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青岛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谢谢你允我回报

    ①探视之后,我离开重症监护室,走出医院,走到附近的商厦——我想给他买块表。

    ②在专柜前选中一款机械表:银色表盘,金属表链。我确定他喜欢,别问为什么,他没说过,但我就是知道。价位适中,不算昂贵,否则他会心疼钱;也不算便宜,否则我会心疼给他的不够好。这样的选择,可以让我和他都心安。付款后,让营业员将表链拆掉两个扣。我知道他手腕的尺寸,也知道他喜欢将手表略宽松地环在腕上,可以不时轻轻晃晃。包装盒精美宽大,我将它抱在胸前,走回医院。

    ③这是他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的第三天,状况并没有明显好转。家人都在做最坏的打算,但我却坚信他会醒过来。我只想他醒来时对他说:“爸,给,你要的手表。”

    ④没错,这块腕表,是他入院前要过的。一次吃晚饭时,他半开玩笑说:“闺女,看我这表该换换了!年头太长,越来越不准了,每天都会差个两分钟。”我不假思索,当即应允:“买。”过了一会儿才笑着反问:“干嘛又让我买?”他呵呵地笑:“最近你不是刚赚了稿费嘛,还不好好孝敬孝敬你爸?”入口的米饭喷了一桌子,我哈哈大笑:“爸,你也太有心计了!”

    ⑤是的,爸爸有心计,最重要的是,他知道我的软肋在哪儿,一戳就中。我的软肋连我妈都知道,她常说:“欠你爸的,迟早是要还的。”

    ⑥没错,我欠他的。在我成长的那么多年,仅是物质的亏欠便不计其数。

    ⑦读初二时,小城里富裕人家的姑娘流行骑那种彩色变速车。班里有了第一辆,我眼热不已。回来一说,我妈眼睛瞪得老大:“那么贵,咱可买不起!”他半天不语 , 然后静静看向我又失落又不甘的眼神,只说了一个字:“买。”然后真就买了。为此,全家人集体节衣缩食两个月。工作之余一向喜欢种花养草的他,还去一家修理厂打了两个月短工。

    ⑧这并不是特殊事例,而是常态。在我成长的年代,生活并不丰裕,但他总是倾其所有宠我爱我。

    ⑨所以,早到了该还的时候了。

    ⑩他也拿捏住了这一点,于是这些年,我和他常会有这样的对话——

    ⑪“闺女,这手机按键不大好用了。”

    ⑫“换。”

    ⑬“闺女,今天上街看到一种电动车又轻便又好看。”

    ⑭“买。”

    ⑮“闺女,对门你李伯伯的儿子给他买了个按摩椅,看着挺好的。”

    ⑯“买。”

    ⑰我妈总嫌他向闺女要这要那,而我明白,从前他的给,现在他的要,其实都是对我的好——他知道,如果不给我宠爱他的机会,我此生怎会安心?所以,他只管笑呵呵地要,我只管翻着白眼给,从来没有多余环节。

    ⑱还记得他第一次跟我要的,是一顶“只有在大城市才能买到的毛呢礼帽”。当时,我几乎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商场,好不容易才寻到他想要的那一款。付账,将礼帽小心装好。我松了口气,然后想象他戴上这顶礼帽的模样,想象他欣喜得犹如一个孩子得到心爱玩具的眼神,我突然被一种庞大的幸福感击中了。

    ⑲这种幸福感从不曾有,又无法言语,是任何一种快乐都不能代替的。而这种幸福感,他早早就知道了吧?在那些年,他绞尽脑汁又倾尽一切宠爱我的时候,曾经一一享受过吧?所以,他要把这种幸福传递到我手中,让我一遍遍感受和重温。

    ⑳我只想说,他做父亲的智慧超过很多人。我见过太多父母为子女含辛茹苦倾尽一切,却舍不得让孩子分担分毫;我见过太多父母把一生的苦难尝尽,却舍不得分享子女人生的甘甜,拒绝子女的付出……可是我,从来都不认可这种做法。在适当的时候索取回报,这正是他的智慧,也是他给予我的额外的恩赐。

