的历史文脉,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走进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原样保留的铸造厂车间及生产设备,拉近了人们与老工业基地的时空距离:漫步福州修旧如旧的古厝间,曾经的老房子、如今的文创园,古老与现代交融,乡愁与时尚相遇。

    ④作为一种公共建筑,文化地标还应当发挥服务公众的功能,地标建筑是有“生命”的,其生命力来自于生活。人们喜欢将博物馆、剧院、书店称为文化地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直接连通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生活,到一座城市先逛博物馆,人们才能加深对这个城市的历史过往和现实文化的认知。

    ⑤文化地标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打造新的文化地标,必须丰富其审美内涵,完善其服务功能,让其在与公众的“紧密连接”中收获持久口碑和影响。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深圳市古村一览表(部分)

古村名称

所在地

占地面积(公顷)

主导产业

文化特色

凤凰古村

福永街道凤凰山

30

文化旅游,是凤凰旅游景区中的历史人文景区。

综合性古建筑文化艺术,包括众多雕塑、石刻、木刻和壁画艺术。

观澜古城

观澜街道新澜社区

6

文化旅游,宝安、惠阳、粤北地区的商贸集散地。

客家特色商业街,文昌古炮楼等,集特色旅游、商业激活、公共活动三位一体

大鹏所城

大鹏镇

11

文化旅游,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

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存了独特的民俗文化。

南头古城

南山区南头天桥北

7

文化休闲,博物馆,居住小区形成的特色小吃街。

岭南古文化街区,现存8条街道,居住着15000多人。

 (摘自2024年3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有删改)

【材料三】

①深圳湾畔,粤海之滨,一座皎洁如月的多曲面薄壳型建筑——深圳湾文化广场,正与春光一同拔节生长,破“壳”而出,从高空俯瞰,它宛如一片鹅卵石群散落在繁华都市的中心,呈现出一幅原始而壮丽的大地景观,与周围的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彰显其独特魅力.

②深圳湾文化广场分为北馆和南馆,北馆为深圳创意设计馆,南馆为深圳科技生活馆。用地面积约5.0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8万平方米,该项目在不打破原有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在深圳湾公园与城市之间建立自然的连接,最大限度地将空间与文化带给城市和市民。

③深圳湾文化广场,以设计为核心,助力深圳从“生产力时代"走向“创造力时代”,实现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再到“深圳创意”的伟大跨越,以海边原石为灵感的城市建筑,起伏的城市绿地,将“远古”与“未来”两个时间尺度并置,呈现出一片原始的超现实的大地景观,一处人文生活交往的场所.摄云石、悬云石等8个石头形状的建筑,如同亘古不变的石群,相互侍靠,矗立于城市之中,成为深圳湾畔的精神标志,诉说着城市的故事,展现着城市的灵魂。

④深圳湾文化广场2025年建成后,将为市民提供一个更具创造力、更加自由开放的市民活动空间和公共艺术公园,也是科技与设计融合创新的示范地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文化高地。

 (摘自2024年04月03日《深圳特区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