    ㉑只是这一次,手表还没来得及买,他就被查出食道癌,手术后当晚因肺部感染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㉒那晚,我在监护室外空寂的走廊中坐了很久,把刚买回的新腕表放在耳边,听指针“嗒嗒”的声音,像心跳……

    ㉓他是在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第六天醒过来的。医生都说是奇迹。

    ㉔我并不这样想。

    ㉕回到普通病房后,我拿出腕表递到他眼前:“爸,给,你要的手表。”他抬起左手手臂,示意我帮他戴上。戴好后,他轻轻晃晃,咧开嘴笑了。我看着他,76岁的勇敢的他,勇敢地醒过来,让我还可以继续偿还我的所欠,回报他的付出。

    ㉖压制了许久的眼泪突然而至。

(1)、文章主要写了4件事,请根据表格中的提示,简要概括其余两件事。

段落

主要内容概括

1—5

事件1:爸爸重病住院,我给他买表。

6—8

事件2:

9—20

事件3:爸爸向我索要东西,我总是痛快地买给他。

21—26

事件4:

(2)、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 ⑨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3)、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对人物进行了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内容加以品味。

①他半天不语 , 然后静静看向我又失落又不甘的眼神,只说了一个字:“买。”

②所以,他只管笑呵呵地要,我只管翻着白眼给,从来没有多余环节。

(4)、题目“谢谢你允我回报”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带缺口的馒头
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日军五十六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的架势。
③怒江不保,昆明危在旦夕,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④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过来五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大胡子”少校接到上级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时,坚守在惠通桥南高地的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四天没有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
⑤卡车在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1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⑥可是,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四辆卡车也被迫停了下来,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全体押车官兵都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路上聚集了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饥民们像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
⑦“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到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⑧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地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甲]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饿得双眼深陷,一双脏兮兮的小手抓住一个馒头,嘴里还咬着另一个馒头,在嘴边啃着的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恐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⑨“大胡子”少校浑身颤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我军弟兄;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们了下去,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与鬼子拼刺刀,你们……”
⑩公路上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愣在那里。[乙]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是送到前边去的,这个馍我咬了一个缺口,你给前边打鬼子的叔叔们说一声,请他们不要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
⑾“大胡子”少校一下抱起小女孩,一个劲儿地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字?”
⑫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大胡子”少校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⑬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抓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坑的石头。车队终于怒吼着沿怒江向前冲去……
⑭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
⑮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尤小翠全家七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三天前饿死了!”
⑯“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将会为你报仇!小日本,我们中国人不会死绝!”
⑰34年后,一位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带有缺口且发黑的干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弟兄们……听”
【摘要】一个民族不能缺少一种精神,那就是民族团结精神。这种精神要有人做出贡献甚至于牺牲生命来维护与巩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放弃者绝不会赢

(美)罗莎琳·拉塞尔

    ①在我13岁那年,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爸爸告诉了我一句话,这句话至今仿佛依然响在耳边。

    ②那时的我又高又瘦,象个烟囟清扫棍,站在离家不远的康涅狄格州海边的一座跳台上。我们正举行一场假期跳水比赛,在朋友们鼓励中,我进入了决赛。

    ③另一名进入决赛的选手刚刚跳进水里,她不但跳水技术相当棒,而且已经17岁了,有着维纳斯般的标致身材。我羡慕地注意到,场上所有的掌声都是送给她的,这不禁让我恼火起来。当她从水里游上来时,迎接她的是观众们的口哨声和欢呼声,这不只是因为她跳得好。在她面前,我有些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不配和她比赛。

    ④这时,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我的泳衣上身的关键扣子突然崩开了!我没有请裁判给一点时间去换泳衣,而是以这个意外当借口放弃了比赛。我用手握着胸前的泳衣,双脚朝下从跳台上跳进了水里,当然也就立刻输掉了比赛。

    ⑤我爸爸正在一条小船上等着我,把我拉上船后,他没有安慰我什么,而是说:“罗莎琳,你一定要记住一句话:放弃者绝不会赢,赢者绝不会放弃!”

    ⑥“放弃者绝不会赢”,此后,在我想证明自己不比身边的男孩子差时、在我从干草棚上跳下来摔断了腿时,我都低声对自己说着这句话,这句话伴随着我成长起来。

    ⑦多年后的一天,我走进了纽约一间小排练室,来这里学习舞蹈课,为在一个音乐喜剧里扮演角色做准备。舞蹈训练很难,我感觉自己永远也学不会似的。“这个音乐节奏快,恐怕你的腿太长,跟不上,”教练不耐烦地说。

    ⑧我气得满脸通红,拿起夹克就往外走,这时,我突然想起了跳水的那一天。我把夹克放了回去,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继续练习,练到我的双脚都麻木了,但我最终掌握了这个舞蹈动作。

    ⑨和很多简单的道理一样,在我遇到的麻烦越大的时候,就越是感到爸爸这句话的深刻。后来我去了好莱坞,事业刚见起色,就陷入了最可怕的低谷。那时我很长时间都是在扮演一个职业女性,但我觉得自己的未来是在喜剧角色中,可是没一个人想要给我机会走出困境。一天下午,我感觉再也受不了了,就去找导演。“我已经是第19次扮演这个角色了,演恶心了,”我抗议说。“我无法再从这个角色里学到任何东西,就连我每次上台用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但是导演根本没心思听我的话。

    ⑩后来我看到出现了一个扮演喜剧角色的机会,就一次又一次地央求着要演这个自己喜欢的角色,为了让我闭住嘴,导演终于给我安排了一次试镜。我按导演的要求,以四种不同的角度来试演这个角色。试镜结束后我问他:“我可以演吗,只一次,以我的方式。”

    ⑪我曾经一连几个星期在更衣室的镜子前以“我的方式”练习过,虽然我不敢肯定自己有机会扮演这个角色。现在导演回答:“罗莎琳,你演得还真有些感觉。”于是,他让我在电影《女人们》中扮演西尔维娅,这个角色为我在事业中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⑫爸爸的这句箴言在我的个人生活中也在一直支撑着我,我以前从不知道“病”是什么滋味,可在我的儿子兰斯出生后,疾病就成了我的常客。在我的健康每况愈下的时候,老想用酒精和催眠药来麻醉自己。“放弃有什么不好?”我问着自己,“我应该认命。”

    ⑬但是我再一次想起了爸爸的那句话,没有沉沦下去。经过了四年的休养,我又回到了正常的、积极的生活。

    ⑭后来,我出演过许多部电影,作为肯尼修女基金会的联合主席,我每周还要抽出一些时间去那里做工作。在忙碌中,我忘记了自身的烦恼。和那些我在医院里帮助过的患有小儿麻痹的孩子们相比,我自己的任何麻烦都显得微不足道。

    ⑮我始终在心里感谢着爸爸,13岁那年跳进海水时,是他把我拉了上来。没有爸爸那句箴言的指引,我不知有多少次会在生活这座海洋中茫然飘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丰子恺

    ①阿宝,我和你在世间相聚,至今已十四年了,在这五千多天内,我们差不多天天在一处,难得有分别的日子。我看着你呱呱坠地、牙牙学语,看你由吃奶改为吃饭,由匍匐学成跨步。你的变化微微地、逐渐地展进,没有痕迹,使我全然不知不觉,以为你始终是我家的一个孩子,始终是我们这家庭里的一种点缀,始终可做我和你母亲生活的慰安者。然而近年来,你态度行为的变化,渐渐证明其不然。你已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长成了一个少女,快将变为成人了。在送你出黄金时代的时候,我觉得悲喜交集

    ②记得去春有一天,我拉了你的手在路上走。落花的风把一阵柳絮吹在你的头发上、脸孔上和嘴唇上,使你好像冒了雪,生了白胡须。我笑着搂住了你的肩,用手帕为你拂拭。你也笑着,仰起了头依在我的身旁。这在我们原是极寻常的事:以前每天你吃过饭,是我为你洗脸的。然而路上的人向我们注视,对我们窃笑,其意思仿佛在说:“这样大的姑娘,还在路上让父亲搂住了拭脸孔!”我忽然看见你的身体似乎高大了,完全发育了,已由中性似的孩子变成十足的女性了。我忽然觉得,我与你之间似乎筑起一堵很高、很坚、很厚的无影的墙。你在我的怀抱中长起来,在我的提携中大起来,但从今以后,我和你将永远分居于两个世界了。一刹那间,我心中感到深痛的悲哀。我怪怨你何不永远做一个孩子而定要长大,怪怨人类何必有男女之分。然而怪怨之后立刻破悲为笑。恍悟这不是当然的事、可喜的事么?

    ③记得去年有一天,我为了必要的事,将离家远行。在以前,每逢我要出门,你们一定不高兴,要阻住我,或者约我早归。在更早的以前,我出门须得瞒过你们。你弟弟后来寻我不着,须得哭几场。我回来了,倘预知时期,你们常到门口或半路上来迎候。我所描的那幅《爸爸还不来》,便是以你和你的弟弟等我归家为题材的。因为在过去的十来年中,我以你们为生活的慰安者,天天晚上和你们谈故事、做游戏、吃东西,使你们都感到家庭生活的温暖少不了一个爸爸,所以不肯放我离家。去年的一天,我要出门了,你的弟妹们照旧为我惜别,约我早归,我以为你也如此,正在约你何时回家和买些什么东西来,不意你却劝我早去,又劝我迟归,说你有种种玩意可以骗住弟妹们的阻止和盼待。原来,你已在我和你母亲的谈话中闻知了我此行有早去迟归的必要,决意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了。我此行感觉轻快,但又感觉悲哀。因为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

    ④以上原都是过去的事,但是常常切在我的心头,使我不能忘却。现在,你已是中学生,不久就要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世界了。我觉得你此行的意义比出嫁更重大。古人送女儿出嫁诗云:“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 , 义往难复留。”你出黄金时代的“义往”,实比出嫁更“难复留”,我对此安得不“结中肠”?所以现在追述我的所感,写这篇文章来送你。你此后的去处,就是我这册画集里所描写的世间。我对于你此行很不放心。因为这好比把你从慈爱的父母身旁遣嫁到恶姑的家里去,正如前诗中说的“事姑贻我忧”。事姑取什么样的态度,我难于代你决定。但希望你努力自爱,勿贻我忧而已。

【注释】①结中肠:内心郁结、难过。②义往:这里指女儿出嫁,女大当嫁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说是“义往”。③事姑贻我忧:(女儿以后)须侍奉婆婆,这令我担忧不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杏花如雪

肖复兴

    两年前的春天,我对面一楼的房子易主。新主人是位四十岁左右的妇女,带着一个十多岁的女儿。娘儿俩住进之后,一天到晚脚不拾闲地忙乎。上一家的主人有些邋遢,弄得屋子凌乱不堪。收拾完屋子,她们又马不停蹄地收拾院子。院子里原是一架藤蔓式植物,夏秋两季绿叶密不透风,从窗台爬满房檐。冬天,几只野猫会在那里猫冬。把屋子和院子收拾利索之后,娘儿俩买来了三棵小树。工人把树扛到院里,和娘儿俩一起把树种下。正是花红柳绿的时候,小树枝叶葱茏,绿得格外清新,给小院一下子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枝叶摇曳在窗前和门前,屋子也显得神清气爽。

    每天下楼,我几乎都会和这娘儿俩打照面。寒暄之后,渐渐熟络起来。我问这种的是什么树?她们告诉我是杏树。我吃过杏,从来没见过杏树。或许见过,但并不认识。我知道杏树开白花,但梨树也开白花,山桃最初开出的小花也是白色的。分不清这三种树,闲聊时,便好奇地请教这娘儿俩。

    母亲耐心地告诉我:山桃开花早,这三种树,山桃最先开。然后,杏花才开;最后,梨花才开。梨花一般要到清明前后才开的。你分清这前后的次序,就好分辨了。

    我依然好奇,母亲怎么知道这么多,分得清桃杏梨花的。

    母亲对我说:从小在农村长大。原来老家屋前就种着杏树……女儿抢过母亲的话说:是我姥姥种的,种了好多棵,结的大白杏,可好吃呢!①母亲望着女儿,笑了起来

    她们娘儿俩在这里住了两个多月,夏天刚刚到来的时候,来了一辆宝马,从车上下来一个男人,帮她们从屋子里扛出行李等好多东西,锁上了大门,像是要离开的样子。

    我很奇怪,刚买了房子,住了才两个多月,就要走。不住了吗?我走过去,问母亲:你这是要去哪儿啊?

    母亲告诉我:我家住沈阳,这不,孩子他爸爸来接我们回去了,在这里住的时间不短了,家里也需要照顾。

    我又问她: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她说:明年,明年开春就回来,带我妈一起回来。买这个房子,就是为了给我妈住的。老太太在农村辛苦一辈子了,想让她到城里享享福。到时候,我就提前办了退休手续,让孩子他爸爸把公司开到北京来,一起陪陪老太太。

    她说着,瞥了一眼站在旁边的孩子他爸爸,②他搂着女儿,偷偷地笑

    这不,老太太稀罕老家门前的杏树,我特意先来北京买房,把杏树顺便也种上,明年,老太太来的时候,就能看见杏花开了!

    听了她的这一番话,我的心里挺感动,难得有这样贴心的孩子。当然,也得有钱,如今在北京买一套房,没有足够的“兵力”支撑,老太太再美好的愿望、女儿再孝敬的心意,都是白搭。

    明年见!她钻进小车,冲我挥挥手,汽车扬尘而去。第二年的春天,她家门前的三棵杏树都开花了。别看杏树长得都不高,开出的花却密密实实的,非常繁茂。我仔细看杏花,和山桃,和梨花,都是五瓣,都是白色,还是分不清它们,好像它们是一母同生的三胞姊妹。

    可是,这家人都没有来。杏花落了一地,厚厚一层,洁白如雪。

    今年的春天,杏花又开了,又落了一地,洁白如雪。依然没有看到这家人来。这让我有些奇怪,怎么说好了,一连两年都没有来呢?家里人嘲笑我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人家的老太太来不来的,肯定有人家的原因。

    一地杏花,那么的厚,被风也一点点地吹干净了。叶子长出来了,先小后大,先红后绿,三棵杏树换装了,似乎不急了,静静地等候着来年春天再开花的时候迎接主人。

    清明到了,梨花一片雪,替班一样,接替了杏花,用几乎同样的容颜装扮着这个渐行渐远的春天。长满绿叶的杏树,寂寞无主,摇曳在门前和窗前。

    清明过后的一个夜晚,我忽然看见对面一楼房子的灯亮了。主人回来了。尽管没有赶上杏花盛开,毕竟还是回来了。忽然,我的心里便高兴起来。

    第二天上午,我在院子里看见了那个女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告诉我,这次来北京,是要把房子卖了。

    房子卖了,三棵杏树还在。每年的春天,还会花开一片如雪。

(选自《天津日报》2019年4月16日)

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问题。

那一片凤羽

刘建华

①秋雨,迅疾而蓬勃,宛若老家的秋豆,密麻麻地把沱江水面揪出了万千疙瘩,蒸散出袅绕的轻烟,增添了雨夜凤凰城的神秘意境和出世之美。

②一只画舫静静地驶过,船尾两只红灯笼增加了夜的静谧。自读了《边城》以来,我对沈从文的凤凰古城一直充满饥饿感,总是对那里的故事一再重温仍不过瘾,总是对那里的风景充满渴望。今天,我来到了《边城》故事的发生地,如同一只饿兽般想把看到的听到的一股脑儿吞进去。我想吞下吊脚楼,我想吞下南华山,我想吞下万名塔,我想吞下许愿亭,我想吞下风雨虹桥……

③望着河面宽阔、河水舒缓、河道悠长、河岸热闹的沱江,我仿佛明白了从文的才气和底气所在;拨弄着充满活力的沱水,我分明感受到了沱江深厚的千年文脉。

④我们踏着被雨水洗净的青石板,横穿过虹桥,由东向西沿着沱江北岸溯流而上。眼前是一幢古色古香的田氏宗祠。祠堂建于1837年的清道光年间,是一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建筑群,正门的对联“宦流齐国勋臣邑,世守沱江宰相家”,据说是宋朝皇帝为表彰田家先祖所赐。

⑤“这是沱江跳岩。”同伴的话让我把视线从田氏宗祠拉回到河面,只见从北岸至南岸矗立着两排石墩,一高一矮,两排跳岩相隔一尺左右。我们选择上游几十米外的老跳岩木板桥过河。木板由每块宽约2寸的7根木头组合而成,厚重而敦实,如同这里的人一样,处处以真诚和淳朴示人。这也正是在当年战争频仍、悲苦遍布的时代大背景下,《边城》却展现出人性善良美好的原因所在吧。翠翠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却收获了那么多人的关心。我踏桥而过,似乎就立在了翠翠的渡船上,她时而唱着苗歌,时而微笑不语。

雨后的沱江水无来由地激动,带着水花从桥下翻滚而去,时不时对行人抛撒出几束怒放的百合;又像不受羁绊的小狮子,舞动全身的波浪作出险要的威势。

⑦沱江跳岩方方正正,稳稳当当,然而往来行人依然多有惧意,雨后湿滑增添了木桥的挑战性,湍急的水流让人有一种眩晕感。远远的,有行人停了脚步,意思是您老先走。这并不代表人家在谦让,不动才是稳当,行动却有落水的危险。我哈哈一笑,故意把桥走得有点颤意,唬得对方大惊失色。待我走过时,发现在原地等候的过桥人,无一例外是背朝江水脸朝行人,行人则脸向着交会人,侧身贴脸而过。人们生怕背向他人时,被不小心触碰落水,反而把不可控的背面交给沱江水,这是对沱江的一种信任吧。

⑧然而,几百年前,古城的官兵对沱江却不全是如此理解。他们在沱江南岸筑了城墙,设有射击和瞭望的垛口,用以防范来自广阔江面的危险。长期的驻军使得当地尚武之风浓烈,沈从文的祖父、父兄及他自己都是行伍出身,可见军事对凤凰城的影响之深。

⑨进了城门,沿着青石街道,与文庙、陈氏宗祠、熊希龄故居一一作了交流。夜雨又来了,那是留客雨,把我们请进了与熊希龄故居相邻的一处老宅,当地文联坐落于此。正在舞文弄墨的两位主人,接待了我们这拨不速之客。我们从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谈到凤凰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从中国书法的现状谈到凤凰的历史名人,从吊脚楼的美景谈到湘西的神秘,不觉间已到深夜。

⑩一路往东,回到出发地虹桥。夜雨朦胧,回望南华山,山腰与夜的黑融为一体,山头的灯火辉煌恰如那海市蜃楼,映照翩翩起舞的凤凰。山风徐来,夜雨迷离,江影摇曳。刹那间,凤羽恣意偾张,山风夜雨踪影湮没,天空蔚蓝,一片凤羽直入我怀,那是从文馈赠的礼物。我轻轻地招手,她就是沱江的云彩。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04月22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